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已落下帷幕,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安防度过了一个“智能+”的时代。回首19年安防的技术发展,或者说19年科学技术对安防的推动,可以用“智慧迭代,数据为王;融合贯通,场景细化。”来总结。
综合19年安防企业在技术层面的突破和变化,慧聪物联网整理了2019安防十大热门技术,让我们一同感受科技为安防带来的改变。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个筐,摄像头都要往里装。19年是人工智能落地验收的一年,不同于前几年的炒作与叫卖,人工智能在安防的落地应用在19年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安防行业中,视频监控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也是安防行业的命脉所在。而安防行业之所以能成为人工智能最a佳的试验田,是由于机器视觉在视频技术中的深度应用。安防的智能不只是单点智能,而是全景智能。从前端设备到边缘计算、中心云计算,都少不了人工智能的算法、计算和数据,这也使得安防企业加大了在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投入。
5G
通信技术在19年迎来了颠覆性的变化,5G的商用也为大力发展物联网做好了铺垫。巨头安防企业纷纷推出5G摄像头,积极拥抱技术发展。从5G的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EnhancedMobileBroadband),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Massive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Ultra-ReliableandLowLatencyCommunications)三个层面来讲,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机器将着重借助大规模机器通信全面落地。
云计算(存算检)
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的建设加剧了云计算需求,如何更好地做省、市、区县上下级之间的数据联动、算法算力共享成为了安防企业的重点课题。前端的数据感知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就说到了云计算在安防行业的关键应用。而面对安防场景化、碎片化的应用,各大巨头安防企业争相推广云开放平台,海康威视的AICloud,大华的DAHUAGAIA,华为的HoloSensestore等,均希望解决这些问题,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
芯片
芯片作为设备算力的“硬实力”,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对安防企业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当前,我国安防企业的芯片采购来源主要分为几个层面:高端CPU、GPU等通用器件主要来源于安霸、英伟达、英特尔等美国企业;中端和低端元件来自于海思等国内企业,其中SoC芯片等元件已实现非美国供应。在安防产品中,摄像头、交换机、IPC、硬盘刻录机、各类服务器等设备都需要芯片。19年在中美贸易战影响下,芯片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安防企业的芯片需求不断加大,要求逐步提高,芯片市场也早已成一片红海。
物联网
物联网在5G商用的逐步推广下也将掀起物联设备的新浪潮,在安防行业,前端设备的联网能力与联网之后的数据处理一直是业内非常重视的痛点。如何选择联网模式与组网策略,将是物联设备增长下的新话题。2019年7月17日,ITU-RWP5D#32会议上,中国完成了IMT-2020(5G)候选技术方案的完整提交,获得了ITU关于5G候选技术方案的正式接收确认函。据了解,中国的5G无线空口技术(RIT)方案基于3GPP新空口(NR)和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其中,NR重点满足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低时延高可靠(URLLC)两个场景的技术需求,NB-IoT满足大规模机器连接(mMTC)场景的技术需求。物联网在安防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新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与开拓。
3D人脸识别
3D人脸识别在19年年末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据外媒称,美国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号称自己使用3D面具突破了支付宝、微信的人脸识别系统,还在火车站成功刷脸进站。虽然这次事件并没有最终落实,却引起了业界广泛的讨论。早在10月,嘉兴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402班科学小队爆料称:他们在一次课外科学实验中发现,只要用一张打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脸、骗过小区里的丰巢智能柜,取出了父母们的货件。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2D人脸图像和基于3D人脸图像。而丰巢快递柜摄像头采集人脸的时候,形成的只是一张2D平面图像,也就相当于一张照片。安防行业中不乏人脸识别系统及安检通道闸等设备,技术落地的同时除了便捷还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在真3D与伪2D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FID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实质是借助无线射频技术(RF)来实现对物品的身份和信息识别。在新零售、无人商超迅猛发展的19年,RFID标签再次被推上信息识别的大舞台。无人商店要长期有效运行,必然要保证交易顺利完成和良好购物流程体验,还有购物环境的安全等。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最a重要的就是安防监控与防盗报警等技术的应用。相比于传统条形码,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多个RFID标签;另外,像是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且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等优势突出。这也是为何目前诸多无人零售店都采用RFID技术的原因。
X光摄像机
星光、超星光、黑光,这些名词不断在安防摄像机的列表中出现。这些摄像机在夜视需求下应运而生,这些名词则是指摄像机低照度保持彩色的容忍度,例如黑光级IPC能在0.0005Lux(照度单位)的低照下维持彩色,但星光级或普通红外则必须依赖补光灯。当然,不同厂家定义的照度会因为赢家不同存在着差异。
边缘计算
在5G下的视频技术,不仅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同时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求也非常高,对数据的处理速度需求甚至达到“毫秒级”。而且必须保持时刻在线,数据必须没有延迟,这对传统云端计算力的挑战超乎想象,只能由靠近终端的边缘计算来完成低时延的响应,通过云、边、端的结合来解决5G时代下对计算力的不同诉求。Gartner预测,2020年,50%的大型企业将会把边缘计算列入规划,超过50%的工业物联网分析将在边缘进行;2022年,50%以上的企业数据会在数据中心或云之外产生或处理。未来传统的数据中心将会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进行转移,IT基础设施将呈现分布式状态,数据中心将无处不在。
大数据
“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雪亮工程、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项目,以扩大视频监控覆盖面、推动全国联网工作并实现海量视频信息智能化应用。目前项目建设已卓有成效,监控设备产生的数据量也在飞速增长。大数据是真正发挥大规模网络视频监控价值的关键技术,视频监控数据是标准的大数据,而通过大数据存储及分析挖掘,更能发挥海量视频的潜在价值。更需注意的是,大数据技术主要适用于大型及超大型项目,并且与云计算技术融合,大数据在视频监控的应用还在探索阶段,具体应用模式有所不同,但趋势比较明显。
结语:科技不断迭代更新推动着安防产业不断前进,从实验室到场景落地,各种新技术、新方式逐步改变着“科技安防”的发展。如何利用好技术,结合碎片化场景进行深度应用,为行业带来更便捷、更安全的解决方案是安防人未来奋斗的目标。2019年的关键词是“AI落地”,在技术真正从方案走到现实中,还需要时间来磨合与检验,安防作为高新技术落地的重点试验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言而喻。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