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投稿

新基建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数据中心?

2020-05-12 09:19 来源:慧聪物联网作者:黄美婷

【慧聪物联网】前言:进入2020年以来,“新基建”已成为新一轮风口。据报道,“新基建”是相对传统的基建而言,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新基建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数据中心?

“新基建”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各个省市都在积极布局,纷纷发力“抢跑”。在今年疫情严重的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还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可见新基建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作用了。

随着5G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已经与新基建密不可分,新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尽管跟上来才行。可以预见,这一轮“新基建”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又将给受疫情影响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5月7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上海初步梳理排摸了这一领域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预计总投资约2700亿元。这也不难看出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同样将迸发出巨大的潜力。

数据中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铁公基”的新基建形式,一方面联系着整个数字生态,另一方面又与传统基建产业密不可分。在新基建推动下,其建设进度已经如快马加鞭。但是,传统大型数据中心建设进度慢,能耗高,管理不便的痼疾却也令人侧目。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中心?

随着新基建政策落地,5G基建和工业互联网时代来临,还将产生海量数据,只有新建大量的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才能支撑。云计算数据中心规模会更加庞大,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则以小型集成交付方式更多的出现在客户端。

虽然市场需求巨大且增速明显,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数据中心行业还存在着建设周期长,能耗过高,管理不便等诸多问题。

除此之外,为了加速数据中心建设,还必将带动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带宽,供电系统等传统基建项目。最后,服务器,UPS,制冷设备等周边行业也将被激发。这将是一个完整而庞大的生态版图。基于此,数据中心的发展仍将“快马加鞭”。

按照传统的建设速度,一座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往往在两年以上。这对于满足未来计算力需求显然是“远水不解近渴”,并且,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也是一个痼疾。目前我国的数据中心整体PUE值相比国外还有很大差距,很多老旧机房甚至还在2.0以上。最后,数据中心大型化之后,人工运维也已经弊端尽显,目前机房故障的80%来自人为。

“新基建,正在成为新的投资和发展方向。”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说,数字化是未来社会治理的必经之路,巨大价值已经深入人心。

越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越要高度重视培育壮大新动能。多年来,行业巨头一直主动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生产建设当中。

三大运营商发力5G基站投入,开启“商业元年”;华为、腾讯等在数据中心软硬件领域倾力投入;阿里、百度、京东等互联网企业进行大数据平台研发……大到科研军工,小到民用医疗,新基建都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专家认为,新基建有着“一业带百业”、加速传统企业快速升级的加持效果。在上海宝山,借助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改造生产流程,一家名为庙航的包装材料生产企业实现生产方式跃升。经过工业互联网改造,不少的传统企业增添了转型升级的信心,计划3年实现年产值翻番。

未来各类数据中心大行其道的时代,这显然不可接受。

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认为,城市发展到今天,将会进入“算力时代”,计算能力将带给城市发展全新质变,而数据中心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存在建设周期长,能耗过高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未来标准化,预制化,智能化和工具化,以及液冷等技术将成为主要趋势。

事实上,预制化和模块化并非是新生事物。

在此次疫情期间,20天时间建成的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就是应用的这些技术。通过在工厂预先将所需要的模块制造完成,然后到工地“搭积木”即可。

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空调系统和供配电系统都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并产生了不菲的成本支出。目前很多老旧数据中心由于缺乏完善的智能监控手段,还有很多地方会导致电源管理效率降低,以及不必要的浪费。这样的情况在未来边缘计算时代显然是无法接受的。因此,建设预制化,管理数字化将是数据中心的一种潮流。

在不久将来,数据中心在部署速度和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要求势必更高,传统的数据中心构建方式不仅周期长、扩展性不足,而且设备兼容性很差。所以预置模块化数据中心将成为趋势。目前一些高端的解决方案已经可以将数据中心的建设周期从1~2年缩短到6个月,并可实现IT空间的模块化,整个IT空间的设备兼容性也将得到大大增强。交付周期甚至可以进一步缩短至3个月,并可实现IT空间和基建空间的整体模块化。”

未来,数据中心的极简化和智能化将是大势所趋。特别是在边缘时代来临以后,数据中心将变的星罗棋布。极简化智能运维的价值将愈发明显。届时,数据中心的供配电系统,制冷系统还会进一步简化,而IT基础设施与机房的融合度也会进一步提升,建筑物只需要能够满足必要承重条件即可。依托于高度发达的网络可以对数据中心进行高效管理,就好像人体神经对机体的监控一样。

总结:

目前国内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增速已经接近30%,超大型数据中心占世界总量的11%,美国的这一比例则高达40%。疫情促使下一阶段的产业更重视数字基建,即云计算、物联网等。中国恰巧正在5G、数据中心等数字基建上加速,未来的商业基础设施优势或许会得到加强而非削弱。

事实上,我国的数据中心布局和经济人口的发展十分吻合,正在从城市中心向远郊区县,甚至周边城市发展,溢出效应显著。从技术角度来说,计算机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数据中心的未来。星罗棋布的边缘数据中心,建设和管理将成为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标准化,预置模块化,智能化则是唯一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5G、大数据、人工智能

【文章推荐】拿下第一个城市级大数据合作,云从科技扳回一局?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作者

东方

简介: 天马行空的文字之旅。

邮箱: liutingting03@hczyw.com

简介: 保持期待,奔赴山海。

邮箱: zhuangjiaxin@hczyw.com

松月

简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邮箱: wuxiaqing@hc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