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安防网讯2015年已然成为过去,在这一年里安防行业整体呈现了市场增长、需求增加的态势,对于企业而言,利润增速在放缓,甚至下滑、亏损,行业竞争持续加剧,行业生产商数量较之前有所减少,许多的企业开始谋划转型,从前、后端产品转向集成、平台、整体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的智能化也已经开始从配角逐渐变成了主唱,同时向可视化管理延伸;一大波以O2O、E2E、推客模式为概念的安防电商平台兴起等等。可以说,这一年以杭州为代表的的华东区域市场,以深圳为代表的华南区域市场,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环渤海区域市场,花开三朵,各有不同。翻过2015,迈入2016,对于未来的安防市场,又将是怎样的一番天地呢?下面是公安部一所研究员、行业专家李仲男老师的对话实录:
公安部一所研究员、行业专家 李仲男
慧聪安防网:从安防企业的发展方向来说,目前出现了四种趋势:第一种是横向延伸产品线,如监控产品线的丰富,由监控向出入口、防盗、对讲延伸;第二种是向行业纵深延伸,由产品向解决方案,向工程、运营服务延伸,第三种是跨行业延伸,如由安防监控向可视化管理,由楼宇对讲向智能家居延伸,由平安城市向智慧城市延伸,第四种是就是在行业内中深耕细作。由于企业技术优势、市场资源、规模等不同,会采取不同战略。贵公司短期和长期是如何考虑的?
李仲男:大家好,我不是来自企业,但是因为最近参加“十三五”规划的工作,也参加了他们的文本的起草和企业的座谈,所以有一些情况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刚才听向老师讲四种方式,总的感觉,就是描写一个企业和一个行业的扩张期所采取的一种方式。
现在来讲,从我们了解整个行业,不处于一个扩张期,它实际上是一个转型和一个收缩的状态。当然这个行业是一个多形态的一个结构,通过“十三五”这样一个期间的准行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这种方式这样一个过程,它可能会出现两极化的发展趋势。两极化就是产业竞争度提高了,这里可能出现行业一些大颚,他们占有这个行业里面巨大的生产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这些发展起来可能会横向、跨界,深耕细作的方式是继续扩张、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有一些小企业还处转型中期,他要收缩自己、保护自己,可能他是继续做深耕细作,但更多的他要考虑自己的生存。
扩张期的这种方式,我们是同一些大的规模企业看到了,如海康。实际这个事情在世纪初国际上大的安防企业进入安防领域的时候,也是这种做法。最早期的安防企业在国际说比较小,搞报警的如C&K、安定宝都是很小的企业,被霍尼韦尔收购。但是后来西门子、博世、泰科、飞利浦都进入安防行业,他们就是以资本扩张和品牌扩张的方式收购,就是这个方式,应该说海康威视前一段就是这种方式,他所加入的门禁和报警这些产品,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买进来。
CSST最早也是一个,就是有钱,什么都买,制造商我也买、服务商、经营商也买,甚至买研究机构,什么都搞,它是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对行业来讲,它必须是有一定规模,有一定能力的企业,他进行资本和品牌扩张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形成,作为大多数安防企业来讲,现在好像不是这种状态。
总的理解来讲,做安防,现在我们讲怎么增长、怎么发展,一个是对我们现在的状态要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这个认识在讨论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意见,大多数意见,尤其行协的领导认为,历来安防这个行业没有什么不景气的时候,社会经济越不好,安防系数越大,我们的机会更多。按照历来这种思维定势就是说,我们的增长比国家规定的增长要高,所以以前我们都是14%,这14%怎么出来的咱也不细说了。这个指标定出来我就不同意,行业规划在这个时候不要提这指标,再一个要看到困难的一面,这是关于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我感觉到各个行业项目发展,确实应该把转型放在首要的位置,因为我在多次会议上都讲,安防行业现在面临着技术IT化的冲击,还有经济下行的压力。这两个方面:需求减少,技术的冲击意味着安防如果不能实现这次技术转型升级的话,在和IT企业共同竞争的过程当中,可能会败下阵来,面对这两个问题,企业应该考虑怎么去转变自己的增长方式,改变自己的产品结构。
那么,细说一点,IT化这是安防跟信息系统和社会服务管理系统它共性的东西,因为有这个共性的东西,才决定了安防行业再往下走可以和它融合,进入它们的领域,反过来人家也可以进入我这个领域。既给我增加了市场竞争,又提供了我发展的空间。
那么,安防产品它也有个性化的东西,个性化的东西就是它的前端,刚才讲了,我们的传感包括摄像,包括门禁控制器、报警探测器等等,它对我们现在所谓实现感知这是比较有特色的,这在智慧城市,在任何城市管理系统里面,公共服务系统里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素。所以说我又有这样一个特性和优势,使得我在进入他们领域的时候,或者我成为他们领域里面的一个关键技术的时候,能够起到一个核心的地位和一个关键的作用。
所以,这两个趋势就决定了我们安防行业整个产品,或者我企业发展方向的一个技术环境和一个市场的环境。面对这样的环境决定我们怎么走。
作为行业来讲说我们要调整产品结构,要调整产业结构,产业链,我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低耗,作为企业来讲是什么?企业来讲说开了就是选择那种技术估价值最高,最大实现市场效益的产品来生产。在IT的冲击下,还要看到一个很重要的对安防行业的影响,我们的产品被压缩了,原来安防有完整的产品线,前端、传输、系统,但是由于IT化以后,你看后面这些东西,它可以通过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来实现。
所以现在我们很多大的系统已经没有后面这块东西了,矩阵没有了,所有的网络环境不是我的了,这些东西都被压缩了,都成为IT行业它的一个产品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东西。安防行业作为端产品这个特点更加突出了,我要突出端产品这点了,这我是的优势和特点所在,要坚持。
这个端产品也要IT化、系统云端化,它也要实现云端化,它不是单纯的采集数据,它是在云端结构的产品,它采集的是真实感知的客观世界,同时它要从那里切入各种各样的服务。这就是所谓它要在那里获得他的服务型,所以这个时候都要求我们积极的布局我们的一些新的产品。
在这个事情上大家知道,咱们做的比较好的一些企业,像杭州那些企业,他们都在做,为什么它建立他们的临时系统、落城系统,实际上他们要开展他们这方面的布局,这方面的布局,也是意味着他们的前端产品要逐渐的适应云端化结构。在这个基础上重新配制资源,逐步的进入安防服务体系,是这个东西。
所以这两个方面上,我倒觉得咱们看看最近日本企业的动作是什么,日本现在一些企业从前年开始,索尼首先放弃了端产品,松下跟着来了,上礼拜五松下搞了一个活动,今天好像东芝要放掉,下一步要把品牌放掉,台湾不接大陆可能要接。
有一些人评价说日本人经济下滑,安倍经济学破产,但是更多的人不是这么看,实际上意味着日本企业又在进行升级转型。这个升级,实际上制造业来讲,他就是从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再向知识型密集转型,我们现在向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型。像西方国家或者日本国家,他在从技术领域像知识领域转型。
你看索尼他什么都不做了,但是他芯片不会放掉,东芝他最好的东西是精密测量和精密加工,这些东西他能放掉吗?他把电视机、冰箱放掉了。这些东西不是不挣钱,跟那些知识比较起来,它是最低的。但是选择这个东西要根据国情了,不是说咱们都选择,你没那个能力,就是要根据国情和产业企业的情况。
当时我们选产业密集,当时就这么点优势,只能选择这个。你现在不想这么干了实际上他也在往外转移,中西部也得接它。所以这个东西就是说,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要在现在情况下要应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环境的趋势,特别是我们现在国家经济下行这个趋势,要选择自己的一个合适的方向。
我就想,不管哪种方式,都一定要强调一个转型和一个调转,改变我的产品结构,改变我的产业链结构,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个里边顺便讲一个,工业4.0,我们国家认为最好的是德国人,而且咱们大力推介他的工匠精神,实际上这样的人是成不了大师的,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工业4.0做的最好的不一定是德国人,应该是日本和英国。
英国的奥运会他的表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但是结束以后他讲到我们即将开展一次新的工业化,而且我们的革命是造福于全世界的,不像别的国家革命是造福自己,夺取政权是流血的,我是为全世界创造财富的。所以从今年开始,英国可能会成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而日本是一个最讲究抓住核心技术的国家,不要忘记它。它再有几年它诺贝尔奖就够了,他30个诺贝尔奖到2020年,人家现在每年三个、四个的,马上他就实现了。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在从技术密集向知识密集,我们在劳动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型,所以就各取所需,按照自己的情况来做,行业要把十三五定位成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增长方式的一个关键时期。
因为安防行业有一个固有思维,认为我是永远朝阳,很少人看到自己的困境,实际上这是对我们发展最不利的地方。#hc360分页符#
慧聪安防网:做企业也好,做产品也罢,都说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那安防从2015走向2016,您对安防行业的“势”是怎样认知的呢?贵公司在应对势的变化时,2016年将有哪些动作呢?
李仲男:顺势而为这个词很好,我在好多别的课经常提到一个顺势而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T业进入安防,人家是顺势而为,而且居高临下就来了。原来进入安防还打招呼,到协会拜访拜访,现在人家也不提了,也不说技术安防了,反正我就做了。
这里的势什么意思?这势可以是形势、趋势,比如前面讲的安防IT化,前端产品,云端化这就是一个趋势和形势,经济的压力,下行的压力,技术的冲击这就是形势。这个势是我们在进行改革和调转所面临的大环境。
还有一个势就是优势,本身自身的优势,这个就是说我在出发的时候我的基础和出发点,所以说我想,我们现在讲顺势而为实际上要面对一个大环境,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去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和技术途径,这就叫顺势而为。
这个里边大家知道海康威视的胡扬忠当时提出道法自然,做我能做,而且我能做好的事,别的不做,顺其自然,实际上是这样。企业怎么去调转,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各有不同,各行其道,都是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安防来讲第一要顺技术发展的趋势,一定要顺这个,要使自己的产品和技术逐步的IT化,逐步的适应新的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保证我们跟他们逐渐的融合起来,而且在这融合过程中我们能起到核心的地位,关键的作用,这是要保证顺这个势。
第二个要顺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势。现在市场需求是变化的,现在大家知道九部委的通知没有把防控单独一个系统提出来了,之前两办的加强治安防控,而九部委提出来叫全自控、大公共安全网明确包括好多好多内容,社会管理、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等等,实际上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新的安全,大公共安全这个概念。安防以后也不要再局限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看到这个,如果你能进入这个体系,而且像我说的,你能在这里起到一个核心的地位,一定要突出你个性的优势,你才能进去。
所以九部委主网应用的时候人家讲了,这个公共安全网的编制要以视频监控主网的基础,这不就给你一个定位吗?以你这个视频监控为基础,形成这样一个中和的治安的、交通的、城管的社会治理管理的体系。
所以,实际上展现新的市场需求。
第三个要顺服务业成长之势,要强调这个,因为大家知道,信息产业发展到现在,它的主要增长已经从制造降为服务来转移了。现在服务业的概念和安防原来传统的服务有不同,咱们讲的那个服务不同,不是现在信息产业服务的概念。我们要顺着这个成长之势逐步的把安防服务业完善,把它形成规模,这个时候要求企业要为这样一个步骤要去重新匹配他的资源。
我们所里现在也在做数据中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要储备知识。因为服务系统要通过那个平台向我的服务对象提供各种各样的知识,这个知识包括产品,包括一些方案,包括一些创意等等。所以企业要往下走要顺这三个势发展自己。#hc360分页符#
慧聪安防网:放眼整个安防行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工业智能化,运用物联网、视频分析、大数据处理+传感的技术和概念,将单一的安全监控发展成为环境、流程的可视化管理和监督;基于大数据处理和多系统集成推出行业化解决方案等等,技术、标准的融合与创新支撑行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对此您有何看法?贵公司在技术上层面上有那些创新?
李仲男:这几个问题很关键,实际上我们前面讲的企业或者行业在下面调整过程中技术方向和途径,这些问题在“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有提到,提到了以后得到了业界的一个认同,而且有一些技术也有一些突破,而且得到了一些初步的应用,当时叫云物大智,那时候没有“互联网+”现在又加了“互联网+”,就这几个方面智能应用有了一些初步的产品,大数据和物联网这些概念叫的很响。
在“十三五”规划的时候提到,这些东西应该是实现许多核心技术的一些关键性技术的突破,而且形成一定规模的一个产业,这是在这次准备提这么一个目标。到时候要衡量的时候,不是说谁有什么产品,要去衡量他到这个安防市场产生了多少咱们说的GDP或者效率。
同时,明确这一点,就是说再往下走,大数据、物联网或者云都要以一种服务业的形态呈现出来。大家都在说这个,以后不是说我给你做大数据,你去做大数据,而是我是一个大数据的服务商,你提供数据我来给你做大数据服务,是这样一个概念,这是“十三五”要提的一些东西。
我觉得在实现这些过程中,要坚持下面一些观点,我最近写了“五个不要”文章里面提到,第一个是不要不要敬畏技术,是特别突出在新一代信息发展过程中观念的创新,大家可以理解和认识,大数据也好、物联网也好、云系统也好,它并不是技术创新导致的一个结果,而是一种技术上应用理念上的转变所带来的技术转变。
所以有人一直讨论,他们说算技术还是算技术的新应用,这个我们不要去争了,不管怎么样,有一点肯定是,他们首先由于一些新思维和观念的转变所带来的技术形态,功能的一些转变。这个时候我们强调不要敬畏技术,不要因为技术之难我把它束之高阁,也不要留于一些概念泛泛谈一谈,随便做点什么事我就大数据了,这样又过于肤浅,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不要雾里看花,这个从雾霾说起了,讲到透雾摄像机,很多写文章讲这个,为了把这个文章写的学术性强,讲了很多雾又造成了什么什么的,这个话一说多了,使得后面的论述成了悖论了。因为他前面讲了同样的损伤不可恢复。别的事情也是这样,对安防不断的出现一些新的技术,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但是也带来一些困惑,实际上我们很纠结,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一种不要雾里看花的态度,科学需要严谨。
我们要正确、准确的理解新技术的内涵、本质,它可以实现的效果、功能,以及他会带来的一些影响,甚至包括他的经济实用性,等等合理的选择他,积极的推广应用它,不把它束之高阁,又不把他寄予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一定要看清这个技术是什么,更不能看错,不要雾里看花。
还有一个不要舍本逐末,最近很多文章讲,说海康威视发展无人机了,谁谁做机器人了,我们一定要进入这个领域,但是怎么进行?就是要顾本强末因为他们是末我们是本,我们本是什么?就是我刚才说的我们的传感,无人机也好、机器人也好,它都要有一个载荷。
“物联网+”是要把我的服务系统和服务对象连起来,这个人想要人们服务我需要提供什么服务要知道,要通过一个云端的东西,可以是摄像机、门禁也可以是报警探测器,这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东西。把我这些东西做好了,就进入他那个领域了,而且我进入他那个领域,我还能起到核心的作用,还能使得他的一些东西档次有一个极大的提高。
安防现在确实面临很大的压力和冲击,但是还是那句话,压力和冲击也意味着我们面临着极大的机会和很好的前景。所以说我们应对这样的一些挑战我们就会获得非常好的机遇和前景。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