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每个中国人的生活都受到了疫情的困扰:不能走亲戚串门、不能逛街看电影、不能打球跳广场舞,就连出门买菜也要登记。还有很多离家在外的年轻人,刚刚排除万难抢到了回家的火车票,却发现无论如何也抢不到口罩……
因为不敢出门,打开微信运动,发现都是这样的画面:
这种运动量,带来了这样的结果:
同时,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也变得越来越“洁癖”,出门的时候个个全副武装,发挥出了无限的聪明才智:
小猫小狗也要防护起来:
坐电梯的时候是这样:
但即使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小心翼翼到抓狂的我们在不得不出门的时候还是难免紧张,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那么,可以利用哪些科技手段来拯救人们的“洁癖”呢?
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思路:1.帮助人们尽量减少出门的次数。2.在不得不出门的时候,帮助人们尽量减少与他人或公共设施接触的机会。
其实,与2003年“非典”时期相比,在这次的疫情中,科技已经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通过手机下单可以点外卖或者购买超市的商品,使用微信小程序可以便捷地完成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上报,既避免了人员的聚集,又节省了您为数不多的口罩。另外,互联网上还有着丰富的娱乐资源,也许可以让无法和小伙伴尽情玩耍的您感到些许慰藉。当然,如果只有工作和学习两件事情才能让您感受到真正的快乐的话,您还可以了解一下“远程办公”和“在线网课”。
平时我们常说“科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在疫情之下,我们有时候需要的则是科技“拉远”人与人的距离。其实,除了我们刚才所看到的这些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之外,科技还有更多的地方可以施展拳脚。
例如,使用机器人来代劳人类的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人与人之间接触的频次。特别是在医院中,消毒机器人、送药机器人的使用,既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也减轻了他们的工作负担。有了这些不怕累、不怕感染的帮手,医护人员们可以把更多的宝贵时间用在救治病人上面:
在机场、车站等交通枢纽,测量体温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以往都是利用人工测温枪来进行测温,这样的检测速度较慢,很容易在客流高峰时造成人流的堵塞。而现在则可以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来实时获取行人的体温数据,每分钟可以检测300人。这样,即使有一大群人要同时经过一个关口,大家再也不用如临大敌、小心翼翼地左顾右盼,恨不得等排队的人都走光了再出去,而是可以淡定地有序通过:
在公共场所,没戴口罩的人会令我们感到如临大敌,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揪出”这些人:
想去店里买点东西,却担心人多产生交叉感染?“无接触超市”可以地减少人员的接触和停留时间,甚至在一些使用了先进技术的无人店,我们可以做到“拿完东西就跑”,强大的计算机视觉系统可以识别出您的身份和所购买的物品,直接从您的账户中扣款。从新闻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火神山医院中已经有一些无人零售技术得到了应用:
买完东西回到楼里,正要按电梯按钮,却发现纸巾、牙签、瓜子、签字笔、打火机等等等等各色工具都用完了,怎么办?其实现在已经有了一种“无接触式电梯”,可以让您告别这些奇奇怪怪的工具。这样的电梯使用掌纹、掌静脉识别技术。只要对着摄像头一挥手,电梯就会识别出您的身份,然后就会载着您到达您家所在的楼层,全程不需要按一次按钮。同时,由于佩戴口罩的原因,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人脸识别无法再正常使用;指纹识别也由于需要触摸而令人担心。这时,无接触的“刷手”就成为了一种更加方便卫生的识别方式,可以用在身份确认、门禁认证、无现金支付等操作中。
当然,我们相信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很快还会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出现,来满足我们当下的各种“洁癖”,甚至改变我们今后的生活方式。说不定其中还会有一些脑洞大开的发明故事被写进未来的小学教科书里,故事的开头一定是这么写的:“这件产品是怎么发明的呢,这还要从一只蝙蝠说起……”。
言归正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再一次意识到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自觉地、积极地响应配合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号召,这场疫情很快就会被我们战胜。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