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投稿

从刷脸乘车看二代证与生物识别的市场发展

2016-12-05 08:50 来源:慧聪安防网作者:钟娟娟

慧聪安防网讯 据报道,继北京站启用人脸识别进站通道后,北京西站日前也开放了基于人脸识别的自助验证验票通道,持有二代身份证和磁卡车票的旅客可以从该通道直接“刷脸”进站。车站负责人称,北京西站自助验证验票通道开启是为2017年春运来临做准备。

报道称,使用自助验票很方便,旅客要先取出二代身份证和蓝色磁卡车票,将遮挡面部的口罩、墨镜等摘掉,将身份证和车票叠放在一起,同时放入机器的插口中,然后面向摄像头稍作停留等待机器进行识别,票、证、人相符,闸门就会开启,旅客只要取出身份证和车票即可通过。

不过该通道目前的应用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验证。比如说,没有磁性的红色纸质车票、减价车票(学生票)、使用非二代身份证购票的(如临时二代身份证)等等都不能使用。同时几天时间的使用下来,车站发现以下几种情况自助验票不容易通过:一是乘客身份证消磁;二是车票的二维码打印的不是特别清晰,可能会在读票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

按理说这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儿,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管怎么说都是

一种新的尝试。可是没想到小编上网一搜,也看到了这样评论:

从刷脸乘车看二代证与生物识别的市场发展

各大媒体一溜的唱衰声,“噱头”等字眼用得甚是险恶。于是小编点开了这些新闻,发现他们主要是对以下几点提出了质疑:

1、这样的检票方式并不能提升检票效率;

2、人脸识别的拒识率和误识率问题;

3、这些生物信息被提取后,会有被泄露的危险。

那接下来小编就对这几个问题一一进行解答

第一个问题认为的这样的检票方式并不能提升检票效率;小编想说的是“莫欺少年穷”。有人用俄罗斯的一套人脸识别系统,在高峰时间段,总共有1400余人通过了机器的检测,而人类检票员通道通过了将近2000人。来说明人脸识别系统并不能进行效率的提升,姑且不论这个数据的参考价值。即便如这组数据所说,人脸识别系统并没有比人工检票慢多少,但是却至少比人工检票解放了一个人工,而且一般来说,机器不会疲倦,也更负责任一些。

说到这里,小编不禁想起一件很久以前的往事,1996年有一个叫做《互联网生存大赛》的节目。把选手们关在密封的房间里,十天内只允许靠联网的电脑购买生活用品,目的只有一个,活下去。当时有100位选手,比赛前三天,就有70多人坚持不住,退出了比赛,最后只有2个人坚持到了最后。1996年到现在刚好20年时间,现在想想无限唏嘘,现在的网络发达程度,要人脱离了互联网活着,可能会是更大的挑战吧,而这一切的发展不过用了短短20年。摩尔定律揭示了现在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初期的应用或许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但是用不了多久,肯定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何况上面提到的这个数据还不一定靠谱,同样有有数据显示人工检票的数据在1-5秒每人(取决于检票员的工作状态),而人脸识别系统的检票速度小于1秒每人(机器不会疲劳),也就是说在目前的情况下,人脸识别系统的识别效率已经优于人工检票了。

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关于人脸识别的拒识率和误识率问题,在小编看在这比第一条还要离谱。小编因为出差较多,所以几乎是高铁站的常客,小编观察到很多次检票人员连头都没抬,就咚咚地在票上盖了个章了事,难道我们去质疑人脸识别高达99%的识别率,却更相信完全能够被检票人员的认真负责程度而影响的人工检票的准确率?机器至少是一视同仁的,但人工检票就不一样了,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着人的判断。

至于第三点,不禁让小编想起了一个非常著名的QQ表情:

从刷脸乘车看二代证与生物识别的市场发展

人们似乎总有这种被迫害妄想症。关于这个问题,首先在政府层面,验票的相关的信息并不会连接到互联网,相关的身份信息是在物理上与互联网进行隔离的,再厉害的黑客技术也没辙;更何况,如果说要有信息泄露的话,我们现在几乎已经跟整个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了,家庭成员、地址、学校、工作经历等等,一个这样的人脸识别并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信息,无非就是一张照片而已。退一万步说,即使“国家开放人脸识别通道,更像是一种为了采集数据的做法。”那国家也只会对一些犯罪嫌疑人进行管理,为刑侦提供一些便利。

二代身份证与生物识别产品的庞大市场

回答了这些并不理性的质疑声,我们再来看看二代身份证与生物识别产品的市场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几组政策信息:

1、2000年4月1日起,《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强制实施储蓄实名制;

2、2012年元旦开始强制实施列车购票实名制;

3、2015年3月1日起,《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建议实施网络实名制;

4、2015年9月1日强制实施通讯实名制;……

再看几组数据信息:

1、中国第二代身份证2008年底完成全国换证,覆盖人口:13.68亿;

2、人均使用身份证次数:20次/每年,平均刷证年均300亿次;

从以上数据和政策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现在公民身份验证的需求大幅增加,不仅如此,近几年人员身份验证的需求,还有从政府、行业向企业市场增长的趋势:目前来说,全国将有超过二十个应用领域使用新二代居民身份证读写机具,这些领域主要涉及:

政府机构:公安、军队、海关口岸、教育、卫生、工商、税务、民政等;

商业机构:宾馆、银行、邮政、民航、保险、证券、运营商、连锁企业等;

银行系统:开户、信用卡交易、大额取款等;

电信系统:开户、各种通信业务办理等;

证券系统:股票、期货交易开户等;

网吧系统:会员卡开户、上网人员管理等;

旅馆系统:住宿登记等;

公安系统:身份证申请、身份证查验、户口登记迁移、人口管理等;

教育系统:报考身份识别、校内人员管理;

其它系统:民航、铁路、公路、医疗、民政等各领域。

有机构估算过公民身份证读卡器市场总量,约为800万台,这其中的市场空间约200亿元。

从刷脸乘车看二代证与生物识别的市场发展

慧聪安防网总结

一项新兴技术在发展初期总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不一定能完全达到人们的理想。但是,只要我们给技术一点耐心,技术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遥想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时候,还是一个不怎么实用的巨无霸,短短70年的时间,计算机几乎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工具了,而互联网的发展就更快了,把美国组建第一个网络的1969年作为互联网元年的话,到现如今满打满算不到40年,互联网已经连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摒弃人们由于对新生事物与生俱来的恐惧而产生的质疑。无论是从技术的发展,还是市场的需求来看,人脸识别技术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作者

东方

简介: 天马行空的文字之旅。

邮箱: liutingting03@hczyw.com

简介: 保持期待,奔赴山海。

邮箱: zhuangjiaxin@hczyw.com

松月

简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邮箱: wuxiaqing@hc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