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投稿

“十一”出游,国家出手禁止大数据杀熟?教你完美避坑!

2020-10-09 10:28 来源:慧聪网作者:黄美婷

开心愉快的国庆小长假即将开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跨省游开放等形势下,不少人早早开始计划行程,点开手机APP预定酒店、机票。

这时会发现,有时同一家酒店,同一趟航班,老用户比新用户的价位要贵出一大截。像这样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得到的不是优惠礼遇,相反是更贵的价格,更高的成本,这就是”大数据杀熟“——商家根据老用户长期以来产生的大量数据,掌握了其消费能力、价格敏感度等一系列信息,然后针对性定价,偷偷提高价格。

随着出游热度的回升,大数据“杀熟”这个糟心的事再一次受到关注。

在国庆长假出游热即将来临之际,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新规,10月1日起,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滥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侵犯旅游者合法权益。。这一条也就是剑指我们常说的“大数据杀熟”。

“十一”出游,国家出手禁止大数据杀熟?教你完美避坑!


对此,不少人感叹一直困恼国内消费者的“大数据杀熟”事件,也终于在“双节“迎来曙光,虽然该规定目前只适用在旅游行业中,但却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互联网“大数据杀熟”起源

谈起“大数据杀熟”,就不得不提及互联网的“大数据杀熟”鼻祖——亚马逊。2000年,亚马逊启动了著名的差别定价实验,将部分DVD碟片对新顾客报价22.74美元,而对感兴趣的老顾客报价26.24美元。这种销售方式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后来被老顾客发现,最终以亚马逊赔钱并道歉告终。

“十一”出游,国家出手禁止大数据杀熟?教你完美避坑!


而国人真正开始关注“大数据杀熟”是在2018年。大量电商平台、生活服务、网约车、OTA在线差旅服务、视频、电影订票类互联网平台都纷纷被曝出存在疑似“大数据杀熟”的案例,其中OTA平台问题较为严重。因为事关无数互联网消费者的钱袋子,一时间在互联网上引发人们的强烈关注和质疑。

这时人们才惊觉,原来大数据不仅能造福社会,还非常善于“作恶”,而这些互联网平台对于这些“忠心耿耿”的老用户,不仅没有给予更多的福利和优惠,反而是利用用户的信任和信息不对称去“薅羊毛”。

根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19年3月发布的“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88.32%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或很普遍,且56.92%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大数据杀熟”常见形式

根据用户使用设备不同而差别定价,如:苹果与安卓用户定价不同;

根据用户消费场所不同而差别定价,如:给距离商场远的用户定价更高;

根据用户消费频率不同而差别定价,如:给消费频率高的用户定价更高。

怎样避开“大数据杀熟”

网购时,偶尔换新账号,查看价格变化情况;

货比三家,提防商户隐藏信息,多了解商品;

切勿轻易被商户锁定、被套牢。

“大数据杀熟”何时才能真正有效解决

10月1日起,这场令人心寒的”恩将仇报“,将率先在在线旅游领域被明令禁止。但要想真正终结这一现象,笔者分析,可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看上去,”大数据杀熟“就是“杀鸡取卵”,因为用户一旦发现自己被坑,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商家平台。那么为什么这种现象一直存在,并有愈演愈烈之势?

01利益驱动

马克思说,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通过大数据“杀熟”,可以给商家平台带来更多利润。

不同消费水平的人,对同一个物品的心理价位是不一样的。如果统一定价,商家就不能定高价,必须找到一个中间价,既让大家都能接受,又能让自己的利润较大化,这是比较困难的,而且收入也相对固定。

02商家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

商家平台明白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因此可以在保证成本的基础上灵活定价。同时,它又通过大数据掌握了用户的全方位信息,分析出你能接受的价格,知根知底,定价更有针对性。相比之下,用户对商品的成本、商家定价策略基本上一无所知。这导致商家“杀熟”的时候,一般情况下,用户很难发现。

03商家垄断资源

如果我去A饭店吃饭,菜价太高,我可以换旁边的B店。但如果这道菜只有A家才有,我就没得选了,除非我不吃。现在一些商家对行业资源的垄断,也使得消费者明知道可能被杀熟,但没得选。

法规出台后,如何惩治“大数据杀熟”


“十一”出游,国家出手禁止大数据杀熟?教你完美避坑!


大数据杀熟,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一个双输的表现。这些OTA平台在明面上要依靠低价竞争来维持经营,在背地里要靠隐性加价来赚取利润,这一方式只会让整个行业处在恶性循环的竞争当中。这些互联网平台始终要蒙受“原罪”的名声,消费者同样付出高昂的代价。

想要拒绝“大数据杀熟”,除了上面提到的惩罚性措施之外,应该开始尝试建立正向的循环。也就是政府和用户应该给予合法合规经营的平台以正向的奖励。比如,违规平台的巨额罚款应该倾向性地补贴给合规经营的平台,平台可以从明面上向用户收取会员费或者等比例服务费,用户也应该有主动支付服务费的方式来享受更优质的服务。而不是双方在相互的套路和提防中耗费时间。

实际上,对于很多用户来说,花费时间进行比价、搜索是一件非常浪费时间成本的事情。至于我的机票价格过高的问题,在我刚刚抽空咨询过后,也只得到是航空公司主动调价的结果。显然,我去退票再订只会徒增烦恼,也并不会节省多少费用。

希望这些平台不要利用这些用户怕麻烦的心理去“心机”地多收一点费用,而是通过更好的服务来挣得你该得的服务费。而我更希望,经过这次十一,能够有一起非常典型的“大数据杀熟”的案例出现,能够真正引起行业重视,并且推动正向的行业变革。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作者

东方

简介: 天马行空的文字之旅。

邮箱: liutingting03@hczyw.com

简介: 保持期待,奔赴山海。

邮箱: zhuangjiaxin@hczyw.com

松月

简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邮箱: wuxiaqing@hc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