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安防网讯北京时间2015年9月9日晚间,希捷宣布全球裁员约100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约2%。此消息一经爆出,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这并不是希捷第一次大幅度裁员,历史上希捷曾多次大量削减人力。
2004年5月,总部位在硅谷的硬盘科技大厂Seagate,宣布全球大裁员三千人,以节省开支、提升竞争力。除了美国员工之外,亚洲地区包括新加坡、中国、泰国等地的员工也都将受到影响。6月7日,无锡希捷突然宣布放假。
2009年初,继连续损失两位高层人员之后,希捷又宣布计划裁掉3000名员工,而留下来的员工也要减薪。对于经济观察家们来说,这个全球最大的硬盘厂商遇到了比经济危机大得多的困难——希捷需要重新规划他们的发展战略。
2009年5月13日晚间,希捷公司对外宣布,将再次裁员1100人。知情人士透露说,这次裁员中国公司受到了影响,4名渠道关系经理(内部称CRM)、1名香港销售以及希捷中国区市场行销部总监李旭东将离职。
尽管希捷曾多次大量裁员,这一次裁员1000人还是让我们吃惊。那么,希捷裁员的背后,是否透露传统硬盘厂商正经历着严冬?
随着全球PC行业的低迷,再加上固态硬盘的强势崛起和普及,希捷、西部数据两大传统硬盘厂商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产品出货量和净利润纷纷大跌。
此外,近两个月以来,我们已经听到了太多关于“裁员”的故事。
9月1日,凤凰网宣布大幅裁员,外界传言裁员比例高达1/3~1/2,9月2日凤凰网总裁李亚发公开信称,裁员比例控制在5%以内。
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阿里校招名额缩减85%,从原定的3000人,到现在传闻中的400人。”随后阿里校招团队负责人曲洋就此消息公开回应,称网传的400名额并不属实。同时他还表示,截至9月7日,阿里校招已经发放1407份录用意向书。
其实除了阿里和凤凰网,美团、搜狐等公司也纷纷在人员上有所收紧,以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企业的裁员动因一般可分为三种,即经济性裁员、结构性裁员和优化性裁员。裁员并不完全表示企业经营状况糟糕。在经济下行阶段,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大,企业首先要活下来,才能逐步完成转型升级。
正如股市有涨有跌,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会经历高潮与低谷。也许传统硬盘厂商目前正经历着严冬,但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巨人躺下过冬,站起来时依然是巨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