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这是慧聪物联网顾问乔索先生2013年12月写的文章,现在网上已经找不到了。这篇文章对于我们了解2010年前后安防各类生产企业的情况很有帮助,对比现在安防企业的数量已经减少了很多。
安防行业混业经营的现象对调查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少其他行业的大企业也在做安防工程和生产安防产品,但所占公司业务的比例很低;一些安防产品也应用于除安防之外的多个领域,如热成像仪。现在已经有不少安防工程商和代理商也在生产安防产品,一家安防企业的营业范围包括几个安防子行业的情况也不鲜见,因此如果企业按安防子行业和经营类型调查统计更为困难。由于有大量人员只是部分时间或者是兼职从事安防行业的工作,因此所有与安防有关企业统计出来的人数会远远高于应当按全员从事安防产业人员进行统计的数字。这使安防行业内企业数和从业人数的统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意义。由于一个企业的安防产品销售额一定程度上值和所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对于其在安防领域的重要性都有影响,对于混业经营的企业安防行业产品销售额在多大比例以上,或较低销售额多少才可认为是一家安防企业必须有一个规定。我们在前几年做各子行业市场调查时做过业内企业家数和地区分布的调查分析,虽然调查时间不同,企业家数也在不停的发生变化,只能根据这几年积累的资料,主要是慧聪安防网业务部门企业资料库资料对安防行业产品生产型企业数量、各子行业企业数量的比例做一些分析和测算。
国内对生产型安防企业的数量调查结果主要有慧聪安防网、行业协会、公共安全杂志3家机构发布过数据,由于调查统计的角度、方法不同,统计的数据有较大不同。产生不同的原因主要是:1、对混业经营企业(包括生产产品同时从事安防工程或代理安防产品的企业)如何认定它是否属于安防生产企业;2、统计时哪些安防子行业包括在内;3、一家企业的几个子公司分别从事不同子行业安防产品生产或同一家公司在不同地区注册不同的企业名称(有的是子公司)的情况还是占有一定比例,包括在各地设置的子公司。对于前者可视为几家企业,后者应当视为一家公司,其所占的比例大约有5%。
最近几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安防企业倒闭或退出了安防领域,安防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在稳步提高,这造成企业家数的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安防市场规模的扩大,产品线的延伸,一些只生产安防零部件(如监控镜头、摄像机壳、红外灯)的厂家增多,生产安防周边设备的厂家也有所增加(如线缆、机柜、电源、防雷器材),总体看来企业的数量变化不大。
2008年慧聪安防网业务部门企业资料库的生产商经销商客户有9300多家,其中有部分不是生产企业,也有部分企业已倒闭或离开安防行业。2009-10年企业资料库内的生产商经销商在9400到9700家,生产商的比例有一定提高。2011年10月底慧聪安防企业数据库里有9826家客户,为历年较高。2012年起慧聪网对业务部门所负责企业的翻动率有考核指标,各行业公司清理了企业资料库,淘汰了一些没有业务前景的企业,库内企业个数有较大幅度下降。2012年底慧聪第三事业群业务细分为监控、智能社区、智能家居、实体防护四个分公司,企业资料库中由年中的7087家企业下降到不足5000家。2013年10月底慧聪第三事业群企业资料库有5035家企业,由于所登记的企业主要信息质量较差,业务范围不准确,特别是没有按照安防子行业分别标明,不少企业的业务只写的是安防,有的分类还有错误,无法根据企业的业务划分应归属的子行业。
为了利用数据库中的资料了解行业内部子行业的企业分布情况,我把这5035家企业认真进行查证清理,按照慧聪第三事业群业务把它们分为安防综合、监控、出入口控制、报警(含报警服务)、社区安防(对讲、公共广播为主)、安检、实体防护、周边器材、智能家居,以及其他,共10类。慧聪第三事业群业务部门企业资料库里面有一部分企业是系统集成与工程商、工程兼产品代理商,特别是安防综合类里工程兼代理比较多,而数据库里基本上没有汽车防盗设备这一类企业。这个分类与目前第三事业群业务分工也还有不同,我把智能家居负责的部分对讲企业归类在社区安防(智能社区负责),由于自动门、电锁主要用于门禁系统,电子巡更产品大多数是由出入口控制企业生产的,这些生产企业没有列为实体防护或社区安防类而列入出入口控制类。数据库中还有38家其他行业的公司,这些企业很难划到前面9类中,如广告公司、百货商店、学校等。据了解这里面有的公司是代理安防企业的广告业务,有的是业务员签了其他领域的业务而录入或资料录入错误。这都有待核实。周边这类包括线缆、电源、机柜、防雷等几个小类的产品,而只做摄像机机壳、支架的企业我划到了监控类。
根据我们收集的资料,并参考其他媒体这方面调查的数据,我们认为以安防产品为主业(占营业额30%以上)或混业经营安防产品营业额不足30%但安防产品营业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生产型技防企业,包括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防盗报警(包括汽车防盗)、社区其他安防产品(楼宇对讲、电子巡更、公共广播)、安检5个子行业,境外企业在内地设厂生产安防产品的企业在内总数在8000家左右。如果加上达到GA/T405-2002《安全技术防范产品分类与代码》标准的生产实体防护产品的企业,以及重要的周边器材生产企业,总共约9000家。生产木门、普通金属门,普通防护级别(A级)锁具的大多数企业不能包括在实体防护类内。
5035家企业中除其他类38家,共4997家企业,其中安防综合、监控、出入口控制、报警(含报警服务)、社区安防(对讲、公共广播为主)、安检、实体防护、周边器材、智能家居这9类依次为289、2504、555、213、200、19、528、286、403家;所占比例依次为:5.78%、50.11%、11.11%、4.26%、4.00%、0.38%、10.57%、5.72%、8.07%。安防综合、监控、出入口控制、报警(含报警服务)、社区安防(对讲为主)、安检、实体防护、周边器材这8类安防产品企业共4594家,这8类安防产品企业的比例依次为:6.29%、54.51%、12.08%、4.64%、4.35%、0.41%、11.49%、6.23%。安防综合、监控、出入口控制、报警(含报警服务)、社区安防(对讲为主)、安检这6类电子安防产品企业共3780家,这6类电子安防产品企业的比例依次为:7.65%、66.24%、14.68%、5.64%、5.29%、0.5%。
2013年10月底慧聪第三事业群企业资料库原标明智能家居和实体防护的企业数字分别为323和605家,由于我把所有门业和一些经营人体防护产品的企业都划为实体防护类,所以数字偏大;而把智能家居负责的部分对讲企业划为智能社区业务,所以慧聪智能家居分公司负责的企业家数大于上面分类的统计数字。
由于安防综合类里的系统集成与工程商、工程兼产品代理商占到一半以上,其生产商实际比例不到3%。我们资料库各类企业的数量与我们对这个子行业的关注度密切相关,我认为慧聪第三事业群对这6类电子安防产品的关注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安防综合、监控、出入口控制、社区安防、报警、安检,关注度高的比例数字要偏大一些。子行业企业的平均规模对企业家数也有较大影响,平均规模大的比例数字要偏小一些。由于汽车防盗设备没有列入我们的企业资料库里面,因此所统计包括两个类别的防盗报警类企业的比例偏低。而由于我们业务部门对安检企业关注度很低,安检企业的比例数字也偏低,由于安检子行业同方威视独大,企业数量也不多。出入口控制类企业由于包括了电子巡更、自动门、智能锁的生产企业,所占比例有所提升。考虑上述因素,经修订后安防综合、监控、出入口控制、报警(含报警服务)、社区安防(对讲为主)、安检这6类电子安防产品企业的大致比例为:1.5%、63%、14%、12%、8%、1.5%。
跟据我们2012年中国安防市场研究报告的数据没有安防综合这一类,监控、出入口控制、报警(含报警服务)、社区安防(对讲为主)、安检这5类电子安防产品2012年市场份额依次为57.4%、11.99%、15.50%、8.37%、4.48%,而安防软件企业的数字我们未做统计。这两组数据的相关性还是较好的。
为各个子行业撰写研究报告,2008年我根据当年的盈动黄页资料做了安防生产企业和工程企业各省分布数据统计。盈动黄页共收录安防生产企业8418家,其中监控、出入口控制(门禁、停车场、电锁)、防盗报警、社区安防(对讲、巡更、公共广播)、周边器材、应急救援、防伪这7类生产企业的数字依次为3906、1300、1148、1014、652、166、232家;所占比例依次为:46.40%、15.44%、13.54%、12.05%、7.75%、2.00%、2.76%。此表是按省市统计的,广东的数字不包括深圳。
这几年各地安防生产企业的比例变化不大,与我们这次统计比例数字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收录子行业的关注度不同,除智能家居外,盈动黄页没有收录实体防护企业,增加了防伪类。
参考数据
1、2008年慧聪安防网业务部门维护的生产商经销商客户9300多家,买家部联系的工程商集成商客户13000多家,扣除重复部分,总数为21000家左右。其中生产商4900,经销商6500,工程经销商4600,工程商5000。2009-10年生产商经销商还保持在9000多家,但生产商的比例有一定提高。
2、2011年10月底慧聪安防数据:安防库里有9826家客户,买家库有15000多家工程商和用户。中国安防行业中,各类企业达到了25000多家,不过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混业经营的;有的企业已经倒闭或退出了安防领域。其中安防产品生产制造企业8000多家,约占全国安防企业总数的32%,从业人员占全行业人员的50%左右。虽然我国安防行业目前拥有为数众多的企业,但是中小型企业比例非常大,行业集中度较低,缺乏大型生产企业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年产值不足1000万元的企业占85%,年产值在1000-5000万元的企业占13%,年产值在5000万以上的企业仅占安防企业总体的2%。
3、2012年之后慧聪公司考核业务员的客户翻动率,这两年业务部门维护的生产商经销商客户数逐步下降,维持在5000家左右。2012年起慧聪安业务库陆续增加了智能家居和实体防护企业资料。2013年10月底保存录入企业5034家,是与我们主要合作伙伴或准备合作的比较重要的企业,基本上是生产型企业,原标明的智能家居企业606家,实体防护企业322家,其余为技防企业,以视频监控、出入口控制、防盗报警、楼宇对讲、周边器材等五类为主,有部分非生产型企业。
4、走向辉煌(中国安防协会编写):据2008年统计,我国安防企业近3万家,从业人数超过100万人,生产企业1万多家(40万人),工程与集成企业约1.2万家(30万人),报警运用服务约3000家(20多万人),经销代理中介企业约5000家(10万人).2009年预计总产值2000亿,比2005年增长150%,年均增长26%。06、07、08年总产值1050亿、1400亿、1700亿。
4、丁兆威(公共安全杂志2007年文章)目前我国有大大小小各类安防产品生产制造企业约4480家,约占全国安防企业总数的24.8%。2007年,在全国安防产业总产值中,有一半以上来自生产制造。目前,我国安防产业发展极不平衡,80%以上的产能集中在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城市。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江苏、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其中广东深圳地区较为集中,约有各类厂商1480家,约占33%。广东(不含深圳)620家,约占13.8%;浙江360家,约占8%;福建480家,约占10.7%;江苏380家,约占8.5%;北京230家,约占5.1%;上海210家,约占4.7%;天津128家,约占2.9%;其他地区592家,约占13.3%。目前直接或间接开展出口业务的安防生产制造企业约有1000多家。
2006年全国安防市场整体容量为540亿元左右(设备市场+工程市场),比上年增长22%。产品市场400亿元左右(其中出口市场40亿元左右);安防工程市场140亿元左右。目前国内安防产品生产制造企业平均出口比率约为20%。深圳和杭州由于生产制造企业相对集中,因此,出口比率明显大于其他地区,分别达到26%和24%。根据我国安防行业“十一五”期间产业发展目标,我国安防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仍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预计年增长率将保持在20%以上,到2010年市场总量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
中国安防产品生产制造企业不但集中在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城市,而且在单一产品领域又高度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地区,从而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如福建形成了CCTV镜头(主要集中在福州)、楼宇对讲(主要集中在厦门)、防盗报警(主要集中在泉州)三大产业优势,产能分别占了全国70%、20%和30%的份额;天津形成了高速球和云台生产制造优势,高速球产能约占全国18%的份额;浙江形成了DVR(主要集中在杭州)、高速球、矩阵产业优势,分别占全国32%、23%和33%的份额;北京形成了光端机、电子巡更、门禁产业优势,光端机约占全国35%的份额;广州形成了楼宇对讲和公共广播产业优势;江苏形成了安防线缆(主要集中在扬州)、高速球(主要集中在常州)、防暴摄像机等产业优势,安防线缆约占全国35%的份额;珠海也形成了较强的楼宇对讲产业优势。
中国安防产品生产制造企业以深圳较为集中,优势也较为突出。在摄像机领域,深圳约占了全国70%以上的份额;楼宇对讲领域,深圳约占35%;防盗报警领域,深圳约占35%;在CCTV监视器领域,深圳约占40%;DVR领域,深圳约占30%;门禁领域,深圳约占38%;停车场管理系统,深圳约占70%;指纹锁领域,深圳约占50%,安防线缆领域,深圳约占30%。深圳与周边广州、珠海、中山、东莞、佛山、惠州等安防重镇,优势互补,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安防产业“雁阵”。
如果按传统4大类产品划分,目前中国安防产品生产制造商的分布情况是:视频监控(包括摄像机、DVR、监视器、DVS、矩阵等)厂商占60.5%,防盗报警厂商450家占12.9%,门禁(含门禁考勤、一卡通、RFID、生物识别、指纹锁等)厂商480家占13.8%,楼宇对讲厂商360家占10.3%。
5、中安网2010年数据目前,我国有大大小小各类安防产品生产制造企业5000家,约占全国安防企业总数的26%。据资料显示,年产值2亿元以上的企业(非专业安防厂商只计入安防产值)约占0.6%;3000万以下的占到了81.8%,其中500万以下占到18%。以深圳经济特区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安防产品制造企业近四千家,全国50%的安防产品都是深圳及周边企业制造。
深圳市目前共有安防企业4300多家,其中生产企业约1700家、工程服务企业约1600家、经销企业约1000家,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60多家,安防从业人员约33万人,其中技术型人才5万多人。2010年深圳安防产业总产值达到756亿元人民币。
6、公共安全产业指南2013数据:在全国26000家安防企业中,有近5000家制造商,有16000家左右的工程和服务商,视频监控厂商超过60%的比例。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