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投稿

从国内开通3D刷脸乘车地铁看3D人脸识别技术

2019-04-10 15:19 来源:慧聪安防网作者:陈家慧

【慧聪安防网讯】2019年4月8日,国内采用3D人脸识别闸机的济南地铁1号线开始运营。据了解,乘客在济南地铁APP上录入人脸信息后,进站时只需将脸部对准3D人脸识别设备,2秒内便可通过闸机。上线首日,便有不少市民纷纷尝鲜刷脸通行。

据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工作人员介绍,1号线3D人脸识别闸机一分钟可通过30-40名乘客,大幅提升地铁运营效率。该闸机具备活体检测能力,能辨识出照片、视频与面具等伪装攻击行为,误识率为百万分之一。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搭乘地铁自助购票排队长,借助手机、卡片等介质过闸机的问题将被消除,大幅提升了地铁运营效率。

3D人脸识别技术,拓展“智能+”应用场景

在轨道交通领域,大都存在人流量大、自助购票排队长、购票程序繁琐等问题,3D刷脸技术首先缓解了排队购票难的问题,可大幅提升个人身份验证及交通运营效率,乘客只需录入人脸信息,便可直接刷脸进站,有效分流了乘客购票需求,为乘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进站通道。“最好的科技是让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这就是3D刷脸进站的意义。

3D刷脸技术可以赋能于智能手机、新零售、智能家居等“智能+”领域。此次3D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内地铁上的商用,标志着我国地铁交通即将进入3D刷脸时代,乘客将享受更为快速、便捷的搭乘体验。未来,将进一步推进3D刷脸技术在其它城市地铁的商用落地,持续拓展“智能+”应用场景。

3D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人脸识别市场上主流的识别方案仍是采用摄像头的2D方案,虽然3D识别技术可较大程度上保留有效信息,比2D算法精度更高,但技术与资金问题成为阻碍3D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的“拦路虎”。

相对于其他场景,轨道交通领域的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如果识别速度慢,或准确率不高,容易造成大量旅客阻塞乃至发生安全问题。因此,轨道交通领域企业要在保证高精度的情况下,加快算法速度以及增强适应性。此外,轨道交通装备关系到国民经济及日常生活,企业要及时关注政策及政府动向。

与此同时,3D人脸识别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3D成像所依赖的结构光技术主要使用近红外散斑激光获得深度信息,而近红外的某些波段在户外强光下有可能会失效,这是目前3D成像面临技术难题之一。好消息是,对地铁进站来说,一般不需要面对户外强光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时代越来越方便,3D人脸识别技术全面取代2D人脸识别技术也只是时间问题。无论目前遇到怎样的阻碍,其应用前景无疑是光明的。未来,3D人脸识别技术将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公共场景来说,人脸识别安防不会是最后一道防线,但3D人脸识别信息安全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本文由慧聪安防网综合中国安防展览网、新浪科技、IT168网站整理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作者

东方

简介: 天马行空的文字之旅。

邮箱: liutingting03@hczyw.com

简介: 保持期待,奔赴山海。

邮箱: zhuangjiaxin@hczyw.com

松月

简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邮箱: wuxiaqing@hc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