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行业的标志是行业的供给能力过剩,产品的利润率呈下降趋势,行业内竞争激烈,只有那些具备规模经济效应的企业能够生存,从而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一般来说,市场容量越大,企业扩张的余地越大,新的企业也越容易进入,大企业所占份额就可能变小,从而市场集中度就会降低。反过来,市场越小,竞争越激烈,企业扩张的余地越小,新企业越难进入,而大企业会凭借雄厚的实力设法兼并挤垮弱小企业,市场集中度就会迅速提高。
属于安防行业的视频监控产业,相对与建筑、汽车、通信、家电等大行业来讲,规模很小。2010年之后,由于竞争激烈大批监控企业退出了这一产业,市场集中度提高很快。用海康威视胡扬忠总裁的话说,从视频监控产业来讲,原来大约有1000多家厂商,现在应该不超过150家,或者更少一些;以前一年做一千万的收入可以赚钱,现在一年做一个亿可能都会亏损。视频监控产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产业了。
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这个规模不大的成熟产业,在这一期间也有不少其他行业企业进军视频领域,在这个小产业出现了新的竞争事态。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出现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先来看看几家进军视频领域的AI行业的独角兽企业:云从、商汤、旷视、依图等。我们以为这首先与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技术目前落地程度较为顺利的领域有关。根据中国信通院2018年2月发布的报告数据,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中计算机视觉占比37%,以80亿元的行业收入第一。安防视频分析作为计算机视觉最大的应用,在2017年的占比高居67.9%。Memoori调研报告指出,2017年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分析解决方案的全球销售额(包括测试产品)约为1.15亿美元,而其中大部分解决方案的使用者来自中国。上述独角兽企业在2019年安博会上均推出全系列的智能摄像机和人脸终端产品、ReID(PersonRe-Identification,跨镜追踪)技术产品、城市级操作系统或城市大脑或城市解决方案,都比较重视安防这个重要的落地场景。
此外,AI到来之前安防行业的服务主体更多的是政府、是公安系统;AI来到之后,视频监控的功能及市场被迅速放大,带来的是新的欲望、新的需求、新的方向。这也是AI企业能在视频行业成长的新土壤。
再来看一下几家IT企业:华为、中兴,紫光和旗下的H3C。华为企业BG设有智能安防产品线、安平系统部和智慧城市业务部三个相关BU,外加一个海思构成华为的大安防战略,按照智能安防产品线段爱国总裁的话说“不做到第一,华为安防绝不退出”。在2019年安博会上,中兴推出了智远系列高清摄像机,发力智慧应急、雪亮工程、智慧小区等行业。
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携手紫光华智联合参加2019年安博会,展示了完整的视频监控硬件产品和各种解决方案。12月21日新华社记者何宗渝报道,计划投资35亿元、投产后年产值达100亿元的紫光华智数字工厂日前在重庆两江新区开工建设。紫光华智数字工厂将主要生产软件定义摄像机、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海量图片云存储、智能硬盘录像机等产品,并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技术,实现产品从研发到制造全流程智能化运营。
这几家IT企业进入视频监控领域,首先是因为华为、中兴和H3C在多媒体传输与数据处理,云+AI方面拥有强大实力,也是由于华为把安平的业务看成是“东北的黑土地”,智能安防已成为华为公司级的战略产品,看好未来将形成的大视频网会用于更多的领域。
互联网行业中的3家大佬百度、阿里、腾讯也先后进入了视频监控领域。
百度拥有全系列的AI能力,包括语音、NLP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能力。目前百度AI开放平台中,点击案例与场景一栏就能看到安防监控的AI场景,其中的内容包括人脸识别技术,其可对静态人像库、动态视频流中的人脸进行精准识别,整合人脸跟踪与捕获、实时布控、大规模人脸检索与比对等能力,提供完整易用的系统化解决方案。还能够实现公共场所的全面布控,实时监控,并能够灵活适配多种人脸追踪、特定区域布控、特定人脸告警等功能。2017年6月,百度携手南航将人脸识别技术落地河南南阳姜营机场。
2018双十一之后的阿里迎来重大架构调整。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阿里CEO张勇在发给全员的公开信中说,阿里过去几年在实施中台战略过程中构建的智能化能力,各项智能相关业务将全面和阿里云相结合。构建数字经济时代面向全社会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化技术基础设施。2019年5月27日,千方科技宣布获得阿里巴巴集团入股并与阿里云达成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智能交通和边缘计算领域的解决方案落地实施。由于千方科技在此之前已成功并购宇视,阿里云可以得到宇视的支持。6月阿里上线平安社区服务平台。“城市大脑”这个词是阿里造出来的。按照阿里的定义,城市大脑是支撑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基础设施,其核心是利用实时全量的城市数据资源全局优化城市公共资源,即时修正城市运行缺陷,实现城市治理模式突破、城市服务模式突破、城市产业发展突破。10月29日,宇视宣布正式牵手阿里云,成为其飞天联盟战略合作伙伴及“MSP合作计划”核心伙伴,并共同发布包括机场、社区、商业在内的五大场景AIoT联合解决方案。
数年前腾讯便成立了优图实验室,推出相关安防产品及解决方案,2017年4月,腾讯与武汉市公安局合作建设“智能警务”,探索人工智能在政务服务中的运用展开深度合作,半年之后,还对外发布了智能安防监控解决方案。2018年安博会上腾讯展示了他们的人脸识别系统。2019年5月大华股份与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20日,在腾讯云loT生态峰会上,腾讯云正式发布物联网智能视频服务IoTVideo,该平台可以为众多行业场景下的物联网设备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视频连接、存储、智能应用服务,为众多的行业用户提供PaaS级的智能化视频云平台服务。腾讯云IoTVideo可帮助用户简单快速地实现设备接入、宽带传输、云端存储、远程观看等一站式视频场景能力,并提供丰富的AI算法模型实现具体场景的智能解析及应用,实现端云协同智能应用。
能够获取城市一手信息,覆盖率极高的摄像机就成了当仁不让的第一选择。于是原本为了公共安全和交通服务的监控,摇身一变,成了城市大数据的源头,也成了城市大脑的眼睛,甚至是神经元的树突。以云介入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模式,百度云、阿里云、腾讯云都是这样。互联网行业中的3家大佬都与视觉技术、视觉企业联姻,他们更看重的是视频技术在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2018年10月英特尔(Intel)和Ovum(一家从事电信与信息技术商业策略研究,并在世界电信产业界富有权威性的中立咨询顾问公司)的一份新报告列出了两家公司对5G蜂窝网络增长的预期,得出结论令人大开眼界。未来十年,占5G数据使用量最多的将是视频,百分比达到90%。如果报告中的预测都将实现,那么绝大多数的5G数据将不会来自无人驾驶汽车或协调物联网传感器,而是来自视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
随着人工智能赋能安防,视频监控智能分析开始“前移”,也就是从后端移向前端。尤其是AI技术的成熟应用,开启了监控发展的新纪元,加速了智能前端的普及应用。如通过视觉识别技术我们可对垃圾分类有显著帮助,对于饮料瓶、金属、电池、玻璃等垃圾,可通过摄像头抓拍,实现智能识别并预警;纸制品和纺织物等可以依据平均密度和体积等属性设定预警线,来判断其类别;而人脸识别技术则方便居民投递垃圾,记录积分,减少乱扔乱倒行为,提升参与度和认知度。中国正在从高速增长的模式向高质量增长的模式进行转变,数字化转型是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而智能化的视频设备正在成为前端数据采集的较为重要的手段。
行业发展后期,硬件本身产品价值有限,利润空间会被进一步压榨,而硬件背后的数据增值服务才是各个厂商殊死争夺的赢利点所在。大数据的目标是数据的挖掘、分析、归纳、使用,使数据创造出价值。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结合将产生巨大的威力。实现一个人工智能系统,首要的是要有准确的感知。人的五种主要感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中信息量最大的就是视觉。随着摄像头的AI化,以及逐步普及与联网,视频数据在智能化建设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这也大大扩展了视频产业的市场空间。
近几年海康与大华等传统监控企业都加大了视频技术对监控以外领域的应用,如大力开发以视频识别为主的出入口产品,以红外视频为主的消防产品,把视频技术用于货物分拣的工业机器人,利用机器视觉代替人工检测,智能视频技术用于无人驾驶等。
智能视频技术在出入口控制等其他安防领域的应用也形成了安防市场新的重复计算问题。在11月27日慧聪物联网联合慧聪安防网、慧聪电子网、慧聪智能家居网在杭州举办的“物聚产业、智联未来”2019中国物联网产业大会暨品牌盛会上海康、大华均获得了十大出入口控制品牌的荣誉,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出智能视频技术在出入口领域应用的比重已经很大了。我们以为,这也是一些单位对中国安防市场规模估算偏大的一个原因。
由于视频技术应用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其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扩大。而视频技术在今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行业企业进军视频领域的更主要的原因。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