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安防网讯2015年已然成为过去,在这一年里安防行业整体呈现了市场增长、需求增加的态势,对于企业而言,利润增速在放缓,甚至下滑、亏损,行业竞争持续加剧,行业生产商数量较之前有所减少,许多的企业开始谋划转型,从前、后端产品转向集成、平台、整体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的智能化也已经开始从配角逐渐变成了主唱,同时向可视化管理延伸;一大波以O2O、E2E、推客模式为概念的安防电商平台兴起等等。可以说,这一年以杭州为代表的的华东区域市场,以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区域市场,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市场,花开三朵,各有不同。翻过2015,迈入2016,对于未来的安防市场,又将是怎样的一番天地呢?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赵玉川的观点: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赵玉川
短期来说海康会将精力聚焦在产品上面
慧聪安防网:从安防企业的发展方向来说,目前出现了几种趋势:一种是横向延伸产品线,如监控产品线的丰富,由监控向出入口、防盗、对讲延伸;一种是向行业纵深延伸,由产品向解决方案,向工程、运营服务延伸,一种是跨行业延伸,如由安防监控向可视化管理,由楼宇对讲向智能家居延伸,由平安城市向智慧城市延伸,以及行业化,差异化,深耕细分行业的趋势。由于企业技术优势、市场资源、规模等不同,会采取不同战略。贵公司短期和长期是如何考虑的?我们从海康的赵总开始谈。
赵玉川:对于海康,我们短期来说,还是聚焦在产品上面,海康是做产品起家的,刚才讲到几个方向,在海康都能够找到相应的一些战略。在产品方面,我们的产品线主要是围绕安防做一个横向的延伸。短期来讲,在行业上面做纵向延伸,关注行业的细分,深入到行业的一些需求。长期来讲,海康还是围绕视频,视频是我们的老本行,不管是跨界,还是说在安防行业里面,视频还是我们的核心主题,基于我们自己的这种资源的核心技术优势,继续挖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2015年海康推出无人机释放出一种多样化的市场信息
慧聪安防网:2015年有很多应需而生的产品,如无人机+视频,运动摄像机,机器人,云停车等等,这些新型的产品、技术,它的本质还是依托安防核心的技术,视频也好,识别也罢,是将核心的业务进行了延伸,那这一年贵公司在产品线上有哪些变化和突破?
赵玉川:说到海康的话,首先关键字大家想到“大”,海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没有达到舒总说的寡头的地步,舒总讲到这个市场的容量非常大,它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目前没有哪一家企业敢讲,一个企业就能够满足所有层次,所有类型的客户的需求。其实这个市场足够大,现在海康,大华都是过百亿,我们还有各种不同层次的合作伙伴。最重要是为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产品,满足不同需。海康在过去的一年,关注度比较高还是刚刚推出不久的无人机,以及我们的工业相机。这两个产品,可以作为海康跨界的一个标志,或者是给市场带来的一种信息。也是预示着接下来的市场的趋势,或者说这个需求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多样化。
我记得在2000年前后,那时候市场上面就只有两种产品,那个时候这两个产品包打天下,每个行业就是这样的组合。但是十多年来,用户的需求不断多样化,而且他们的口味也提高了。普通的、一般的、常规的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要求我们做产品的企业,要从多方面去满足。怎么满足呢,如果我只是交待这个产品本身,思路始终跳不出来。为什么海康在08年开始做行业的解决方案,做这个解决方案是一个目的,另一方面来讲,通过解决方案能够去更深入获取到用户的一些需求,一些想法,一些问题,一些痛点。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做产品的思路。从刚才提问当中,可能还有涉及到一点,我们的产品体系上面的一些布局,我们前面也讲到,在横向维度上面,不断去完善战略体系。现在用户对一站式解决方案的需求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从硬件也好,软件也好,还是说整个服务系统,也就是一站式的需求越来越明显。所以,海康除了在传统的视频里面,一些非视频领域我们也会去做一些涉足,虽然在这方面我们是后来者,但是主要还是在这个解决方案的完整性上面,我想产品作为一个解决方案一个必要的落地,一个基石,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围绕如何把大数据进行安防应用海康形成了整体的解决方案体系
慧聪安防网:接下来我们讨论技术上面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看整个安防行业,技术上面还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形态。工业智能化,物联网,视频分析,大数据处理+传感的技术和概念,将单一的安全监控发展成为环境、流程的可视化管理和监督;基于大数据处理和多系统集成推出行业化解决方案等等,技术、标准的融合与创新支撑行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些都是最近出来的一些热点或者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请谈谈对这些技术问题的看法和企业在技术上层面上有哪些创新?
赵玉川:之前主持人提到一个关键词——大数据,这个应该是现在安防比较重要的话题。海康做大数据的存储,去年海康成立研究院,就是在研发体系之外成为研究院,专注于大数据和云的运用,对于大数据,在去年安防大会上面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对于大数据来讲,它的基础的应用基于多维感知和视频信息结构化。所以在多维感知这一块,就是聚焦在我们的前端产品上面。我们在前端产品能够做一些什么,刚才李总也是分享了很多。之前提到我们海康前端产品当中有一个叫做鹰眼的产品,就是摄像头集成在一起,配合高清数据的跟踪,类似于这样的产品形态,成为未来前端产品发展的趋势,在看得更清楚的基础上面,看得更全面。#hc360分页符#
另一方面,摄像头除了要去看之外,还要去感,除了视频之外,一个摄像头放在那里,一方面采集视频和音频,另外就是报警和味觉,还有温度,湿度。我们讲多维感知,里面还有一个知,每个摄像头也可以作为一个最基本的一个计算节点,把我们基础的一些智能方面的功能,集成在这个摄像头里面,一些简单的智能分析计算,摄像头直接完成,提供到后端的数据,除了我们传统的一些音频数据之外,已经做好结构化处理的信息直接提供到后面去,为我们后面大数据的应用提供基础,这是前端方面。
另外就是后端方面,我们刚才讲到一方面是多维感知。视频采集回来的信息,基于DT1.0的前端采集的数据,我们在后面采用技术手段。比如说,我们推出大数据的一个产品,我们命名比较有意思,雷神,猎鹰,闪电,舒总可以关注,就是公安比较关注的一些产品。就是后台对这个视频信息做进一步的结构化的处理。对于公安来讲,你给到他们一些比较直观的信息或者是事件,可能他还觉得不够,除了视频之外,你给他们一些超速或者是越线,这些信息不够,就是把这些信息进行多维度的交叉比对和分析,经过多维度的信息交叉,得到一个比较有用的情报。客户要的就是情报,所以从公安业务里面来做这个举例,我们不仅要数据,还要信息,不但要信息,还要情报,就是情报可以给予他们业务决策的东西,在大数据方面,我们在这个产品体系上面,做了一些相应的准备工作。
另外,在围绕大数据,其实里面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智能。“智能”出现在安防行业就是08年前后,那个时候美国和以色列国家讲通信概念,就是1001的代码数据当中挖掘出来信息,当时觉得智能就是这样的,但是在大数据的情况下,这样的智能还不对,这样的智能就是一种基础。其实,他完成一种什么呢,他就是完成一种信息结构化,不是真正我们讲的智能。比如说,华为的总裁也是讲工业智能化,他最终的目标就是自动化,这里面讲到智能化,其实,远远不只是我们的智能通信这么简单,其实就是在信息产品结构化的分析和应用,所以,我们后续产品体系或者说我们的这个解决方案体系,其实就是我们围绕如何把这个大数据和安防的这些应用或者是跨界的应用进行深度的结合,我们的真正目的就是这个。
应对安防的“势”关键在于企业能找到市场需求
慧聪安防网:做企业也好,做产品也罢,都说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那安防
从2015走向2016,您对安防行业的“势”是怎样认知的呢?企业在应对势的变化时,2016年将有哪些动作呢?
赵玉川:大趋势还是比较明确。从技术层面来讲,大数据对于各行各业影响,都是非常直观的。任何产品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大数据。从需求的层面讲,各行业的细分和深入的一些需求,是引领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发展趋势的源动力。我们企业重点需要关注的,就是能不能去看清楚,能不能去找到需求。所以,李总讲到案例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比较有启发,从我们的一些实际的应用上面来讲,给了我们很多的灵感。最近我们也碰到一个案例,在某个城市,发生了一个很小的案件。家里面有一个老人走丢,这个老人有一点老年痴呆,家人很着急,去派出所报案。公安刚刚上了一套系统,就是人脸检索系统,在派出所的终端上面输入这个人的身份证的信息,就能在全程的几千个摄像头当中布控,快速的锁定几个疑似的区域,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找到了这个老人所在的地方,帮助家人找到了这个老人。这个案例不是说我们现在的这个智能应用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只是说通过大数据和我们具体应用的结合,能够实现更丰富的想象。
现在讲智慧城市的概念,以前是讲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的这个内涵大很多。智慧城市到底帮我们解决哪些问题。我们可以回到现实当中,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以杭州为例,我们现在面临哪些问题,交通,视频安全,空气污染,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智慧城市就是解决这样的问题。我所理解的"势",其实,还是回到大数据的一些应用和具体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一种需求上面。
慧聪安防网:关于硬件免费这个话题,现在海康和大华都有做民用的安防摄像头,用户购买你们的摄像头之后,使用过程当中的软件都是免费,是吗?
赵玉川:目前民用这一块,有点特殊。对于家庭用户来讲,一般不会说买一个硬件回去自己安装一个客户端什么的,都是基于云。我们有一个萤石云,通过萤石云帐户在手机上面登录,就可以看到家里面的情况。在这个领域分成民用和专用,舒总讲的就是专业的。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