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申军良与妻子、弟弟历经20多个小时“最后的煎熬”,到达广州市增城区。
当晚,广州警方通过微博发布信息,15年前在增城被拐的少年申某终于被找回。
事件始末
“梅姨”,一个曾在朋友圈疯传的人贩子,牵连着两个家庭的希望。在整个事件中,“梅姨”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她又为何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故事还要从2005年说起。
2005年1月4日,申军良想往常一样去上班,但他永远也想不到,这一天成为了他人生中永远的噩梦。“1月4日上午10点40分”,在采访节目中,申军良说:“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我的孩子被抢走了”。
申军良的妻子在家做饭,突然闯入的两个人用至其昏迷,并用胶带绑住了申军良妻子的手。申军良的妻子在五分钟之后醒来,歹徒不见了,儿子也不见了。
从这一天起,申军良踏上了漫漫寻子之路。
为了找孩子,只是一段很小的监控视频,申军良当众给人下跪哀求。
为了找孩子,他把寻人启事,贴遍了广东几个市,几个县的大街小路。
为了找孩子,他深入广东偏僻的城中村,晚上的时候被小混混把身上的现金和财物全抢光。
从28岁到42岁,整整15年,他从未停止寻找自己的孩子,花了100多万,欠了几十万的债务。
在申军良寻子的路上,除了找儿子的线索,他还同时寻找着“梅姨”。
2016年,申军良接到了警方的电话,拐卖儿子的人贩子周容平、张维平落网。而这个犯罪团伙于2003年到2005年在广州等地曾实施多起拐卖儿童案件。而这些案件中,有9名儿童是经由一个叫“梅姨”的妇女联系下家卖掉的,其中就包括申军良的儿子。
而直到2018年12月,法院对周容平、张维平等人公开宣判,判处周容平、张维平死刑,但“梅姨”终究没有下落。
申军良在寻子路上又多了一个目标——找到“梅姨”。
作为联系下家的关键人物,“梅姨”在整个拐卖案件中成为了寻找被拐儿童的关键,但由于时代久远,“梅姨”成为了人们不断谈论的话题,终究没有找到。
一个温馨的家庭,因为人贩子的拐卖变得支离破碎,申军良15年的青春也一去不返。
而人贩子却依旧存在。
顺手牵孩、熟人作案、玩具哄骗等,在儿童拐卖案件中屡见不鲜,更猖狂的则会生抢。
被拐卖的儿童,或是被卖,或是摘取,有的为了防止儿童逃跑便将孩子弄成残疾,甚至会卖出国外。被拐卖儿童中,能安全长大的少之又少,能被找到更是难上加难。
找到“梅姨”,还有多远?
科技打击儿童拐卖
在广东警方找到申军良儿子的过程中,智慧新警务技术为寻找被拐卖儿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智慧新警务是广东公安贯彻落实党的关于“数字中国建设”和公安部数据警务、智慧公安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广东“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智慧新警务的建设上,广东公安机关与华为公司有着密切合作。“智慧新警务联合创新中心”采用了“1+1+N”的模式进行建设,两个“1”分别代表广东省公安厅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N”代表其他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等。
广东省公安厅党委于2018年初启动了智慧新警务三年规划(2018-2020年),到今年,广东智慧新警务建设进入“收官之年”,也是智慧新警务的深化完善和全面应用年。
在广东省公安厅在2020年1月3日公布的智慧新警务建设成效上,我们可以看到:
1.“全省一片云”均衡发展的规划构想基本实现。
完成省级警务云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基本实现基础设施资源弹性调度和按需分配;建成省、市两级公安大数据平台,形成公安内外数据采集融合体系,数据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2.“百花齐放”的大数据警务应用生态基本形成。
全省基本形成大数据智能化建设一警研发、全警应用的良好发展态势,助推警务效能进一步向精准预防预警、情报滴灌导侦以及系统化、智能化、移动化转变。
3.“全省一张图全省一盘棋”统筹推进的格局逐步成形。
基本完成省市两级一把手直接领导、全警参与的组织体系建设;围绕六个统一,对表制定广东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标准规范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全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决心更加坚定。
4.“全警创新全警参与”的氛围更加浓厚。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广泛组织开展公安关键技术研发和攻关,相继完成智慧新警务联创中心,广东公安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视频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毒品实验室广东分中心等一系列科技创新和应用平台;深入开展“科技练兵、智慧强警”系列活动,持续营造全警大数据智能应用的浓厚氛围,锻造具有大数据思维和专业知识的新时代公安铁军。
智慧新警务为广东安防带来了更稳定、安全的治安环境。而智慧新警务也逐步成为社会治安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
结语:
防范儿童拐卖是每一个家庭都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监控全面部署的帮助下,对于儿童拐卖的防范、预警、追踪也在不断提升。拒绝悲剧再发生,请照顾好身边的孩子。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