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由慧聪物联网“原慧聪安防网”特约专家顾问向良璧老师(笔名:乔索)于2008年以来陆续发表过的系列行业研究报告其中一篇,系列报告包含《中国的安防市场究竟有多大》、《再论中国的安防市场究竟有多大》、《三论中国的安防市场究竟有多大》、《四论中国的安防市场究竟有多大》。本周我们将前四份研究报告文章再次发表出来,希望对产业人士有所启示,并将于本周五独a家发表2020年最新研报《五论中国的安防市场究竟有多大》,尽情期待。
2008年我撰写了《中国的安防市场究竟有多大》的文章,主要从安防领域应当涵盖哪些产品、分析安防行业的经营纵深和实际情况、统计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被遗漏或重复计算这几个方面研究了中国的安防市场规模。随着我们对中国安防市场调查研究的逐步深入也陆续发现了不少新问题。2012年我又撰写了《再论中国的安防市场究竟有多大》的文章,重点研究了安防市场调查中某些数据是否属于重复计算的问题、混业经营与应用行业交叉对统计数据的影响、产品进出口对于市场规模的影响、DIY和产品代用对市场规模统计的影响等几个问题,当时对这几方面问题的研究也还是比较初步的。
最近几年我们面临着安防产品应用范围不断突破原有的安防领域,中国安防产品市场供应端与需求端(消费端)差距越来越大,安防行业IT化的深入对安防行业纵向产品、工程、服务市场层次影响也不同,安防协会管辖范围也有所变化,原有的安防领域划分不够合理等新问题。我们在研究中国安防市场占GDP的百分比,对各地区安防市场规模的调查数据的测算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和看法。
一、进出口差值对中国安防市场规模数据的影响
市场规模的研究方法较多,常用的几种方法如下:1、从供应端和专家得到的信息和数据,并以此进行市场推估,这个方法比较适用于下游应用领域众多、消费不集中的情况;2、从需求端(消费端)进行分层抽样再进行数据汇总,适用于下游市场比较单一,应用领域相对集中的市场;3、同时采集供应端和需求端数据,并进行数据交叉验证,适用于产品或行业相对垄断,供应和消费行业都较为集中的产品或行业。我们认为安防行业属于下游应用领域众多、消费不集中的类型,而且由于安防市场的国际化,供应端和需求端的数据很难进行复核,采用第一种研究方法比较实际可行。
过去十年,我们做安防市场规模的研究时采用的是“从供应端和专家得到的信息和数据,并以此进行市场推估”的方法。它与“从需求端进行分层抽样再进行数据汇总”的方法会有差异,特别是当进出口差距很大时两组数据会有较大不同。
2005年之前,中国安防产品市场还处于进口大于出口的状况,而出口也是以实体防护产品为主。中国内地安防公司也有一批以外销为主的企业,但这类企业比例很小,而且主要以OEM方式为主。
2005年之后,随着国际安防大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出于成本、关税、便于适应中国市场等方面的考虑,其中不少企业实现了本土化,特别是研发与加工本土化。许多国外企业和台湾企业,不仅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而且一些企业已经将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生产基地设在中国。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不仅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而且有较大比例销往世界各地。中国内地安防企业也逐步向国外市场进军。2006-2010年期间,随着安防产品进口的减少和出口的增加,出口开始超过进口的金额,但是直到2010年两者的差距还不大。
我在2009年撰写《由监控a摄像机生产格局剖析国内安防产业》时,我们做过一次在中国内地的摄像机生产企业调查,当时收集了不少资料和数据。据中国海关统计:那两年外资企业一直是进出口200强的主力军。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霍尼韦尔安防(中国)有限公司2007年营业收入6.47亿元,其中出口a交货值4.87亿元,占75.3%。泰科消防与安防的子公司――泰科安全产品(沈阳)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也是以出口销售为主。委托国内企业ODM/OEM摄像机的国外品牌非常多,2007年慧聪十大品牌专家考察组在深圳某厂考察时发现,许多国外企业都在委托他们加工各类监控a摄像机。在深圳和东莞还有几家以承接国外品牌摄像机ODM/OEM业务为主的企业,其中也有外资企业。
2011年之后,中国内地安防企业出口开始加速。据慧聪安防网的调查,到2014年,扣除进出口的差额,净出口值大约占内地生产安防产品的30%。其中国外企业和台湾企业出口比例大于30%,而内地企业接近30%。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成为全球主要的安防产品生产基地。安防整机出口远大于进口当然这会造成供应端和消费端数据不一致,而且两者的差距有扩大趋势。
中国内地安防企业也有在境外承接安防系统集成与工程项目的,如华为、北京辰安科技等,但比例很少,所占出口金额比例很低。
根据我们测算,2014年中国安防设备制造市场规模按供应端计算为1565亿,按消费端或需求端计算要扣除占供应端30%的进出口差额,大约为1096亿元。两者之差不是一个小数字。
二、安防行业涉及领域的变化对中国安防市场规模数据的影响
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是1999年5月成立安防分公司的,成立不久就设置了市场研究部门,该机构对内称为第三研究所,人员编制放在慧聪第三事业群的主导分公司——安防分公司,所以对外也称为安防研究所。2000年慧聪安防开始出版《中国行业资讯大全•安全行业卷》,里面的研究报告由安防研究所负责。2005年慧聪国际将各事业群的研究所集中成立慧聪研究院,此后安防资讯大全的研究报告由慧聪安防网与慧聪研究院的相关部门合作完成。我也是由此时开始安防市场研究的。
研究安防领域应当涵盖哪些产品和分析安防行业的经营纵深情况是我最开始研究的问题。我当时先收集到的标准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安防产品可以属于C大类制造业、第36类专用设备制造业的369小类——环保、社会公共安全及其他专用设备制造;从技术层面上讲电子安防设备应划分到C大类制造业、第409小类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也是合理的。安防设备中的实体防护设备属于C大类制造业、第34类金属制品业的345小类——建筑、安全用金属制品制造。安防工程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属于E大类建筑业,第48类建筑安装业,480小类建筑安装业。安防报警服务属于L大类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第74类商务服务业、749小类其他商务服务中的7493保安服务。在这个标准中没有更进一步的各类电子安防产品的分类。由于安防行业横跨多个领域,所以从海关收集安防产品的进出口数据,从统计局收集安防产品的数据都非常困难。安防设备、安防工程与安防报警服务分属于三个大的不同类别,分别统计一定会造成有重复计算的部分。
另一个有关的国标是《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GB7635-2002)》。该标准把安防与消防产品分到了第69大类:其他机械产品,由于安防产品大多为电子产品,这样分类是不太合理的。6907小类是公安消防设备及器材。当时消防设备大多数是机械产品,我以为这是把安防与消防产品划为其他机械的主要原因。6907类里面有安防产品小类:6907-28是安全监视报警器材,里面有几个进一步细分的产品,如入侵探测与报警器、监视设备、报警器、其他安全监视报警器材。这个标准中安防产品品种也不全。
2004年我们拜访了全国安全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100)秘书处,当时的刘希清秘书长送了我们一本社会公共安全标准汇编。汇编里面有一个相关的行业标准:《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分类与代码(GA/T405-2002)》。该标准是在《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GB7635-1987)》的基础上制定的,安防产品代码作为安全监视报警器材(代码为6907-28)进一步细分制定的。GA/T405-2002把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分为以下10类:入侵探测与报警设备、安防系统视频信号探测与监控设备、安防系统出入口探测与控制设备、报警传输设备、车辆报警设备、防抢劫应急报警设备、实体防护设备、防爆安检设备、安全技术防范软件产品、安全防范系统集成。由于标准颁布已经有10多年了,现在看来,有的分类不太合理,有的分类与当时安防行业的现状也有一些距离。2013年我曾参加了公安部一所召开的,与GA/T405-2002标准有关的一次讨论会,但至今都没有见到新的替代标准。
当时我还研究了中国安防行业协会第三、四次会员大会通过的两个章程,我觉得按照安防行业协会章程中的规定来对产品分类更合理一些。
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2000年1月审议通过的《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章程》是这样规定的:本章程所指的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防爆安全检查、防盗报警、出入口控制、电视监控、防盗锁门柜和警用安全防范器材等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经营、维修、技术培训、信息服务以及承接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施工的企事业单位。
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章程将行业范围调整为:防爆安全检查设备、安全报警器材、社区安全防范系统、车辆防盗防劫联网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视频监控防范系统、防盗锁门柜及防弹运钞车、人体安全防护装备等安全防范产品。两个章程比较,后者减少了警用安全防范器材,增加了社区安全防范系统、车辆防盗防劫联网报警系统和人体安全防护装备。
进一步的收集资料我又发现,第四次会员大会通过的章程与《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十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关系密切。编制组的专家们将安防行业内的主要产品划分为八大类产品:防爆安全检查设备、安全报警器材、社区安全防范系统、车辆防盗防劫联网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视频监控防范系统、防盗锁、门、柜及防弹运钞车、人体安全防护装备,这与第四次会员大会通过的协会章程规定基本一致。
当时我认为,社区安全防范系统作为一个类别不太合理。规划中对社区安全防范系统描述为:“是保障居民生活区域安全,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的技术防范产品,由出入口控制、周界报警、视频监控、楼宇对讲与防盗门控制、住户报警及保安巡更管理等基本单元组成。”这个规定本身就有矛盾,不太科学,它与其中的3个类别有交叉,不如规定为其他社区安全防范系统只包括楼宇对讲与防盗门控制、巡更管理与公共广播设备等几个小类。
经过调查研究,当时我们把安防市场产品类别划分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防盗报警(包括车辆防盗防劫)、其他社区安防、防爆安检、实体与人体防护、安防软件七大类。这就是我们近10年来研究安防行业市场的产品分类原则。
目前实施的中安协第五次会员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得比较原则:从事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炸等安防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安防工程设计与施工、报警运营服务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从事安防教育培训、咨询服务、检测与评价等活动的有关单位,可以申请成为单位会员。
2014年6月中安协发布《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目录》细化表,设有入侵探测器、防盗报警控制器、汽车防盗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设备、楼宇对讲(可视)系统、机械防盗锁、防盗保险柜、防盗安全门、防弹复合玻璃、报警系统视频监控设备共5大类10小类,包括62种典型安防产品。
随着行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市场的变化,人们观念的改变,协会管辖的范围也有调整,我们研究市场的产品分类也应当与时俱进。
首先我们觉得应当取消社区安防这一类。虽然安防行业”十五“规划中有社区安全防范系统这一分类,但与GA/T405-2002标准不一致。在GA/T405-2002标准中楼宇对讲、电子巡更是划在出入口探测与控制设备这一类里的。楼宇对讲也具有出入口控制功能,电子巡更设备可以说是出入口控制与防盗报警设备的补充,其原理主要是识别技术应用,而且目前的联网型出入口控制系统可以兼做电子巡更系统。GA/T405的划分是合理的,而公共广播设备是一种通用设备,建议不再列为安防设备。
人体防护器材绝大多数都属于生产安全和劳动保护商品,我们也建议不再列为安防设备。
出入口探测与控制设备的核心技术是识别技术,目前主要是射频识别和生物识别这两大类。这两种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安防、物联网、通信、流通等众多领域,其主要作用是经识别确认后可以获得某种权限,从广义来看也是一种出入口控制,对保护人身或财产的安全有重要作用。我们过去做安防市场分析时在出入口控制设备里就有非门禁生物识别安防器材、非门禁RFID安防器材这两个小类,但没有把通信行业的手机、物联网系统和公交一卡通这3类产品的RFID芯片的销售额计算在内。近几年非门禁生物识别、非门禁RFID安防器材的市场增长迅猛,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同一类芯片可以用于不同领域,使它们应用领域的划分越来越困难。
2014年底中安协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成立防伪技术分会的议案。2015年7月29日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召开了防伪技术分会成立暨专家委员会防伪技术专业组成立大会。根据公安部政治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部属社团和基金会规范化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公政治[2011]4号)文件精神,中国防伪技术协会现在作为分会并入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
原中国防伪技术协会属公安部主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对防伪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工作。从防伪技术协会的名称来看,它是侧重于学术方面的团体。
防伪在国内有一个全国性的行业协会——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它的业务主管部门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由全国从事防伪技术及防伪技术产品研制、开发、生产、应用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内著名的防伪技术专家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组织。据我们了解,公安系统的防伪工作重点在证照防伪,如护照、身份证等,而中国防伪行业协会业务领域主要是商品防伪。
在我们过去研究中国安防市场时,已经将证照防伪的应用纳入了非门禁RFID安防器材类,用于商品防盗的电子标签及相关读卡设备纳入了防盗设备。我们认为没有必要在狭义的安防产品中设置防伪产品这个类别。
安检设备中X射线检测设备是份额比较大的一个小类,而X射线检测设备广泛应用于医疗检查、产品检测、无损探伤和公共安全等许多领域,我们认为只应当把其中行李和集装箱检测设备算作安检设备。
在GA/T405-2002标准中有车辆报警设备、防抢劫应急报警设备两类,而目前的防抢劫应急报警设备原理和结构都比较简单,通常作为防盗报警或车辆报警设备的辅助设备,没有必要单独设置一个大类。由于车辆,特别是出租车被抢劫的几率较高,建议车辆报警设备改为车辆防盗防劫报警设备。这类设备目前属于汽车用品,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旗下的中国汽车用品行业协会主管的产品,也属于与安防行业协会有所交叉的产品。它的情况与属于金属制品业的实体防护产品相同。
汽车电子防盗系统是车辆防盗防劫报警设备中份额最大的部分,它是在原有遥控型中央门锁的基础上加设了防盗系统的控制电路,以控制汽车移动的同时并报警。这种电子防盗系统通常由汽车生产厂配置。由于其市场用户是汽车制造厂,其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媒体和广告宣传很少,不被大众所关注。据我了解,车辆防盗防劫报警设备企业大多在广东,它们主要参加深圳市汽车电子行业协会的活动。
在GA/T405-2002标准中有一个安防软件大类。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产品生产商和系统集成商很少有单独卖软件的,专业安防软件商的客户大多数是生产商和工程商,直接卖给最终用户的比例不到一半。我们可以以三家安防软件上市公司为例:如捷尚股份(832325)2014年前五名大客户为四川天翼网络、崇左公安局、北京互信互通、河南警察学院、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公司;华尊科技(834878)2014年前五名大客户为海康威视、安阳公安局、广州烽火众智、深圳南山公安分局、深圳中盟科技;正安维视(835349)2014年前五名大客户为北京致生联发、易新永泰、升阳时代、上海敦敏信息、雍立信息。如果将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安防软件价值全部统计的话,会有很大比例属于重复计算。这也是我们过去研究安防市场时虽然涉足软件的企业不少但安防软件市场规模数据不大的原因。
有必要探讨一下信息安全在安防产业中的地位。目前全国性的信息安全行业机构是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分会。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业务主管单位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信息安全分会的网站页面上的友情链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等4个单位。信息安全的业务是由这几个部级机关管理的,行业管理应当属于工信部。由于安防技术和产品的IT化趋势,信息安全技术已经成为安防企业的关注重点之一,不少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投入力量和资金。但是安防企业很少有这方面的产品销售,我们还是建议不把信息安全市场纳入安防行业统计范围。
我们认为安防行业从横向来看,广义的安防产品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探测报警设备、防爆安检设备、出入口控制(包括门禁、停车场管理、楼宇对讲、电子巡更和射频识别、生物识别)、车辆防盗防劫、实体防护、消防、警用、人体防护、防伪、安全供电与防雷、信息安全等12类设备。我们建议狭义的安防领域只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探测报警、出入口控制(包括门禁、停车场管理、楼宇对讲、电子巡更、射频识别安防应用器材、生物识别安防应用器材)、防爆安检、车辆防盗防劫、实体防护六大类设备。安防软件作为特例另划一个小类,但在统计时只统计直接销售给最终用户的部分。
附带的一个问题是每个分领域都有与时俱进的情况。我们以实体防护中的汽车防盗太阳膜(防盗车膜)为例,这是前几年增长比较快的一类产品,它原属于汽车配件类。正像锁具属于五金器材,但高等级锁具也属于实体防护设备一样,我们建议把防盗车膜列入实体防护设备器材。
三、不同经营层次重复计算造成的统计数据矛盾
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标准,对安防行业的分类与代码做了调整,安防产品可以属于C大类制造业、第35类专用设备制造业的359小类——环保、社会公共安全及其他专用设备制造;从技术层面上讲电子安防设备应划分到C大类制造业第39类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399小类——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更合适一些;安防设备中的实体防护设备属于C大类制造业、第33类金属制品业的335小类——建筑、安全用金属制品制造。安防工程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属于E大类建筑业,第49类建筑安装业,491小类电气安装业。安防报警服务属于L大类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第74类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28小类的安全保护服务。由于安防设备、安防工程与安防报警服务三大经营层次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分属于三个大的不同类别,电子安防设备与实体防护设备的小类别也有所不同,所以过去我们在统计安防行业市场规模时没有扣除重复计算的部分,虽然从各层次的市场数据来看问题不大,但这会造成整个安防市场规模数据偏大。
在安防产品市场的统计中,实体防护里面的高等级锁具基本上用于出入口控制领域的门禁系统和同属于实体防护的防盗门和保险柜,这部分重复计算也应当核减,我们在过去的统计中已有考虑。
我们曾根据安防市场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发现安防市场的GDP占比逐年增大的现象。GDP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的总额,在统计计算中不应当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但由于我们过去统计的安防市场有重复计算部分,所以计算出的安防市场数值偏大,其增长速度的计算也有一定误差,也造成计算出的安防市场在GDP中占比失真。
我国安防市场分布的一个区域特点是生产企业集中于东部省市,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两市,而安防工程、运营服务市场分布相对平均,而且以当地工程商和运营服务商为主。虽然有一定比例的安防产品是由用户(包括单位用户和家庭用户)自己安装的,但这部分不好统计且数值不大,这部分增值市场我们不准备统计在内。我们在统计各省市区的安防市场规模时发现,由于安防工程销售额中已包含部分安防产品的价值,安防运营服务市场占比不大,中西部省区的安防工程额基本可以代表其市场规模,而安防产品比重较大的东部省市如果将工程与产品两部分累计计算,安防市场规模的数字偏大较多。
据我们调查,2014年安防设备制造市场规模按供应端计算为1565亿,按消费端或需求端计算要扣除30%,大约只有1096亿元用于国内市场;其中电子安防产品810亿。因为安防工商安装的是电子安防设备,还再扣除由用户(包括单位用户和家庭用户)自己安装的和维修更换的安防产品161亿(按20%计)。安防工程市场2550亿中大约安装了电子安防产品649亿,占工程市场的25.4%,这也与我们调查安防工程中安防产品占比数字一致。如果扣除产品进出口差额465亿和工程中重复计算的产品649亿,国内消费端安防市场大约为3239亿,而供应端市场约为3708亿。按照供应端的数据,安防市场占2014年GDP中占比大约为0.582%。如果按照国内消费端市场计算GDP占比大约为0.509%。
四、安防产品与技术跨领域应用市场规模数据应如何处理
安防产业的发展是在计算机、自动控制、视频、通讯、电子识别、传感器、互联网、物联网等多项新技术的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由于这些技术涉及广泛,也可以应用于除安防以外的许多领域,安防企业的产品也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安防以外的其他领域。
以视频监控分行业为例,在安防系统应用出现行业化趋势的初期,各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针对公共安全方面的应用,以后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兼顾安全与其他可视化管理的应用,甚至是单一的可视化管理的应用。视频监控不仅作为安全防范的技术手段,同时也逐渐成为行业可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并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向“可视、可控、可管”的新型社会化管理系统转变。
经过多年的各方投入,视频已成为一种庞大的社会资源,理应服务于整个社会活动。除了服务于社会治安、安全防范外;还应服务于生产、管理,满足可视化管理的应用需求,这也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需求,未来这方面的发展潜力会超越安全防范的传统用途。当前国家正在推动各级政府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部门转型,并且这些职能服务要做到可视化监管,例如办事大厅的服务监管,建筑工地的安全监控,交通、环保、绿化的监管,保险理赔、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学等方面应用。视频监控早已不局限于记录监控的范围内,随着社会需求和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逐步和物联网、互联网相结合,并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分析技术的帮助下,为各个行业、个人的家居生活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从单纯的安全监控产品功能迈向为消费对象提供多种服务的功能阶段。
2015年5月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应用要求;加强在治安防控、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城市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应用。从平安城市建设发展到智慧城市建设,视频监控网络的应用也从单一的社会治安管理扩大到交通、城管、环境等更多的领域。
应用于其他领域的视频监控设备是否应当统计在安防市场的范围内呢?基于下面两个理由,我们认为将全部视频监控设备统计在安防市场是合理的,也比较可行。一是无论应用于那个领域的视频监控设备基本上都是安防监控企业生产的。二是由于目前用于多目标的监控设备越来越多,很难把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设备的销售额合理划分。当然视频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市场划分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像工业照相机这类产品销售还是不要划到安防市场。至于无人机应当有多大比例划为安防监控领域、警用机器人应当如何划分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公安联网实战警用平台是以视频、大数据、警用地理信息、视频侦查等技术为基础搭建的,它也突破了视频监控的较小范围,不少监控企业这方面的业务比重也越来越大。
出入口控制分行业的技术与产品跨领域应用的情况也比较突出,尤其以生物识别与射频识别这两类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除用于出入口控制系统外,也较多地应用于证照、刑事侦查、追逃等与公共安全相关的领域,也涉及考勤、金融支付、电信、信息安全、社保等众多并不属于公共安全的领域,如手机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认证我们还是不打算划到安防市场内。FRID是出入口控制产品的核心技术之一,智能卡与电子标签产品年销售额已超过100亿人民币,除安防领域之外,也广泛地应用于物流、金融、商贸等领域,虽然此类产品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仍然有保护财产的属性,我们以为除了公共安全应用以外的市场不应统计在安防市场规模内。铁路交通用的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由于采用实名制,且与身份证同时使用,与交通安全关系密切,我们还是把它划归安防市场。
近两年非出入口控制的生物识别安全应用增长很快,非出入口控制的FRID安防应用增长也非常快,如二代证识读产品、一卡通产品、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等。
安防技术的多领域、跨行业应用使安防行业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也提高了安防市场规模调查统计工作的难度。
五、安防行业IT化的深入对市场的影响
随着视频监控设备高清化的逐步普及和网络环境的改善,监控行业加快了IT化的步伐,IT化的深入对安防产品、工程和运维服务市场发生了不同的影响。
IT化的深入,特别是系统云端化对安防行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是安防后端产品市场被压缩了。原来安防有完整的产品线,前端、传输和后端产品,但是由于IT化以后,后端产品的存储、控制和数据处理功能可以通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实现。IT企业进入安防以后,硬件免费只收服务费的硬件免费经营模式也影响到监控前端产品的市场份额,而增加了以通信费用体现的运维费用份额,收取这种费用的主要是电讯运营商和网络服务商,又不好作为安防运维费用计算到安防市场内。
IT化的深入,使得安防工程可以较多地利用通信运营商,包括有线电视运营商原有的的通信网络,降低了工程造价,这会降低监控工程的市场规模而扩大运维市场规模。由于通信运营商不仅具有网络资源,而且企业的资金,特别是现金流的状况较好,使得它们在平安城市项目的竞标中处于强势地位,中标的比例较高。但由于平安城市终究并非各大运营商的主营业务,由于安防业进入门槛低,中小厂商林立,而各厂商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往往容易导致运营商在项目刚建设完成之际,就陷入庞大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去,甚至许多项目因一直无法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而无法通过验收,在部分地区造成运营商从平安城市项目中淡出。
六、造成安防市场调查统计工作困难的几个问题
我们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已经可以看到安防市场调查统计工作的复杂性。除此之外还有下面一些情况造成了安防市场调查统计的困难。
安防产品市场的调查统计相对要简单一些,主要是要把安防产品的范围和产品混业经营的情况搞清楚。本文的第二部分已对安防产品的范围做了较全面的论述。
安防行业混业经营的现象对调查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首先是行业内企业个数和从业人数的统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义。第二,混业经营大大提高了调查统计工作的难度和工作量。第三,混业经营给企业夸大统计数据带来了便利。第四,混业经营使调查统计出来的原始数据往往大于实际情况。
混业经营在安防企业中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一类产品由于应用领域不同而应当划分到不同行业,如热像仪目前国内应用在安防行业的比例大约在15%左右,大屏拼接显示系统虽然在安防领域应用较多,也只在40%左右。由于混业经营的安防企业比重很大,如果不对相关数据进行修正,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就成为一个大问题。
安防工程市场的调查统计工作难度要高于产品市场。首先是从事安防工程业务的企业类型很多,而单一只从事安防工程业务的企业又很少,有个别涵盖所有安防产品、工程、服务3个经营层面的公司;兼营安防产品与工程的公司不少;以安防工程为主还代理安防产品的公司更多,不过绝大多数规模较小;以智能建筑或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与工程的企业规模一般较大,所承担工程的类型也是种类繁多的。要从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的数据中合理划分出安防工程的比例比较困难。
其次是多系统集成的项目越来越多,不同项目安防子系统的比例不同,其所占比例也很难准确划分。与安防行业关系比较密切的智能建筑、智能交通企业情况也十分复杂,有的企业一年承接的项目可能基本上与安防行业无关,不同企业、不同年份安防子系统所占比例也不相同。我们在选择这两类上市公司进行调查统计时都认真研究了企业的成长过程、企业是否具备安防资质、有代表性的项目安防子系统所占比例等多方面情况再决定取舍,而且在选取分行业、分产品数据时也尽量选择能代表该企业安防特质的数据。
运营维护与报警服务市场的调查统计工作的难度要高于安防产品与工程市场。
报警服务包括入侵报警服务和车辆报警服务,近几年报警服务市场虽有增长,但增速并不高,而安防系统运营服务市场增长更快一些。据我们调查,安防系统的运营服务费用每年大约为工程费的5—10%,只要系统在正常运行,历年建成的系统都要支出这笔费用,随着安防项目的日益增多,其市场空间很大。
安防运维服务市场情况比较复杂。安防运维费用包括人工、能源、通信、维修硬件等4个方面的开支,安防系统的运维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真正由专业运维公司提供的运维服务的比例较低,实际调查统计这部分市场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澳信传媒集团(IT168)2010年的调查,有20%企业的监控系统运维是采用服务外包形式,其他是由企业的IT或安保、物业部门自行运维的。视频诊断系统的诊断方式主要为软硬件结合,通过算法分析现有设备状态对设备进行监测、故障筛查等,并将视频诊断和运营维护接合起来,大大提高了运营维护效率。这对于企业自行运维提供了方便条件。政府部门建成的安防系统运维也有采用服务外包形式的,但多数还只是外包维修服务。采用BOT模式的平安城市项目一般都有5年左右的运行维护期,这部分运维费用是计在工程项目总金额内的。
企业的网络型远程监控系统和平安城市虚拟专用网的监控系统采用的是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用户支付使用时的通信费用;采用IT服务商的公有云的云存储设备用户要支付服务费用。我们以为这两种情况支付的费用不应当计入安防运维市场。企业与政府机关自行运维所产生的费用也不应当计入运维服务市场。如果计入上述费用,则可能误导打算进入这一市场的运营服务商。
家用网络监控系统通常采用云存储方式,用户每月交服务费,这类服务费通常是由产品提供商收取的,这类数据的统计难度也很大。
运营服务将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以往的服务只是集中在产品质保和售后支持方面,而现阶段所提的服务,重心则转移到客户身上,理解并解决客户的需求,这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化。随着安防服务逐步走向深入化,安防企业可以为行业企业、商铺和家庭提供远程视频录像、设备免费终生服务,更可以和生活O2O结合起来,提供诸如家庭安防、老人看护、宝宝看护、宠物看护、专人看店、被盗保赔等服务。这些服务尚未形成较大规模,这些服务项目如何划分还是一个问题。
从事安防运维报警服务业务数据的收集也很困难。据我们了解的情况,单一从事这类业务的上市公司可以说是目前还没有。目前上市公司提供安防运维服务的有汇川科技(831903)、新视野(833828)两家。广东新视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视频监控整体解决方案运营商,在公交、危化品运输、执法车辆/警务外勤、建筑企业安监等领域提供安防智能监控运营服务。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盈利主要来源于向施工工地提供智能监管平台的服务收入。汇川科技与中国电信各地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由中国电信各地分公司提供智能监管系统接入所需的设施并安装和提供3G网络,汇川科技提供智能监管系统,由中国电信各地分公司向用户收取使用费,收到用户款项后扣除其应获得部分,剩余分给汇川科技。
前述两家安防运维服务企业均提供系统软硬件,并负责系统安装。两家公司都负责监控工程项目的实施,但在财报上收入、成本处理完全不同。新视野把工程费用作为服务收入的成本,在汇川科技的报表中只有软硬件收入项目没有直接反映运维服务的收入项目,把工程费用等作为软硬件收入的成本。
海康、大华、中安消等公司均有子公司从事安防运维或报警服务业务,但在2014年报分行业与分产品数据中均无相关业务数据,只有大华在子公司数据中有浙江大华安防联网运营服务有限公司的数据。一些上市公司中标平安城市项目后在当地设立了以安防运维为主业的分公司,在年报中也未查到相关数据。
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普及和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模式的推广,不仅涉及安防运营维护服务的公司数量有所增加,由于BT、BLT、BOT项目包含了一定比例的财务费用、运维服务费用,使得安防工程与运维服务市场的统计更为复杂。
如果包括新三板公司,目前与安防相关,能得到安防数据的上市公司超过160家。上市公司的透明度较高,受相关法律的约束和需经财务审计,其公布的数据较为真实。这为我们进行安防市场调查统计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资料与数据来源。虽然存在上述安防市场调查统计工作存在的复杂性和困难,我们还是有信心把这项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七、用新方案对2014年安防市场数据的重新计算
由于安防设备、安防工程与安防报警服务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11)中分属于三个大的不同类别,因此,安防工程中所用的安防设备的重复计算无法避免,也是合理的。安防市场总体规模中安防工程的市场中包含了一定比例的安防产品,因此安防市场规模在GDP中的实际占比要比计算出的数据要低一些。我们将慧聪安防网2014年调查统计得出的中国安防市场各项数据按照新的分类和核减重复计算部分可以得到一组新的数据,现分别公布如下。
我们在2015年公布的数据为安防产品市场1565亿,安防工程市场(包括工程中所用安防产品)2550亿,安防运维与报警服务市场240亿,合计4355亿。
安防产品根据新的分类方法,取消了其他社区安防设备,其中的楼宇对讲、电子巡更划到出入口控制与识别类,公共广播小类取消;实体防护增加了防盗车膜,其规模与公共广播相当,因此安防产品供应端市场数据仍为1565亿元,具体各类产品数据见下表。
2014年安防产品市场数据表(供应端)
2014年中国安防产品市场(供应端)1565亿,安防工程市场(包括工程中所用安防产品614亿)2550亿,安防运维与报警服务市场240亿,合计4355亿;扣除重复计算为3741亿。
安防产品消费端市场=安防产品供应端市场X70%=1565亿X70%=1096亿。安防工程市场为2550亿。安防运维与报警服务市场为240亿。
安防市场供应端总体规模=安防产品供应端市场+安防工程市场—安防产品重复计算部分(安防电子产品—产品出口额)X70%X80%+安防运维与报警服务市场=1565亿+2550亿—1156亿X70%X80%+240亿=3741亿。
安防市场需求端总体规模=安防市场供应端总体规模—产品出口额469亿=3272亿。
按照供应端的数据,安防市场占2014年GDP中占比大约为0.582%。如果按照国内消费端市场计算GDP占比大约为0.509%。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