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是我国经济结构全面调整的一年,也是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年。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人工智能+”行动意味着我国将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其与千行百业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与活力,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博弈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数字经济主要分为三个阶段:PC阶段,移动互联网阶段以及智能时代。数字经济的核心特征是“数据”和“算法”,数字化是双向的,未来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数字化企业,智能化是最终目标。 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中的基础技术,它可以赋能千行百业,然后使得最后的终端应用能够更好地提升效率。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底层引擎就是“AI+”。AI不仅是加速数字化应用落地的现象级工具,也是数字化时代的“操作系统”和“新引擎”。AI的强大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工具,更像是一个加速器,能让每一个触及它的领域发生质变:AI+自动化,让生产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智能化;AI+教育,个性化学习让每个学生拥有专属的成长路径;AI+生活,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医疗,无处不在的便捷和高效。 二、2025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十大趋势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伏羲智库等在共同研判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关键数字技术、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数字质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探讨并发布数字经济在 2025 年的十大发展趋势。 1.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进一步分化 2025年,随着大模型训练成本的进一步上升和应用场景开发不足,大模型企业将进一步分化,头部企业通用大模型能力将进一步增强。除了大模型,更多人工智能技术将在2025年涌现,并开始与大模型一道在更多行业开始得到大规模应用。 在生活领域,个人的AI助理将在2025年成为热门工具,个体应用AI助理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更加便捷合理地安排日常生活。 2025年大量新兴的计算技术将涌现并走向成熟。随着脑科学的快速发展,神经计算模型将有新的进展。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科研机构积极研发类脑芯片技术,2025年这些技术的成熟将对脑机接口等下游应用市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 过去几年,新基建的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区块链基础设施“星火·链网”已经初具规模等。在此基础上,各种便于数据要素流通、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就成了2025年数字经济建设的重点。 5.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2025年,数据要素市场相关的宏观政策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并将产生关于数据资产封装、登记、追踪等一系列技术标准,一些国家级数据管理平台将涌现。尤其是数据资产登记机构,政府主导的“数登所”将更加系统化地在全国布局。过去4年所建设的各种数据交易机构将加速分化。 2025年,企业对数据资产管理模式的认知更加清晰,对数据资产入表的利弊也更加了解,数据资产入表规模将稳步快速发展,全年入表规模有望翻番增长。 7.涉农数据资源价值开始得到重视 2025年,数据要素将与农业生产流通过程进行全方位深度融合,瞄准对特色农产品的安全、绿色、可信的需求,“农产品+数据”将成为农业流通的主要对象,各地将积极建设涉农数据服务基础设施,并通过市场化手段,形成政府主导的涉农数据服务平台产业,实现数据富农。 9.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迎来更多机遇 2025年,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基于数据要素市场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催生更加丰富的内容创新。随着可信计算、虚拟现实、云计算、边缘计算、虚拟化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革新,在《黑神话:悟空》等优秀游戏作品的推动下,地方政府将更加注重城市数字空间的规划与开发,并将城市特色与短视频、游戏进行有机结合,一批具有鲜明地域和文化特色的云游戏、高质量视频游戏、跨平台游戏将涌现,推动游戏产业进入虚实融合的新发展阶段。 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强调各国应秉持开放、包容、安全、合作、非歧视的原则,倡议政府、国际组织、企业、民间机构等各主体坚守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发挥各自作用,推动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推动数字红利惠及各国人民。2025年,在中国所倡导的数字经济治理理念和所实践的开放公平数字平台的支持下,将形成全球数据领域的新合作格局,形成新的合作平台。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