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安全是学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近几年校园安全事件频发,尤其对防范能力弱、抵抗能力小的中小学生极易造成伤害,校园安全问题愈发凸显,传统校园安保面临新的挑战,急需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治理校园安全问题,而智慧校园无异于近期最火热的话题之一。
近几年,校园安全事件屡屡发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校园安全工作也越来越被重视。关于校园安全问题,也一直被视为较为特殊的重点问题。
政策春风也不断加码教育信息化进程,支持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智慧校园建设。
中小学和城市幼儿园视频监控达标率100%
6月18号,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在京召开全国学校安全工作视频会,部署各地结合疫情防控常化实际,做好2020年全国学校安全工作。
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强调,“各地各校要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形势,聚集校园安宁、学生安全这一核心任务。2020年底前,要实现所有中小学和城市幼儿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封闭化管理达标率、一键式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化达标率“三个100%”,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林锐指出,各地公安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始终把校园安全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抓紧抓实抓细,深入开展校园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始终坚持对涉校违法犯罪严打整治高压态势,全面加强对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的监督指导,切实提升警校联动防范处置工作水平,努力为广大师生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针对近期出现的一些校园凌霸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部、公安部已做出专门部署,希望“三个100%”能尽早实施,伴随我国各项技术趋于成熟、国家政策连续起草出台,不少智慧校园解决方案商浮出水面,竞相抢滩布局智慧校园市场,市场商机之大可见一斑。
校园安全问题≠校园内安全问题
事实上,校园安全问题已不局限于校园围墙之内,更包括了校园和周边区域,侵害对象或事件主体是中小学生,防范能力弱,抵抗力量小,极易造成伤害。安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前提,因此校园安全不容小觑,但是当前传统校园安保面临新挑战,急需应用新的技术手段治理校园安全问题。
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智慧校园”是我国学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其特点就是为各类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智慧校园市场前景预测
大数据时代下的智慧校园涉及大数据中心、认证平台等体系的建立,不仅是搭建软硬件系统,还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等多种技术,实现对权限的管理和认证、数据共享和交换。智慧校园是将多平台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先进的教学、通讯、科研、管理等综合服务系统,实现高校安全、长期、健康地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智慧校园行业的市场规模在逐步扩大。2012年我国智慧校园市场规模突破200亿元,2018年达到621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突破千亿。
目前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华为、京东、平安巨头纷纷入场,布局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如何保障师生安全?
从2000年开始建设信息化校园,再到2010年开始建设数字化校园,再到现在“智慧校园”建设正在由数字化迈向智慧化。基于大数据技术,智慧校园为师生提供了高效、智能的校园环境,使教育方式发生质的改变。智慧校园使教育资源数据化、开放化、个性化、安全化,实现资源重组和优化配置,提升了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智慧校园能够通过利用智能感知以及物联网技术,通过摄像头、传感器等各类采集设备全面采集校园环境和人群的信息,然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并最终将分析结果投射到具体的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当中,进一步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运营。
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校园信息化发展,智慧教育发展较快。
智慧校园难题亟待解决
智慧校园以教师、学生为主体,实现信息和数据共享的全面服务,使师生的生活、学习更加高效。建设智慧校园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将智慧校园的作用发挥到实处。智慧校园应包含基础设施、应用、业务、末端呈现、维护运行和安全等部分构成。
我们知道,各校园的各业务部门都会产生数据孤岛,数据的利用方式以及途径复杂。建立校园分析系统能够一站式分析各业务部门产生的数据,快速为领导层提供数据决策支持,方便各业务部门实现数据互通,互查。
总结:
2020年以疫情大考不利开局,校园问题屡被提及。当前,国家政策连续出台多项校园安全计划政策,各政府机关、派出所等严格落实校园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势必推动智慧校园的发展。乘着新基建的东风,借助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等,教育行业已经进入智慧校园的崭新阶段。
智慧校园以物联网为基础,将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快速连接,打造集监测、告警、预测以及决策推荐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园环境。未来,智慧校园市场充满无限可能。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