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投稿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2022-08-15 19:01 来源:慧聪物联网编辑部作者:东方,亓

在安防行业智能化、数字化革命脚步加快的大背景下,新的落地场景不断增加,新的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值得关注。8月11日,由慧聪物联网主办的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会议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产业应用中的创新变革》主题展开讨论,数位资深权威专家齐聚于一堂。

继上一期专家交流的主题《物联网化是安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后,本次主题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产业应用中的创新与变革,聚焦AI技术在算法、算力(芯片)、数据方面的维度,共同讨论AI技术在安防行业场景应用中带来的促进作用,供行业人士参考。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专家嘉宾合影)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安防行业资深研究员 李仲男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苏光大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胡瑞敏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北京物联网协会副会长 柏斯维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北京安全防范行业协会

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行业专家 张莹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 林家明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慧聪物联网顾问 向良璧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慧聪物联网2022年度第二期专家交流会成功召开

慧聪物联网总经理 余素玉

会议围绕大主题共设立3个子话题进行讨论,下面是专家们发表的意见摘要(根据录音整理)。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苏光大老师表示,人工智能软件与人工智能硬件的协同发展,要形成人工智能系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的“三驾马车”包含了数据、算法和算力。数据爆炸的时代,越来越高的算力需求给AI芯片带来了诸多挑战。尤其在安防行业,例如多路视频怎么做?4K图像怎么做?

安防行业目前主流的CPU+GPU计算模式,存在功耗、成本较高等问题,能否创新出第二种主流计算模式,在性能、功耗、价格、体积和运营成本上有非凡的表现?

这里苏光大老师提到“算存算一体”的模式,集算法、存储、处理于一体,降低功耗、运营成本,使系统的性能得到大幅度的增长。苏光大老师呼吁,在人工智能大算力上,解决计算代价居高的难题,以获得更好的场景应用,这需要行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胡瑞敏老师则从另外角度发表见解。安全防范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从安全的角度来看,从最初的统计方式,到现在的视频分析、动作分析来识别,但都不足以完全解决安全防范问题,基于此,胡瑞敏老师提到“自然社会理解技术”。

在安全的三大核心要素中,社会行为由于持续时间的状态,无法通过某个点来鉴别属性,而人工智能技术在这方面发挥革命性的作用。胡瑞敏老师认为,社会安全防范态势感知预警行业当前面临的三大挑战包括:

看不见的活动不知道,如一些隐秘的,不知道的活动;

看得见的活动(视频监控等)不理解,指在局部监控状态下,属于“有眼无珠”的一类;

没见过的风险难预警,无法通过日常行为、规律简单判断的复杂事件。

自然社会理解技术是指根据城市监控数据、物联网数据、手机位置、电话社交、个人金融交易等数据,来研究城市或者区域内的个体和群体对象的可信身份,隐秘组织多元关系、复杂行为以及趋于安全态势演化趋势的一种技术。目前,该技术已成功应用在城市安全领域,包括校园安全等。

胡瑞敏老师认为,社会安全防范业务必须建立在对区域内社会的透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产生。

李仲男老师认为,安防行业需要坚定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实现安防技术的数字化转型,确定新的发展目标,通过安防技术和安防服务的自我升级转型,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的变革,来支撑更高水平的建设。

在疫情的冲击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加了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李仲男老师引用“以前人生得意须尽欢,现在人间有味是清欢”表示,疫情不仅改变了经济环境,也改变了人的认知方式,以往很多已经形成的定论有了新的争议。

以往产业研究中,更多强调技术、作用、性能或者质量等,现在则往供应链位置、核心技术、是否被卡脖子等方向思考。“这说明我们研究新问题,要树立新观念,要创造新模式,特别是要形成新的认知。”李仲男老师在会议中数次提到“认知”一词。

人工智能原始的定义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模拟人的思维过程,生产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在发言中,李仲男老师强调,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的思维过程,但不是人的思维,也不是机器的自主思维。

对于认知的概念,李仲男老师表示认知是人类获得知识、应用知识、信息加工的过程,它是人类最基本的一个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认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并且他提到军事上的认知战,大多通过舆论心理来制造争端。

对于人工智能安全的问题,涉及到人类自身的社会地位和伦理关系,现代社会环境以及技术的脆弱性。科技是把双刃剑,数据大爆发后,我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人工智能的安全到底是怎么样?它会不会有自主意识和自主思维?李仲男老师表示,这要在人脑与认知科学或者类脑机器层面去解决。

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创新应用进展

在话题二中,针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情况与最新进展,各专家老师发表众多观点。

向良璧老师认为,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安防行业应用案例越来越多,也有一些新的进步。譬如原先更多把AI芯片加上监控芯片或者其他芯片组成系统实现云端智能,目前国内已经成功研制出将AI模块嵌入到监控模块里,形成一个芯片,从而使得前端和边缘侧都能够实现智能,对于整个安防行业的推进非常重要。AI化视频监控芯片的价格较低,以星宸科技的智能安防芯片为例,其2019、2020、2021年的平均单价分别为14.24元/个、13.19元/个、18.13元个。监控芯片嵌入AI模块的实现,可以大大降低监控系统前端与边缘测智能化的成本,促进其加快普及。

李仲男老师表示,AI技术是安防行业发展的关键推进技术,安防技术从原来用于应急和反应体系,再到后来用于风险分析、系统优化能力的现代安防过程中,AI技术是最主要的推动力。

安防技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下,逐步实现了数字化转型过程,李仲男老师认为具体重要成果有两大方面:

一方面在监控环境下实现人、车的识别;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了视频和其他感知技术的融合,实现视频和其他媒体数据的融合,进而实现了智能感知,并且形成云、边、端结构。

李仲男老师由此抛出观点:“所以说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智能物联网、智能安防的一个核心技术。”

安防行业进行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时候,要清楚目标是什么?起点在哪里?创新点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和路线?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人工智能在安防领域表现在3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提高功能的自主性。比如实现设备系统的功能设置、参数状态调节、伺服机构多级联动等这些功能;

第二个层面,促进技术、系统、数据的融合。创建新的功能、模式、应用和业态;

第三层面,提高决策能力。通过深度学习技术,提高预警、风险评估、预案等系统决策能力,实现数据价值的应用和挖掘,构建安防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安全预警体系。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的深化应用,将会促进安防由应急体系向预警体系转变,由事件管控向风险管控转变。李仲男老师总结到,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工智能拓展了安防技术的应用领域,如果只讲安防太局限了,以后将朝着更加广阔的智能物联方向发展。

柏斯维老师表示,站在应用角度来看,人工智能未来的应用场景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安防领域,例如智慧城市、平安城市、智能家居等;第二个是无人驾驶领域。

站在视觉角度来看,柏斯维老师指出,过去的安防更多的是在记录,未来的安防更多站在人工智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

站在家居的角度来看,柏斯维老师认为,目前国内的智能家居功能还停留在类同于国外的需求上,对于国人而言不完全都是刚需,辩证看待市场需求针对性研究产品,例如智能锁、音箱等方面技术发展大有可为。

AI技术在安防行业应用中存在的瓶颈

在目前安防行业待突破的瓶颈问题上,李仲男老师认为,安防行业里的人工智能有先发优势,也有先天缺陷。

先发优势指的是众多技术在安防行业的先试先行,譬如人脸技术,应用在车辆识别、数据关联等方面;此外还有数据积累,尤其是图像数据。先天缺陷,譬如基础的研究以及概念、标准、制度的模糊。

比如人脸识别标准如何用?怎么样叫做视频数据库?视频信息是非结构化数据有怎么叫做结构化?在数据安全方面如何明确隐私范围等,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和管制。

安防行业慢慢要成为一个服务性的行业,不是一个基础研究和制造业的行业,我们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来实现应用的创新。

最后一点很重要,我们重视功能性的、物理层面的效果,忽略人工智能对我们认知的影响,比如说我们知道大数据的核心价值是预测,为人类生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使人们具有更强的洞察力、发现力、决策力和程序优化能力,因此大数据可以获得趋势性和预测性的信息。

智能体是数字化转型时期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即多种ITC关键技术一起协同发展,以智能交汇为感知系统、以高速互联为神经传导系统,以云上部署人工智能为中枢系统构成的,具备立体感知、精确判断、可持续进化、开放的、类似人一样的智能系统。

智能体是智联网的高级形态和新的表现形式。李仲男老师最后强调到,人工智能是智能体的核心技术,或者说智能体是人工智能的产物。

站在安防角度谈及发展瓶颈,柏斯维老师阐述了两大观点:成本问题和智慧城市建设融合。

成本问题:系统集成、监控、硬盘录像机等安防领域企业谈及人工智能更多是立足前端的AI摄像机。相较于传统摄像头,AI摄像头价格要高出数十倍,成本成为安防领域发展的瓶颈之一。

而在智慧城市的实现过程中,安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不少传统的安防企业与当前智慧城市建设有所脱节。以往智慧城市、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项目大多由传统安防企业承接,企业端掌握着更多数据。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以及AI技术在安防领域的应用上,不少企业有资源、有数据、有项目,但没有注重将资源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发展也显得有些缓慢。

柏斯维老师分享到,一些安防企业在将前端数据传到后端的过程中,在录像机端嵌入AI算力核算,经X86系统实现前端数据到后台的处理、提炼、加工。不仅大大降低AI摄像机升级成本,也起到了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将多种数据结构化,并通过无线传输到智慧城市的指挥系统作用,十分值得传统的安防企业去借鉴!

安防行业需要更多的创新和变革,尤其是传统的企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才有可能慢慢地将安防行业的改造升级做起来。而站在成本角度来评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处理相较于前端做AI摄像头成本要低得多。将原有的优势带到更多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是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智能安防的发展中,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统筹对事件的解决非常有意义,且目前已有不少厂商具备该能力。在实现全局管控方面还需下不少功夫,实现云边端有机地结合。苏光大老师对安防的整体统筹和数据安全提出殷切的期望,并鼓励更多安防企业踊跃地去创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结合前文李老师提到的安全问题,苏光大老师也发表了独到的观点。当前的安全问题要统筹考虑,人脸识别要做到三方面的安全:人脸数据安全,人脸识别应用安全、人脸系统对人体的安全。人脸数据安全是人脸识别应用安全的一部分,不应被片面强调。恶意攻击人脸识别这件事情本身要得到纠正,还需要综合权衡技术应用带来的收益和损失。

当前,在技术层面上人脸识别性能还没到天花板,还存在许多未攻克问题,例如,低人脸分辨率的人脸识别问题,轻量型亿级人脸特征比对问题。

人脸识别对于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正确对待人脸识别的发展。未来安防领域仍然大有发展,如何在安防领域把人工智能用好、把人工智能发展好值得深思。

苏光大老师进一步指出,应当客观地看待企业的发展。不少安防企业通过严格的科学测试和比对已达到了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对我国科技发展起支撑作用,发展势头十分不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客观来看,无论从算法到应用,国内安防企业不应妄自菲薄,通过不断攀登、不断努力、力达突破,相信会有很好的结果。

向良璧老师提出,AI企业相继奔赴资本市场,如今商汤科技、云从科技已经成功上市,但仍然跳不开商业化落地难、研发投入高难盈利的怪圈。AI技术在安防行业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瓶颈。AI技术应用落地、研发推广实用产品、企业获得效益也有好的样本。如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贴近实战为指导原则,深度参与客户的业务过程,结合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应用开发。公司高度重视核心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尽快将各项研发成果转化为实用的产品,公司的平安城市解决方案已覆盖公安部、20多个省级公安机关,及200多个市级和县区级公安机关。招股书显示,尽管企业在前三年没有实现盈利,但自19年就开始盈利且盈利的增长速度很快。在收入上,从2019年的9000多万到2021达到了3.7亿,增长到三倍多;在盈利利润方面,从2019年的2000多万到2021年达到1.42亿。

综合来看,AI企业并非一直都是亏损企业,只要能够与实际相结合突破、使产品落地并加以推广,也可收获良好的效益。正如胡瑞敏老师提到,在安防行业领域中,若一味地去模仿海康、大华,那永远也无法实现超越。

在分析行业瓶颈时,胡瑞敏老师认为科学研究的逻辑和商业应用的逻辑完全不同。很多技术能力强劲的企业在商业上不能获得成功且面临种种困难,很重要一点是企业更多地从科学角度去规划业务,而非商业应用。对于现有的安防企业发展提出稳妥发展和突破创新两种选择。

科学研究用来发现知识或者说是“偷窥上帝的奥秘”,其显著特点表现为所有科学研究都是单点突破,聚焦某一个知识点发现过去人类尚未掌握的知识;而商业应用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综合性应用,这也决定其与科学研究的单点技术有很大的区别;

二是最好的商业将培养新的消费习惯,这也是其困难之处。大众习惯于过去的做法,好的技术未必一开始就能成功应用,习惯成为很重要的原因。

三是体系问题。单点看一个技术是有特点,但从应用上可能需要推翻原来的技术应用体系。更换的条件不具备时,技术在短期也无法办法得到应用。

人工智能必将使得安防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变化,改变当前的行业规模和格局,AI将改变安防行业。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变化让我们再次进入历史变革期,人工智能的技术在各地的应用远远不是终点。

大幕刚刚拉开,好戏还在后头。其中,企业以自身掌握的行业资源出发,引入AI技术来升级换代是相对稳妥的策略。然而安防市场上更希望能够有创造性的、有创造力的、有远见的企业家不入俗套,去思考、去尝试革命性的业务,带领行业进入蓝海市场,成为未来的“海康、大华”。

会上,张莹老师与会并听取了大会各位专家的讨论深表受益,同时肯定了本次专家交流会探讨的良好氛围。各抒己见,促进前沿融合。作为多年的协会工作者,张莹老师认为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都离不开场景和落地,结合当前北安协的工作以及协会会员企业的发展提出自身体会和倡议。

首先,安防企业远不是传统安防概念的企业。以北安协会员企业为例,目前实现信息安全、数据安全到国家整体战略的技术平台等企业全面覆盖;融合智慧城市,安防概念远远不止硬盘录像、摄像机这一类企业。原来北安协的集成企业占90%多,现下仅不到50%,在协会中可见大部分参与智慧城市建设企业的身影。

再好的企业、研发、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应用技术都离不开场景。脱离场景便脱离应用,北安协致力打造跟用户场景无缝对接的平台。就企业发展方面,张莹老师提出以下几点倡议。

①融入科技领先的发展大趋势,企业要有战略性的创新思维,定好人工智能、大数据发展的企业业务定位;

②紧密地跟行业中介组织做配合。北安协可给予传统安防企业、会员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带来更大的市场;

③企业发展要跟应用做紧密的结合。安防是个应用性的行业,非研发性的行业,所有技术为安全防范所用。北安协专委会体系已搭建平台让所有高水平的技术应用、技术研发与应用场景紧密结合。

为进一步提振北京安防产业的发展,北安协与北京市政府、各委办局均达成密切合作,担任这重要的支撑作用。搭建落地的用户场景、会员企业、政府之间的三方握手平台,希望能够为会员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

总结

交流会最后,向良璧老师对整体会议作出简要的总结:与会专家对人工智能总体的情况、在安防、物联网各方面的应用的进步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瓶颈和不足都做精彩发言,可以给予企业许多启发!并表示各企业应发挥自身优势,找到自身落地方向,深入实际突破难点,形成实用产品加以应用和推广,如此以往也能获得很好的收益,企业得到发展。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作者

东方

简介: 天马行空的文字之旅。

邮箱: liutingting03@hczyw.com

简介: 保持期待,奔赴山海。

邮箱: zhuangjiaxin@hczyw.com

松月

简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邮箱: wuxiaqing@hc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