微信
投稿

灾情智慧应急,安防力量的交锋和博弈

2022-09-14 16:08 来源:慧聪物联网编辑部作者:亓

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震情灾情迅速启动省级地震一级应急响应,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对灾区组织开展多轮人员排查搜救,迅速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调运物资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全力抢修抢通基础设施,排查处置各类地震次生灾害。目前,灾区各项秩序逐步恢复正常,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决定9月12日18时起终止省级地震一级应急响应,应急救援阶段转入过渡安置及恢复重建阶段。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最频发的国家之一,地震发生的预警和过后的抢灾、救灾行动都牵人心弦。在智能化建设大热的今天,如何利用科技构建更智慧、更聪明、更安全的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赢得先机,已成为当下的建设重点和难点。

如今,得益于越来越多的“黑科技”赋能,我国智慧应急体系不断完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01

把控灾情全链条

安防产品“显身手”

据悉,此次地震是继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后四川发生的最大地震。但在地震发生的同时,很多市民的手机中传出「56、55、54……」的倒数播报声,收到播报的市民立即撤离到安全地带。该“大喇叭”地震预警倒计时,是来自我国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

灾情智慧应急,安防力量的交锋和博弈


地震预警有多重要?

数据表明:预警时间10秒,伤亡减少39%;时间为20秒,伤亡减少63%。

在此次四川泸定地震发生后,预警系统发生时第5秒发出预警,给康定市提前7秒预警,雅安市提前20秒预警,给成都市提前50秒预警。

成都铁路局、成都地铁、危化品生产企业等通过专用接收终端,接收预警并通过预警大喇叭提前发出;电视、手机端也向民众发出预警,以弹窗和警报声告知震中、预警震级、预警时间、预估烈度等地震预警信息。虽然预警时间不长,但这提前的几十秒也能给紧急避险提供宝贵时间。

预警的最大意义在于提醒人们紧急避险、逃生救命,分钟级烈度图的作用则更多地体现在服务救灾指挥上。

目前,四川地区已实现秒级预警全域覆盖,并且在4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后,系统10分钟内即可生成地震烈度分布图,实现了仪器烈度图“从无到有”的突破,烈度速报精度达10-15公里。我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于2018年正式启动,“跑赢地震波,剧烈震动来临前大声招呼”的秒级地震预警服务目标正在实现。

而在灾情面前,震前预测跑赢第一步是基础。地震的发生总是无法阻挡的,建立健全的全链条“抢险活动”的每一步都格外重要,在通信、搜救等工作环节也离不开安防产品的协助。

无人机高空基站:

地震带来的道路中断、桥梁垮塌、通讯瘫痪等一系列不利影响,让部分乡镇成为“孤岛”。在“断路断电断网”的极端情况下,为灾区搭建临时移动通信网显得尤为重要。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和应急管理厅紧急调度腾盾科创双尾蝎无人机飞赴受灾区域,轮次出动,执行昼夜应急通信保障任务,驰援抗震救灾工作;9日5日15时57分,中航无人机研发的“翼龙”-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也紧急起飞赴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执行任务。通过搭建空中应急通信网络,实时将现场灾情画面回传,辅助指挥中心调度,为救援团队集结及施救提供强有力保障。

生命探测仪:

9月7日下午4点,救援人员在甘孜州泸定县得妥镇联合村大桥,发现了疑似生命迹象。经生命探测仪初步探查,探测地点下方2.5米到3米之间,疑似有3人,救援人员立即展开救援。

目前所知的生命探测仪包括了雷达生命探测仪、红外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等。雷达生命探测仪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生命探测仪,它主动探测的方式使其不易受到温度、湿度、噪音、现场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能非常敏锐地捕捉到极为微弱的运动,从这些微动中得到呼吸、心跳的有关信息;

红外生命探测仪通过探测出被困者身体的热量,光学系统将接收到的人体热辐射能量聚焦在红外传感器上后转变成电信号,处理后经监视器显示红外热像图,从而帮助救援人员确定被困者位置;

音频生命探测仪可探测以空气为载体的各种声波和以其他媒体为载体的振动,并将非目标的噪音波和其他生命探测仪背景干扰波过滤,进而迅速确定被困者的位置。

智能摄像机:

地震发生后,应急系统需要具有“千里眼”和“顺风耳”的优势,用来处理突发重大事件,在地震救援过程中,视频监控可以承担应急指挥系统的调度、指挥等功能,缩短各部门灾害预警及工作部署时间。在抗击地震过程中为应急指挥提供大量现场资料。

02

蛋糕难啃?

市场竞争+技术落地两大难题待突破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接连印发了一系列重要规划强调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深化新技术应用,全面提升多部门协同的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

目前全国各地纷纷规划部署“智慧应急”项目,“智慧应急”的新场景应用不断增多,呈现出“由生到兴”的发展趋势,成为我国应急管理事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市场蛋糕做大,行业应用难点、痛点也逐渐浮出水面。随着社会对应急管理的需求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行业近年来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但市场份额突增的同时并未形成同等规模的产业链

灾情智慧应急,安防力量的交锋和博弈


据IDC 数据,2021年中国智慧应急解决方案整体市场规模为30.90亿元人民币,其中智慧应急应用市场为18.11亿元人民币,智慧应急平台市场为12.79亿元人民币。从行业竞争态势来看,智慧应急市场作为新兴的市场,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且不断有新的入局者,行业格局暂不稳定。

尽管在5G、云计算等技术加持之下,被监测到的地震数量不断增加,但在地震监测、计量等领域依然存在不够精准的问题,急需新技术、新方法的植入。而新技术应用在应急管理行业仍然缺乏和行业本身结合的应用场景。

业内人士表示,关键技术必须达到一定成熟度要求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从而达到节约项目成本和控制项目风险的目的,才能成为市场的选择。

目前,进入应急领域的集成企业大多是与安防行业或传统安全生产培训评价等相关产业的企业,缺乏技术与行业应用结合落地的应急管理专业企业或机构,应急管理产业链和市场良性竞争有待进一步优化。

总结:

深度融合号角吹响,跑赢下半场还看综合实力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地震灾害对我国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巨大的威胁,数字化赋能使得重大安全风险评估更加科学,应急准备更加充分,监测预警更加精准,处置救援更加有效,成为应急产业发展的方向

灾情智慧应急,安防力量的交锋和博弈


当前的应急管理正逐渐由事中应急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在这过程中,如何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达到这一目标正成为行业内的重大关注点。

安防行业不断发展,其服务范围不断延伸拓展,数字安防服务于应急管理,提升应急管理智能化、提高应急管理时效性,延展应急管理广度和深度,日益成为应急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技术支撑。

政策表明,到2025年大幅提升科技信息化水平,以及到2035年全面实现智慧应急的建设目标。智慧应急市场正蓄势待发,未来前景可期。科技抗灾吹响硬核科技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深度融合的号角,而下半场的市场博弈如何还得看企业的综合实力。

图源:pixabay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作者

东方

简介: 天马行空的文字之旅。

邮箱: liutingting03@hczyw.com

简介: 保持期待,奔赴山海。

邮箱: zhuangjiaxin@hczyw.com

松月

简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邮箱: wuxiaqing@hc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