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数据隐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从此事可见,各方对于数据隐私的谨慎态度。
9月12日,国内人工智能的领军人物李开复在一次简短演讲中,差点把正准备上市的旷视“送走”。
他表示,曾在早期帮助旷视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并在随后的摸索过程中找到了几个有价值的商业化方向。
这番言论立即引发市场争议,蚂蚁金服和旷视科技两家现阶段积极筹备上市的明星公司也被顶上了热搜。很快,几家公司紧急公关“辟谣”。此外,李开复自己也发文致歉紧急声明。
原本不是啥热点事件,一下天下热搜。大家惊讶的不是旷视的IPO进程,而是旷视和蚂蚁金服居然互通人脸数据,侵犯用户隐私。
此事往小了说,是关联企业向被投企业进行数据共享;往大了说,是互联网企业的隐私数据安全边界问题。互联网公司自己使用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用户分析画像已经司空见惯,但是不能将这些数据贩卖、传输、共享、泄露给其他公司,这是红线,不能触碰。
谈起旷视与蚂蚁金服合作,其实较早被外人得知还是因为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2015年,马云在德国电子展开幕式上刷脸买邮票的事。当时“刷脸支付”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整套系统是由蚂蚁金服与旷视科技Face++合作研发的“刷脸”系统,打算让人们在购物后的支付认证阶段通过扫脸取代传统密码,也是从那时起,外人才知道旷视与蚂蚁金服之间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蚂蚁金服称双方目前已无相关业务合作。但根据旷视去年提交的招股书显示,蚂蚁金服是旷视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比例15.08%;其次是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4.33%。
旷视科技作为全球知名的人脸识别技术开发商之一,至今没有实现盈利。2019年8月,旷视科技提交招股书。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旷视营收分别为6780万、3.132亿和14.269亿,复合增长率达到358.8%,持续增长。相对应的亏损为3.428亿、7.588亿和33.516亿。2019年上半年,旷视科技营收为9.49亿,亏损约为52亿。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数据隐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从此事可见各方对于数据隐私的谨慎态度。当前,腾讯、阿里等国内科技巨头手里都掌握着数以亿计的数据,然而如何规范它们合理地使用这些敏感数据却是个大问题。
不光是巨头,目前绝大多数APP都在所谓的“隐私信息条款”下肆无忌惮地收集着你的数据,早晨用京东APP搜索某款产品,中午你就能在QQ推送的广告中看到它,虽然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但也加剧了人们的恐惧。
2019年10月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把中国28家实体增列进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大华科技、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旷视科技、商汤科技、厦门美亚柏科信息有限公司、依图科技和颐信科技有限公司8家公司在列。
虽然早在去年就提交了招股书,但受疫情影响及美国实体名单等原因,直到今天旷视科技的IPO仍然悬而未决。
今年7月29日,在一场媒体沟通会上,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回应了公司的上市计划有关传闻。他表示,“旷视目前现金流很充裕,会选择在更好的窗口期稳步推进上市”。
作为安防从业者,旷视的未来会不会受到影响,恐怕还要等IPO时市场的反应才能知道。
想起曾经李彦宏说过的那句话,“我们都愿意用数据隐私来交换便利。”
但要如何在保证数据隐私安全的前提下,让用户既有安全感又能获得便利,或许是这个时代下企业和国家都必须要思考和尝试解决的问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