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AI+万物正以一场声势浩荡的变革浪潮汹涌袭来,AI创新下的浮躁与沉淀都将下沉到每一个实际场景当中。“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这句话经常在业内被提起,追溯源头,不难发现这正是华为长久以来的发展愿景。
其实把智能世界的眼光往里看,则是由一个个智能园区所构成。
生活中,面对形形色色的各大园区建设,让人不禁感叹:除了道路就是园区!园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同样也可以理解为一个“缩小的城市”,是智慧城市走向智能世界的重要入口及载体,更加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密切相关。
实际上,华为扎根园区网络已经有20多年,基于企业内部园区发展过程中同时受到各行业面临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华为决定通过内部的积极践行,帮助外部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从以上来看,深耕园区网络是华为的战略性选择。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园区网络是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基石,以5G、Wi-Fi6、IPv6+、云、AI等为特征的新一代ICT技术与垂直行业加速融合,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迈向智能时代。”在近日的中国信息化百人会2020峰会“携手创新,共建园区智联新机遇”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
企业要实现园区数字化转型,如何突破科技与场景的数据鸿沟?在智能园区爆发的前夜,华为与合作伙伴将为智能园区带来哪些效益?在大会现场,华为交出了它的答卷。
智能园区4.0时代攻克诸多难点
园区网络从几年前的1.0阶段发展到如今面向2025的4.0阶段,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全量的数据整合和AI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园区提供智能化运营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副总裁王晨曦说到:“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智能时代,如果把智能时代比作人类,那么云和AI是大脑,IoT是触觉器官,网络是联接大脑和各器官的神经系统。”由此可见网络连接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性。
企业园区4.0数字化转型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百种协议如何做到海量终端统一接入;二是园区内多系统如何进行统一运营维护;三是分散零散的终端分布缺乏安全防护能力。
针对以上3大痛点,我们可以发现在园区4.0时代,一张智简、可信的物联感知网非常必要。为此,华为基于开放的智能园区网络架构推出解决方案,涵盖了5G、Wi-Fi6、以太、光电的有线/无线连接形式等,具备极简联接、智能运维、安全可信等特点:
1.极简联接。把传统复杂的模拟线缆改造成无线化接入方式,做到自动发现、即插即用;在数据的转化层面,还要做到业务的高可靠。
举例说明,比如在华为传统园区建设中,一个园区里有38个子系统,15张子网以及海量门禁,仅光线缆铺设、系统调测就占到整个工期一半以上。而采用华为智简园区解决方案,利用Wi-Fi6、PLC等核心技术,能够把线缆部署工期降低一半;另外通过即插即用以及自动发现协议,自动识别终端类型;最后通过高可靠的环境控制系确保网络安全。
2.智能管理。云上的网络职能平台是整个物联感知网的神经中枢,从海量终端到边缘网关再到回传网络到云端,所有终端可视可管。
“目前我们传统园区里,基本上每一个系统都是独立运维。当出现网络故障时需要各部门逐一检查,维护周期较长。应用华为智简园区解决方案能够从终端到边缘网关以及回传网络再到云上,整个端到端网络拓扑可视,可做到分钟级的故障修复。”华为数通解决方案部部长孙建平举例。
3.安全可信。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对终端安全接入的认证。通过对终端的双向认证实现终端的可信;二是数据回传加密,从端层到边缘网关以及边缘网关回到云上,每一段都做加密,确保数据可信;三是对于园区网络里的安全威胁进行感知、识别以及主动处理。
华为智简园区解决方案针对企业园区数字化转型逐一攻破,致力于重构物联终端的接入,打造‘端可信、智管理、简联接’的网络基座,开放生态环境,为园区、城管、交通等多个行业提供智慧的物联平台。
黑科技技术加持单点创新走向正循环
企业要实现园区数字化转型,需要实现OT、IT、CT的融合,支撑数字化的转型。当下的ICT技术发展速度加快,并朝着无线化、物联化、云化、智能化趋势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如何将ICT信息化技术与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结合起来,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那么华为的智简园区解决方案,其背后的技术支撑是什么?
“主要来自于华为园区APWi-Fi模组、PLC的IoT模组、SDK等技术,以及无感接入统一的物理协议,还有双发选收技术、调度技术、分片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支撑极简的联接。”孙建平说到。
华为智简园区解决方案中,包括华为AirEngineWi-Fi6AP等产品,企业使用的IoT类型除了Wi-Fi外,通常还有Bluetooth,Zigbee,RFID等协议,为每一种协议单独组建一张网络会造成建设成本及运维成本大量增加。
AirEngineWi-Fi6AP除了自身支持蓝牙外,还支持内置物联网模块,采用更稳定的PCIE接口,可灵活扩展多种协议标准的物联网插卡模块,包括RFID,ZigBee,BLE,Thread等,构筑最完整的室内物联网解决方案,广泛适用于商超、办公园区、教室和工业物联网等场景。
通过华为端管协同技术,管理系统基于IoT终端提供的信息,可以根据终端业务类型及终端种类自动匹配相应的策略,比如:分配带宽、QoS保障、漫游参数设定等。
例如:实现智慧仓储里AGV小车无缝漫游,漫游成功率提升50%,坪效提升30%;工厂里通过使用AOI(自动光学检测)技术提升检测的准确率及效率,但传统的AOI都是有线的,限制了工厂里产线的柔性制造,通过使用Wi-Fi6CPE将AOI无线化,使产线重组时间从两天缩短到半小时,而且通过CPE的双发选收技术,在保证带宽的前提下,丢包率下降至百万分之一。
“我们在整个园区智能化方案和探索还处在前期,但已经和合作伙伴做了很多创新的项目。基于华为Wi-Fi6低时延优势展现一些黑科技手段,例如用在VR/AR的应用中。”华为园区网络领域总裁李兴说到。
数字化升级大到城市,小到细分应用场景,各种突破创新逐渐喷发。“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现在创新还是单点的,无法形成产业共识点对点的协同是远远不够的。”
在千亿连接的背景下,华为如何突破单点创新?在成立商业联盟的基础上,华为批量孵化,实现商业正循环。
“比如我们准备在苏州开辟一个生态实验室,现在已经有250个API。计划把平台开放出去,让合作伙伴和大家能更好用、更易用,共同做大千亿园区联接和应用。”李兴这番回答这也正对应了华为构建产业黑土地的愿景。
从加法到乘法商业联盟借势起飞
目前整个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通常出现“马路对岸,各管一段”的窘境,能够整体交付解决方案的机构和企业并不多。而如何让智能园区消除数据烟囱,连接数据孤岛,需要从技术、系统、政策、行业等几方面综合解决。
总结来看,园区网络更多需要通信设备供应商与工业产品供应商,以及园区业主更好地融合。此次园区商业联盟的成立加速推进ICT技术和垂直行业的融合,推动园区数字化转型迈向智能时代。
华为认为,单一伙伴的合作,单一项目的成功是加法行为,想要达成产业共识、做大产业空间、达成产业共赢,就必须做乘法:商业联盟运作。
在论坛上,华为联合40余家生态合作伙伴,正式成立“园区智联商业联盟”。同时,华为联合园区网络伙伴起发布“园区智联商业联盟伙伴计划”,并通过华为无感接入物联技术,共同打造智能超宽、智能联接、智能运维的园区智联解决方案。
园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全产业链的支撑,发展联盟生态是搭建客户、伙伴沟通平台,联合创新,凝聚产业共识,共同做大产业空间的推手。
园区智联商业联盟的成立,将为园区数字化及智能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平台支撑,加速技术创新和商用部署,促进全产业健康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总结:突破技术和标准落实商业实践
对于联盟伙伴来说,在产业联盟支持方面,华为将提供开发支持,以及人才培养服务。正如李兴所说,商业联盟不仅要突破技术和标准,还要再商业实践上实现共赢,共同做大千亿市场。
在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华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将连接能力使能合作伙伴,做好各大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把智慧世界带入每一个园区,让智慧触手可及。
实际上,智能园区要怎么发展,一定会通过某种方式来发展新的市场,而商业联盟显然成为万千种方式中已经在实践并且逐步落地的一种。所谓独行快、众行远,华为瞄准千亿市场的同时,携手合作伙伴打造的一个个实际成果正以惊人的速度落地……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