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投稿

数字政府一网统管对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核心是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融合运用,哪些数智赋能体系建设的实践提升了应急管理能力?

2022-03-16 10:29 来源:智慧城市中国作者:

数字中国应急管理的核心是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融合运用。

业界指出存在的问题是:应急管理智能化建设水平低、系统集成困难、数据深度应用不够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应急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全灾害管理,多主体参与的实现。

当前的应急管理正在逐渐由事中应急处置,向事前的预防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如何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达成这一目的,正成为行业内的重大关注点。

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再通过目前业内所提及的 " 全感知,全智能,全计算,全生态 " 的理念和实践,助力应急管理水平提升,使得我国现有的应急管理逐步实现全灾害、全流程、多方参与的智能化应急,促进智慧城市安全发展。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文件,点击顶部智慧城市工程的二维码、关注之后可深度阅读;第二部分,链接,点击底部数字中国生态的二维码、加入之后可深度阅读。

实践1:全域体系建设

智慧应急是全域体系建设,不能局限于信息化建设本身,需要能够覆盖城市全行业、社会全员的全域体系建设,同时需要从数据与业务结合的视角出发,加强数据的实时获取、数据的知识化构建,将大数据深度融入到业务体系建设中,才能促进整体行业的数字化发展。

面向各地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化工园区、社会单位等客户,提供安全与应急管理信息化、公共安全社会化服务、安全应急产业经济运营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持续推动城市安全发展。

利用先进的技术及丰富的产品体系,在技术维度利用具备PKS可信任安全数字底座与智能物联感知技术,以及智能监测预警、风险评估、企业安全画像、智能监管执法、情景辅助决策、应急知识图谱等应用技术,确保数字城市“本质安全+过程安全+应用安全”。

在产品维度,利用智能物联终端产品、“云数智”产品、业务应用等全栈产品体系,为城市搭建可信任公共安全感知一张网、城市安全数字底座与城市安全业务中枢平台,以及城市安全与智慧应急业务应用平台,实现以“数据+场景”驱动的应急管理能力提升。 

此外,通过“科技+服务+产业+运营”全栈创新解决方案,聚焦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核心领域,为政府、城市和园区提供全栈信息化解决方案与服务。创新安全监管与运营服务模式,构建“保险+服务+科技”的社会化托管运营服务平台,为社会单位提供全周期、一体化安全科技与服务,破解“企业不会管、政府管不过来、服务机构不负责”的难题。同时,结合各地产业基础、产业规划和安全管理特点,依托优势产业资源和丰富的运营实践,充分整合国内外科技创新力量,建设特色安全应急产业园区(基地),开展技术创新、软件研发、装备制造、安全文化宣教等工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拉动产业经济发展。最终,通过“科技+服务+产业+运营”的全栈式服务,实现政企双减负,增强公众安全意识和能力,让城市更安全、让人民更幸福。

实践2:一网统管体系

以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为运作实体、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为基本载体,建立健全“市区联动、条块协同、合力共治”的“一网统管”运行体制;整合各级各部门信息系统和数据,构建协同联动的综合指挥平台,为风险监测预警、重大事件应对处置、应急管理科学决策、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

以提升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为为出发点,以提高监测预警、监管执法、辅助指挥决策、救援实战、社会动员等能力为着力点,着力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着力发挥智能化对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工作模式、业务流程引领作用,形成以信息化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典型模式。

应急视频会商体系方面。实现国家、省、市、区县、镇(街道)五级应急管理部门视频调度会议系统联通的基础上,逐步完成与公安、水利、水文、气象等15个部门的音视频互联互通,已满足应急会商、应急调度的需要,真正形成纵横贯通的应急视频调度网络。

救援一线通信保障体系方面。市应急指挥中心配备了一机三屏调度台、多链路聚合终端、音视频合成单元、流媒体分发单元,作为全市视频图像采集和远程通讯指挥的控制中枢。市、区县应急管理部门和重点应急单位机构共配备各类无人机、视频图像采集布控球、移动照明系统、4G单兵装备等。另外,市应急局单独购置了370基站和卫星通讯设备。基本形成空天地音视频通信和全时全域、前后方一体化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能够基本满足突发事件视频传输、通讯指挥需要。

应急动员通信体系方面。依托全市“一网统管”体系建设工作和市文化和旅游部门广播宣传渠道,建设应急广播体系,建立以现有广播电视网络为基础,通信运营商网络为补充的应急广播传输覆盖网络,同时可在中波、调频、地面数字电视台站发射系统播发信息,采用技术手段连接乡镇、村居广播喇叭的应急广播体系。

实践3:大应急管理体系

构建“1+4+1”智慧大应急业务核心产品线,即:1个应急云平台,指挥救援、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智慧消防4类应用产品线,1个城市安全服务。

应急云平台(支撑平台)是紧密结合应急管理部信息化建设目标倾力打造的智慧应急支撑平台产品,具有开放兼容、按需供给、自主可控、全国产化、技术领先等特性。平台深度融合云原生、大数据、AI、容器化、物联网、区块链等核心技术,建设信创云子平台、数据治理子平台、智能引擎子平台、区块链子平台、物联感知子平台和业务使能子平台“六大”能力平台,为政企客户提供应急完整场景的能力支撑。

在指挥救援方面,打造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应急一张图、应急人口大数据辅助决策平台等应用:通过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应急指挥救援体系,实现应急信息全面汇聚、快速展现、上传下达、协同会商、专题研判、指挥调度和辅助决策等支撑能力;依托联通5G及AI智能分析技术提供的通信能力、分析模型,解决信息繁杂、缺少有效组织及智能精准决策辅助的难题;此外基于人口大数据建模分析及治理能力,可实现事发区域人口转移预警分析、事中灾情转移监控分析、事后灾情报告追溯分析。

在安全生产方面,聚焦安全生产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应急处置等新型能力, 打造面向政府侧的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以及企业侧的风险分级管控系统、重大危险源管理及监测预警等,提升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和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其中,面向化工企业打造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综合考虑化工集团、企业和工业园区安全管理需求进行整体规划,提供涵盖风险网格化、风险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处置、施工作业管理、隐患治理、在岗在位管理、应急一张图和应急指挥等能力的化工安全生产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在智慧消防领域,以促进消防能力建设为目标,依托消防物联网的“采、传、云、用”等核心技术,面向消防专业部门、行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实时感知、智能预警、数字化预案、实战指挥等功能,将实时传感信号、物理建模及智能分析模型成果植入到消防管理体系中。建立消防大数据中心,搭建消防物联网系统、消防力量管理系统、三维数字预案系统、消防决策分析系统、三维视频融合系统、三维消防预警系统、消防网格化管理系统、消防移动工作系统、灭火救援指挥系统等智慧消防全业务应用系统。

此外,还打造针对自然灾害、城市安全事故相关的监测及预警类产品应用。依托“云网融合、数智领先、安全可信、贴身服务”四大独特优势,将全面赋能智慧应急管理,助力应急管理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实践4:应急综合预警

打造智慧应急综合预警解决方案,面向疫情防控、生产安全、城市安全、自然灾害等应急场景,可实现从事前预警、应急指挥到日常监管的业务闭环。在多级管理、跨部门协同、跨区域联动,以及与行业伙伴的积极协作下,将助力城市构建一套多层次、多维度智慧应急管理体系。同时,建设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也为应急管理提供强大支撑,为智慧城市发展保驾护航。

疫情防控是当前每个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针对这一环节,以“无感测温”的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实现无接触式体温筛查、未戴口罩提醒等功能,目前已成功为全国各地机场、车站、地铁、学校、楼宇、小区等多种场景打造安全屏障,充分提高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效率。“识别人脸,验随申码、测体温”三合一拓展了“一码通城”的应用领域,让没有手机的老人也能畅行无阻。

在社会经济活动蓬勃发展的当下,大客流管理与风险防控成为城市安全的必解之题。大客流监测预警智能化解决方案运用多种先进的AI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可智能感知和探测商业圈、地铁口、医院等人口密集和大客流区域,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理。

安全生产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视频智能分析算法可对安全帽、安全背心、安全带、烟火等进行精准识别及预警。在边端融合的一体化架构下,有效帮助工矿、炼化、油气、电力等危化企业和应急管理部门及时发现事故,降低事故损失和社会危害。

智能遥感对于实现精准和高效的自然灾害预警与评估有着重要作用。遥感大数据应急平台可对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森草灾害、海洋灾害等六大自然灾害展开灾前、灾中、灾后的应急AI大数据分析,提供灾前监控、灾中决策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建议等诸多基于灾害的大数据灾情服务。

实践5:汛、旱、风三防应急

自然灾害一体站利用遥测终端机,融合气象、水文、地质、海洋等各类自然灾害物联感知、视频监控、网络通信设备和多媒体设备,实现对各类自然灾害在线监测,面向社会公众即时发布预警;智慧三防应急指挥系统综合运用物联感知、3D模拟、大数据分析、融合通信等先进技术,通过“要素聚合、主动预警、实时响应、多维指挥、全程管理”五大创新,实现汛、旱、风三防应急指挥的“一目了然、智能研判、自动分发、即视即讲”,对于风险预警的准确性、救援效率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智慧消防云平台与一站式服务,实现消防安全智慧防控、智慧管理、智慧指挥作战,做到防患于未“燃”。疫情防控大数据驾驶舱”,从“风险区域管控、流通卡口管控、城市卡口管控”三个方面筑起牢固的疫情防控安全保护屏障。

电气防火限流式保护器使得多地的电气防火安全系数得到了有效提升。

实践6:机场应急救援

机场应急救援图文信息系统在发生应急事件时值班员按动警铃,第一时间利用数字广播、一键群发及受理点规划上传等功能发布信息,通讯员通过手持移动文书云端自动同步显示事件发生地,通过GPS辨别导航,应急力量能第一时间高效赶赴现场处置,从而实现紧急出动速效化。在到现场后指挥员可通过通讯救援指挥车以及移动文书将现场救援实况、细节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回传至执勤中心,从而实现现场处置可视化。在事件处置结束后可依托高清监控、音控单元,倒查复盘应急救援全过程,从而实现处置流程溯源化。在日常运行管理上可通过地理单元、演练单元、屏显单元及资源单元的协调配合,不断进行数据信息更新、全景VR模拟、动态桌面演练等操作,从而实现应急管理集成化。

实践6:数据共享赋能

利用边缘计算、区块链、数据网络集成、多方计算等前沿技术,通过跨运营商的大数据应用,解决制约大数据共享流通的关键问题,构建了可信任的数据共享和流通平台——可信数据共享赋能智慧应急管理(Covid-19 )催化剂项目,其可实现跨公司、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协同,能够提供TO G、TO B、TO C的全方位服务,通过释放数据价值并赋能数字化的社会应急与治理,激活政府与居民、城市与社区、行业与行业、常态监测与突发应急的协调联动,缩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时间,最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运营商数据共享与流通的部分技术研究也已快速实现了人流洞察、社区管控、精准定点通讯保障和疫后复产复工四项实际应用。大数据技术正在全面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通过建立一个弹性应对和精细治理的可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智能、安全的数据驱动型社会民生治理,为政府公共事件响应构建抵御风险的免疫系统,提升政府对公共事件、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

实践7:智慧大应急方案

利用5G、物、云、数、智、链、安 等自有禀赋和能力优势,构建“1+M+N”智慧大应急解决方案体系,即1个应急云平台,指挥救援、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智慧消防4类应用产品线,1个城市安全服务。实现全方位监测预警、一体化应急指挥、科学精准决策,全面赋能智慧应急新发展。

实践8:数据综合应用

以现有“城市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危险化学品在线监测平台系统”“山洪灾害监控预警平台”“智慧旅游平台”等业务子系统为依托,建立涵盖数据综合应用、监测预警、反应灵敏、快速处置的综合应急指挥体系,实现应急管理领域的“板块化、场景化”应用,提高事前预测、事中处置、事后追溯能力。

实践9:可视化指挥平台

将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与已有的可视化指挥平台进行融合,通过无人机,布控球、单兵等可视化设备可对灾情现场情况进行实时图传。为指挥长精准研判做参考。同时平台还将对区乡村各级应急突发事件的全流程跟踪、全周期管理、全要素分析,形成“预警、研判、联动、处置、办结、复盘、总结”的社会应急突发事件“智治”闭环。事件办结后,事件响应速度、事件处置效率、各联动处置配合度、评价结果、批示响应等信息一事一例进行归档,并与事件类别、协同单位、协同人员相关联,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部门、乡镇、科室、模块、人员的“多维度”精准测评。通过后台分析,可按时间周、月、年分类或按地区村、乡分类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率自动形成数据表,为之后的突发事件精准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实践10:安全慧眼监测

通过安全慧眼监测、网格化监管分工、区域应急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等方式,实行政府企业安全风险共盯、事故隐患共解、应急资源共享的方式,构建“风险早预防、隐患早发现、事故早处置”的安全监管网络和应急救援体系。通过数据智眼、感知网眼和高空鹰眼组成安全‘三眼’,从源头防范化解,避免隐患转变为事故,实现灾情早发现、早处理,从盲目设防向精准监测转变。

其它的实践案例

一张图平台。实现对全市各级化工园区和重点企业风险态势的研判预警,让重大风险隐患看得见、管得住、可追溯,基本形成了科学、智能、高效的危化品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构建分析模型。引入专业的洪涝台分析模型,汇聚气象、水利等多要素感知,应用防汛防台智能化的分析、决策模块,建设多业务协同管理的‘平原地区台风洪涝风险智控’多跨场景应用,实现了灾情形势可感知、工程运行可掌控、资源配置可模拟、调度指挥可协同,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提供技术支撑。

一平台。综合企业查隐患天数、排查隐患数量、是否按时整改以及参与排查员工人数、每日排查危险源数量等要素,对各企业全员参与安全生产,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情况进行的可视化、数据化的分析,自动生成企业安全指数“安全指数”,精准、客观地反映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依托“安全指数”管理,因企制宜,实施动态化监管,建立辖区内企业的分类清单台账,使重点安全监管部位与环节更加精准,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的实效性。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作者

东方

简介: 天马行空的文字之旅。

邮箱: liutingting03@hczyw.com

简介: 保持期待,奔赴山海。

邮箱: zhuangjiaxin@hczyw.com

松月

简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邮箱: wuxiaqing@hc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