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面对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冲击,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我国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此背景下,安防企业如何寻求“破局之道”?
随着中央加快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做出部署,全国绝大部分地方政府已将“新基建”列入2020年投资计划,以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为重点的“新基建”成为各地布局的重头戏。
依据信通院给出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高达35.8万亿,占GDP比重提升到36.2%。整体来说,各行业对新技术保持强劲的需求,不仅为各行业带来创新活力,也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当前安防行业进入了智能化时代,安防行业已经成为人工智能落地的重要领域,新基建将会加速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技术应用落地,以此助力产业智能化。其中,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能制造、智能安防、金融科技等垂直领域,有望借助新基建浪潮乘风破浪,释放巨大市场机遇。
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基建”不仅是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的有效政策手段,更是中美贸易摩擦下大国竞争和改革创新的关键杀手锏,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与“铁公基”式的传统基础设施相比,“新基建”的核心在于数字化,加速数字产业化。“新基建”可全面促进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推动数字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终形成数字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速产业数字化。“新基建”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基础改造,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果。
调查发现,2020年各地政府逐步加紧行动,各省重点建设项目开始偏重于新基建项目。比如3月4日,湖南省发改委公布今年首批105个省重点建设项目清单,总投资额近万亿元,清单中共75个基础设施项目。3月5日,广东省发改委发布《2020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提出2020年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230个,总投资5.9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聚焦城际轨道、5G通信等。
总体来看,“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重大概在7%~12%,按照测算的15万亿的基建总规模,保守估计,预计2020年“新基建”规模或超1万亿。
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不乏入局争抢蛋糕者。在这条赛道上,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相继入局,对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传统安防来说,行业涌现出众多参与者,竞争加剧将带来巨大压力,以及来自旷视、商汤科技等AI独角兽实力不可小觑。
据IDC数据显示,旷视、商汤、云从、依图作为四大机器视觉独角兽,已占据中国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应用超一半市场份额,这些后浪们在人工智能市场超越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传统安防巨头。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安防场景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大安防产业,促使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得到更深入、更碎片化应用场景,诸如社区、楼宇、园区、景区、工地等小场景、碎片化场景,进而催生出全新的城市物联网板块。
随着“新基建”的快速推动,给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蓬勃的生机,未来3~5年必然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几年智慧园区、智慧社区、智慧公安、智慧司法等多个应用领域将迎来快速井喷式的发展机遇。安防行业由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将成为“新基建”的第一批受益者。未来安防行业中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将从过去硬件为主导向软件主导的方向发展,而“新基建”恰恰加快了这一变化的形成。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基建”浪潮下,安防企业如何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破局?给点时间,不妨拭目以待他们有何出色表现。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