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安防网讯在过去的2017年里,大数据可以说是出尽了风头。在产品同质化、用户选择多样化的现在,如何利用数据采集、分析来更好的服务客户,保持用户粘性,成了众多互联网公司的工作重心。有关于饮食、购物、出行的大数据库建设日益完备,人们的生活似乎更加便利了。真的如此吗?
前些日子,朋友跟我吐槽,说冬天到了,想给二老买些过冬衣服,就在某购物APP上搜索了一下。嚯,这下可好,从那天起,那个APP就一直给他推送中老年衣服,更过分的是,时不时还夹杂着一些保健品信息,活脱脱一个老年频道。他说这话的时候,愁眉苦脸,活像一只树獭,我看着他那张衰脸没法儿感同身受,直笑的前仰后合。直到,我也遇上了这事儿......
这种情况不少见,如今各种常用APP,或多或少都有点儿这种毛病。但起码,还是发挥了大数据的采集、分析作用。而有些公司,就纯粹是来搞笑的。先扯点题外话,我第一次接触到大数据,是在十多年前,福彩、体彩盛行的时候。那时候,我经常替我爸妈去买彩票,彩票站四四方方,用复合板搭起来的,不大点地儿,挤满了人。他们在看贴满墙的纸,纸上全是往期中奖号码。那时候的我不知道,他们也不知道,这些纸上的中奖号码有自己的名词,叫做大数据。而现在,大数据这个名词谁都在用,越来越不值钱。
最近,《芳华》正在热映,且口碑不错,好事者便拿它和年中极火的《战狼2》做对比。从故事背景到拍摄手法,从演员阵容到演技高下,非得扒个精光、逐帧逐帧的比对。后来,兴许是觉得怎么分析都是老把式,不够过瘾、吸精,就把大数据拉下了水。我上张图片,你们感受一下。
划重点,“这些都是以前我们不知道的,也无法预测的。”合着冬天喝热饮这事儿,连常识都算不上了?我求求你们,别蹭热点了,别给大数据添堵了,成吗?
大数据的应用弊端
1、当作营销概念,拿来蹭热点。
正如图片里反映的那样,目前太多公司拿大数据作为热点来蹭了。虽然IT行业不怎么接地气、盛行炒概念,PPT都能拿来融资,但是大数据这个东西,还真不是想蹭就能蹭的。大数据虽是抽象概念,但既然是数据,就一定能够通过介质被合理的表达出来。以此作为卖点,你起码也要有所凭依才行,这个凭依并不是随随便便做一个报告就可以的。你若是挖掘的浅,其结果太过于显而易见,正如图中的结论,连普通人都糊弄不过去,怎么去糊弄拿钱投资的大佬,无非是徒增笑柄;你若是挖掘的深......这点没法儿讨论,把大数据作为热点来蹭的公司,要不然不会有太大的数据量、要不然就是技术不够,不存在挖得深的可能性。
正是因为此类公司的存在,才让大数据这个概念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2、太过智障,影响用户体验。
正如我在开头所说,某宝、某某头条便是其中最好的例子。用户如果在此类APP上浏览了一类物品或新闻,这些信息立即就会采集进数据库,然后你会持续不断的接收到相关物品的推送。讲道理,这事儿有点儿不通情理。譬如我今儿买了一件羽绒服,好嘛,某宝怕我天天穿一个品牌、一个颜色,感到厌倦,开始不厌其烦的给我推送羽绒服信息。对不起,我穷,准备就靠着这一件羽绒服过冬。再譬如,我在某某头条上看了一个视频,可能是美女,也可能是“性感荷官在线发牌”,留下了播放记录,就天天给我推送类似视频。不好意思,营养跟不上,不看成吗?
3、企业思想有问题。
谈到这一点,我要用一家公司作为案例,出行界的巨头——携程旅行。话不多说,先上一张图片。
特此声明,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件,对于目前这种现象是否仍然存在,我不清楚,也不做解答。
我们都清楚,个性化服务和隐私是相悖的,你要得到更贴心的服务、更精准的推荐,那么,你必然要把自己的习惯告知对方,这样它才能像管家一样为你服务。那么问题也随之出现了,你撂担子把一切问题交给管家处理,也就相当于把知情权也一并交了出去。经济学上有一个原理是这么说的:商家要最大化利润空间,需要实现价格歧视。也就是说,从价格敏感的人身上少赚一点,追求薄利多销,对冤大头就狠宰一点。
前面也提到,你已经把知情权交了出去。这种情况下,不宰你宰谁啊?
大数据在安防行业开花结果
如前所述,大数据这个概念已经随处可见,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物,寻常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接触到。但,若要说应用最好的行业,还是非安防莫属。
(一)大数据是视频智能分析基础
在大数据应用时代,视频因其信息含量最高、数据量最大,分析运算最复杂而成为大数据时代采集分析传输存储应用最具挑战的国际技术难题!智能视频分析研究永无止境,分析算法必须以监控视频为资源,研究实时或历史监控视频中的目标特征提取、增强与行为分析等关键技术,才能推动监控视频应用模式从事后被动处置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
(二)帮助实现智慧城市智能化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城市系统之间由于标准问题无法有效集成,形成信息孤岛。因此,在大数据融合技术领域,一方面要加强大数据标准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海量异构数据建模与融合、海量异构数据列存储与索引等关键技术研发,为给予底层数据集成的信息共享提供标准和技术保障。大规模数据在智慧城市系统流动过程中,出于传输效率、数据质量与安全等因素的考虑,需要对大规模数据进行预处理。大数据处理技术往往需要与基于云计算的并行分布式技术相结合,这也是目前国际产业界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案。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为智慧城市治理提供了强大的决策支持能力。
(三)提高警务办事效率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为构建一个大型全国性的专业报警运营服务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通过这个报警平台,报警运营服务商手中会累积海量的用户数据,例如用户的身份信息、警情数据、消费记录、维修记录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报警运营服务商可以在此基础上,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和挖掘,充分发挥大数据的商业价值。
公安如公安系统中的图侦技术,应用模式多样,思维活跃,围绕着“发现线索”的目的可衍生出多种的技战法,只有从这些具体的技战法中才能提炼出需求,真正告诉系统的设计者“我们要什么”。
那么,图侦里的大数据应用需要哪些?像商业大数据那样找规律的应用似乎还远了点,目前最实在的就是从海量视频数据里把有相同线索特征的图像给找出来,让干警发现出新的案件线索。至于“怎么找?”这就是由公安来提的应用模式了。因此,视频大数据的发展并不是简单的由技术厂商做主导,而是需要公安体制内既有刑侦实战经验,又有科技化功底的复合型人才,共同来参与视频大数据应用的发展。
(四)让智能家居“聪明”起来
智能家居会产生大数据,同时也是大数据的重要应用领域,不然它极有可能将停滞不前。家庭产生的大数据能让智能家居更“聪明”,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处理,而不是任何数据的“一锅端”,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应用,智能家居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对用户家庭中智能设备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记忆,并将得到的相应规律反过来应用于智能设备,提升智能家居的智能效果。
诸多安防巨擎,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科达和宇视等都有成熟的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在各个应用领域发挥着自己重要的作用。
总结
大数据这个概念已经火了很长时间。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发展,大数据的挖掘应用必将进行的更为彻底。在此过程中,拥有海量视频大数据的安防行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会。我们也希望安防行业能够以大数据为支点,撬动未来的智能世界。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