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安防网讯】4月21日,涉嫌弑母的北大学子吴谢宇在重庆江北机场乘机时被抓,一时轰动全国。吴谢宇被抓时身上带了30多张身份证,通过网络购买,三年来一直在国内活动。有消息称机场民警是通过“天眼”系统将其发现并抓获。
重庆江北机场在半年前全面升级了旅客的“人脸识别”系统,利用人脸识别系统捕捉人脸数据,与公安系统进行联网,通过比对可快速找到布控人员并发出警报,为公安找人、抓逃、布控等提供智能化帮助。据了解,从吴谢宇在机场露面到民警对他进行盘查抓捕,只用了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天眼”如何盯准嫌疑犯
所谓的“天眼”其实利用的就是人脸识别技术,它是基于人的脸部生物特征,通过主要面部位置信息,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涵的身份特征,并与已知的数据库进行对比,从而识别出每个人脸的身份。
在此次案件中,人脸识别技术的三个功能模块发挥了作用。
第一个是“人脸捕获与跟踪功能”,人脸捕获是指在一幅图像或视频流的一帧中检测出人像,并将人像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自动保存。人像跟踪是指利用人像捕获技术,当指定的人像在摄像头拍摄的范围内移动时,自动地对其进行跟踪。
其次是“人脸识别比对”,人脸识别分核实式和搜索式二种比对模式。核实式是对指将捕获得到的人像或指定的人像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对像作对比,从而核实确定其是否为同一人。搜索式的比对是指,从数据库中已登记的所有人像中搜索查找是否有指定的人像存在。
最后一个是“折叠人脸的建模与检索”,该功能可以将数据库中的人像进行建模,提取人脸特征,并将其生成人脸模板保存到数据库中。在进行人脸搜索时将指定的人像进行建模,再将其与数据库中的所有模板相比对,最终根据比对的相似值列出最相似的人员列表。
人脸识别应用场景广泛
从微博上热议的“大学老师课堂上刷脸点名”,到“张学友演唱会上警方连续抓捕逃犯”,再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刷脸支付”,人脸识别系统早已从趣味试验进入实际生活,被广泛地应用在公安、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公共安全领域,正成为重要的应用场景。
人脸识别的应用范围除了包括大家通常所说的安防、考勤、门禁、ATM等,还包括现在最火的短视频、直播,这些都需要用到人脸识别技术。之前很火的脸龄测试、明星脸对比,也都需要用到该技术。
总的来说,人脸识别主要应用在以下领域:
1、金融领域。国内金融领域监管要求严格,金融相关产品和服务都要经过实名认证,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要求。人工审核、自主开卡、业务变更等一些个人业务;远程身份核实验证;用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柜面开户的人脸联网核验等业务都会用到人脸识别。
2、安保领域。目前住宅,社区,学校等安全管理越来越普及,人脸门禁系统已经成为非常普及的一种安保方式。人脸识别智能门禁系统通过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能精确、快速地识别人脸并打开门禁,提高了楼宇、家庭的安全。
3、通行领域。很多城市的火车站已经安装了人脸识别通行设备,进行人证对比过检,有些城市的地铁站也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的方式进行地铁进出站通行。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将视频中的人脸与疑犯数据库进行比对,一旦疑犯在人群中被识别出来即刻报警。
4、泛娱乐领域。现在市场上火爆的美颜相机,网络直播,短视频等都是建立在人脸识别的基础上对人脸进行美颜和特效处理。
5、司法领域。公安系统在追捕逃犯时也会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对逃犯进行定位,监狱系统目前也会对服刑人员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报警和安防。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了司法人员的工作效率,增加了城市的安全性。
6、教育领域。考生身份认证识别,校园、宿舍出入管理等都会用到人脸识别。从2016年高考开始,北京、四川、广东、内蒙古等多省已陆续采用“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的生物识别技术确认考生身份,防止作弊事件发生。
随着人脸识别逐步应用到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福利计划、铁路设施接驳和机场安保等多种领域,未来人脸识别将成为有效身份识别的主流。因此,各大厂商现阶段仍然需要对人脸识别进行提防,防止人工智能“快跑”带来的安全隐患。
本文由慧聪安防网综合亿欧网、法安网整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