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安防网讯 最近几天,无人机的话题又火了,不是因为有了什么重大科技突破,而是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接二连三地发生无人机“黑飞”干扰民航安全事件。
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 潮流的背后是乱象
4月14日,因无人机干扰,导致成都上空3家航班绕行,机场地面航班等待5分钟;4月17日,无人机的干扰,导致多加域内航班空中等待,造成12架飞往成都的航班备降其他机场;4月18日,双流国际机场两处方向发现无人机活动,导致22架航班备降其他机场,23家航班出港延误;4月21日,该机场在三个小时内共遭到4家无人机干扰,导致58个航班备降,4架飞机返航;然而,事情还没完,4月26日下午,成都双流机场再次发生“无人机扰航”事件,共造成22架航班备降。
不到两周时间内,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竟先后5次遭遇无人机干扰民航事件,造成近百架航班延误,上万名旅客出行受阻被滞留机场。
“黑飞”问题已成无人机的心头之痛。
无人机市场扩大是乱象主因
2009年,时任《都市快报》的记者韩丹把浙江第一架无人机装上了相机,完成了首次围绕钱塘江的航拍,这也是浙江省内第一次成功得的航拍,他因此获得了报纸奖项。当时,在普通人的眼中,无人机是极客产品,是遥不可及的高科技,大家看过之后会赞叹不已,却很少有人想着去设法买一架飞着玩。
2012年,一些无人机厂商开始注意到消费级无人机,尤其是航拍消费级无人机的巨大市场。这一年,大疆推出了消费级无人机的第一款产品“精灵1”,这是一款不需要拼装就可以直接使用的无人机,但仍需要操作者手工安装运动相机。此后,大疆保持了不断地迭代,“精灵2”之后,系统云台和运动相机也被整合进系统中,并且大疆通过降低成本,使其价格大大降低。2015年,随着大疆“精灵3”的推出和资本的追捧,无人机的热度再次出现了新高,直接影响就是:无人机圈子开始扩大了。
2015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重新洗牌。媒介热度不断提高,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竞争却日益激烈。几乎每一个无人机厂家都在发布会上向消费者许诺,降低使用门槛,提供增加自动返航、自动避障等贴心的功能。其目的非常明确:将无人机撇掉极客产品的烙印,将它融入中国新生中产阶级的消费升级需求。在营销上,则是不断的突出无人机的用户友好特性:在一片美景中,无人机从俊男美女的手掌上或身边起飞,拍下周围的美好瞬间,这样的宣传片逐渐成为大多数无人机厂商的标配。
此前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获得消费级无人机霸主地位的大疆同样敏锐的把握了这一趋势。Mavic正是这一理念变化的产品,它不仅出现在了科技网站的评测中,还出现在时尚杂志上。大疆创新副总裁潘农菲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说:“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跟我说,你们这些搞技术的人就是抓不住用户的刚需,用户的刚需就是装X,所以我定义无人机是新一代的装X利器。”
从销售数字看,这一宣传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事有两面:看似轻松入门的学习过程和时尚感的品牌诉求,引起了人们对飞行的渴望,同样滋生出了轻视与危险。
无人机“黑飞”安全隐患大
“黑飞”,表面意思是指没有飞行执照的飞行者,更深的意思是指贪图个人刺激,或其他原因越轨飞行,尤其通过技术手段,在无人机设立的禁飞区内飞行的人。
许多人认识无人机是从这样一个视频开始的:2014年,汪峰利用无人机向章子怡求婚:一个小小的无人机下面挂着一个吊篮,汪峰从吊篮取出戒指,给章子怡戴上。无人机随着汪峰的婚礼一起上了头条。在那张被传播无数次的求婚照片上,无人机的叶片毫无保护,距离汪峰的手臂只有不到半米。另外,无人机在狭小的屋里飞行,地面的光源和纹理会干扰无人机的判断,它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是野外的数倍——在许多没有专业飞手指导的婚礼上,新郎见到戒指飞过来,一拽绳子,无人机失去平衡,高速旋转的锋利叶片割到人的脸上。
小编还记得去年参加毕业典礼的时候,一架架航拍无人机从操场上空俯瞰运动场上的2000多师生,拉远、拉近、盘旋、掠过头顶时,小编周围的同学惊叹不已,我却浑身冒着寒意,因为无人机选择的飞行区域有基本的规矩:必须在远离城市的野外,没有树木,远离人群,也没有可能潜藏的、大型的电磁干扰源。即便没有禁飞区,无人机也不适合在城市中飞行:无人机的GPS信号在楼宇中时常会被遮挡,而大楼里透出的大功率Wifi信号会让图传丢失,在城市中还会存在电线,窗架,屋檐等各种各样的干扰物,更何况下面密密麻麻的全是人。几公斤的重量从十多米的高度砸下来,基本上等于一块板砖,哪怕再强壮的人,挨一下也肯定昏厥过去。
无人机不是玩具,当飞机因为各种原因从空中坠落时,高速旋转的叶片不仅意味着损失无人机,也意味着伤人的风险。更不用说在机场“黑飞”造成的影响,据估计,航班每次备降的成本为2——3万,在过去两周内,估计成都机场累计损失超200万,这还不包括乘客滞留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这还是没有发生相撞事故的情况,如果相撞,后果更不可估量。
虽然机场、政府机关、军事重地等特殊区域都是禁飞区,而且如果是大疆无人机或是其他主流品牌的无人机,进入禁飞区后会停止飞行,或是缓缓降落。但破解方式相应而生:将飞行器的GPS定位安装特定的破解模块,即可将其定位“设置”在太平洋中某处,这样可以使禁飞设置不攻自破。
如何防止无人机被“黑飞”击落
对于无人机的合法飞行来说,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申请空域、驾驶证和机型。
政府监管是重中之重
政府监管是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监管手段。
目前由于相关法制不健全,存在很多问题,就申请空域来说,由于目前除民航航线以外,空域基本由空军进行管理,而航拍申请空域一般则由国企及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申请。普通个人要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空域审批非常困难。
至于资质证书,目前关于无人机有三种证书,其中AOPA(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的培训证书价格最高,在一般人心中等同于无人机执照。但中国AOPA执行秘书长柯玉宝曾在一次采访中坦承“中国AOPA不是公务员单位,颁发的只是训练合格证,不是执照。”,“中国AOPA类似于车管所,但不是政府职能部门。”目前,并没有一个官方机构可以对无人机颁发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执照。
无人机的管理部门也遭遇了这样“三足鼎立”的情况:传统意义上,空军负责空域管理,民航负责民航机场及航线沿线,公安负责地面的违法行为处理。但真正在操作中,三个部门彼此重叠却又具有局限性:空军主要精力需要训练,无暇处理如此之多的民用小型航空器,民航部门无法处理航线以外的民用空域,而公安则缺乏管理飞行器的设备和经验。尽管近年出台了多项关于无人机的管理规定及办法,但部门管理权责交叉,缺乏监管手段,使得这些管理办法最终往往无法执行。
以上都是监管确实的体现,也是目前所曝出的一些问题,现在曝出问题并不可怕,只要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做到有效管控即可,不能因噎废食。
产品提供商的正面引导
在成都机场曝出“黑飞”事件后,大疆第一时间发布声明,对“黑飞”事件的线索提供者奖励最多一百万的奖金,作为中国现在、甚至未来很长时间当仁不让的无人机龙头企业,大疆的态度可以说是代表着行业的态度。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作为消费级无人机的主要提供者,大疆、零度及其他几家国产无人机大厂被迫承担起了保证公共安全的任务。大疆在“黑飞”事件后加大了安全禁飞区,并且许诺对破解漏洞进行弥补。零度及其他厂商则推出距离更近,重量更轻且只能在一定距离内飞行的自拍无人机,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可能的安全风险。这些都是行业所做的努力,只有行业企业秉着长久发展的理念,对“黑飞”问题进行严格治理才能使无人机行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飞手的自管
无人机没有好坏、黑白之分,决定其是否“黑飞”的只有飞手自己。一方面,无人机飞手需要具备专业的飞行知识和操纵技能,无人机驾驶执照要经过严格的实名监管,在源头上对无人机飞手的相关飞行和常识进行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对飞手的道德观念进行强化,要达到这个目的很难,但还是必须去做,企业可以在产品宣传时着重强调“黑飞”的危害,达到震慑人心的作用。毕竟,“黑飞”毁掉的不只是个别飞手,可能还是整个无人机行业。
反无人机产品的应用
相较于以上三点对于黑飞的“防”,反无人机产品的兴起,就是抓住了“制”这个市场。通过干扰无人机的数据链路和定位系统,切断无人机和遥控器之间的通讯,从而迫使无人机悬停,自动降落或将其驱离,保障低空空域安全,是大型活动和重要场所的安全卫士。
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此次长征五号火箭发射保障活动,应海南省公安厅要求,海康威视携带最新研发的“防御者”系列无人机干扰器,参与了发射现场的空中保障任务。“防御者”系列干扰器是海康威视首推的反无人机防御产品。
2016年上半年,空军某旅在训练时遭遇一架小型无人机偷拍,最后被击落。此外,某集团军、空军某基地在训练时也都曾经出现过无人机偷拍事件。事实证明,无人机正在成为不法分子窃取秘密情报、危害国家安全的新工具。而反无人机产品就是为了保障特殊区域的封闭性和机密性。无人机和以海康威视“防御者”系列为例的反无人机领域有攻有防,攻防相互推动,也会促进无人机行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快速发展。
慧聪安防网总结
政府需要更多的安全,厂家需要卖出更多的无人机,航拍爱好者希望更多的飞行自由,目前看来,三方互不相让,执照和法律空缺则卡住了每一个妥协的空间。法律的制定往往容易滞后于时代,但法律的步伐又不能过于迟缓。一系列无人机“黑飞”所带来的隐患已经一再提醒我们,莫等到悲剧酿成苦果。人们期待,早日祭出无人机监管的组合拳,让无人机在为我们提供便利和娱乐的同时,也能确保民航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安全。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