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现代安防和物联网在业务和技术上的融合正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更加智能化、一体化的安防系统使得AIoT的核心价值日益彰显。未来的安防,必将整合在物联网的大平台下,成为接入互联网的“万物”之一,为我们带来一个智慧+安防的新时代。
会思考的物联网开启安防智能化
物联网利用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被视为继计算机和互联网后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技术开启了安防智能化的深度应用,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政策来看,国家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在“十四五”规划、“双碳”目标、物联网新基建三年规划、城市更新等多重政策加持下,将刺激智能物联网(AloT)产业新一轮发展和垂直应用加速落地。
从市场来看,智能化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应用场景,激发了新的需求。相较过去专注于2G业务,目前2B、2C业务赛道遍地开花,为智慧物联市场注入无限生机。当前物联网市场边界不断模糊和拓展,为AIoT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尤其是2B赛道,庞大的企业用户数量和迫切的转型需求,让2B安防业务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从行业来看,随着安防行业发展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市场对安防的需求不断从安全的基本要求向数智化建设需求发展。数智化打开了千行百业新的市场空间,如何依托智能安防、AIoT和数据智能平台等产品技术助力各领域客户实现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运转,是很多安防企业目前努力的重要方向。如今,以“海大宇”为首的行业巨头也不再对外宣称自己是安防企业,而是朝着拥有更广阔前景的物联网领域发力。
对于AIoT的概念,业内普遍认为即人工智能物联网,也称智能物联网,广义上是指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及其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AIoT是新的物联网应用形态,将物联网产生并收集到的数据存储于云端,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进行分析,并赋予其智能化特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
可以理解为,是给IoT加装了一个AI大脑,让设备的简单连接上升为智能交互。
而IoT相对于AI而言,则是一大超级感知系统,依托丰富的物联网传感设备,可进行视觉、听觉、温度、环境等各类传感数据的采集,并将这些数据发送给AI进行分析和处理。
与此同时,这些数据也是AI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养料,训练出越来越智能的AI。为一种新的IoT应用形态,AIoT与传统的IoT区别在于,传统的物联网是通过有线和无线网络,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互联,而AIoT不仅是实现设备和场景间的互联互通,还要实现物—物、人—物、物—人、人—物—服务之间的连接和数据的交互。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相融合,最终追求的是形成一个智能化生态体系,在该体系内,实现不同智能终端设备之间、不同系统平台之间、不同应用场景之间的互联互通。
如此一来,云边端架构在安防盛行。以安防门类中最为传统的防盗报警为例,软硬一体是安防产品的第二次工具革命。
感知体系的多元、层次与立体化
当前,安防在感知运用上是一个个孤立的垂直结构,需要先由前端感知设备进行目标感知和信息采集,然后原始信息报送到后端业务系统进行结构化和业务语义化,最后业务数据汇总到中心数据综合应用平台(含大数据)进行数据治理和关联应用。
在感知运用信息链中前端设备和后端业务系统是垂直对应关系,只有到了中心数据综合应用平台才形成水平关系,才能面向多个业务系统进行多维数据综合和关联。
所以,我们在AIoT时代经常看到企业推出的“中枢大脑”。以紫光华智中枢大脑为例来看,一个城市的战“疫”,全面、精准、快速、预测是城市治理与风险防控建设目标,紫光华智“四引擎”各就各位并各司其职。
全面采集数据——构建城市立体管控圈。要驾驭数据,端侧的采集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所以传统安防企业善于在采集端发力,这也是他们雄踞市场的制胜法则。
精准感知信息——多维特征融合定位疑似患者。为满足实战所需,感知的信息就需精准,而不是采集之后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口罩遮住了行人的绝大部分特征,非约束场景下的摄像机无法精准定位到行人的感染路径。
快速认知知识——强化管控能力。知识是从信息中经过归纳、碰撞、流转、沉淀提炼而得到的有用资料,基于推理和分析,还可产生新的知识,体现了信息的本质和经验。快速认知知识,就是集中资源用最快的速度分析,快速把信息提取完成,让目标查找更便捷。
智慧预测预知——区域风险转化。当下用户对AI的期待之一就是能预测与预知,既能洞察当下,也能预知未来。复工开始后,海外的疫情爆发,哪些区域的疫情风险加大,如何防输入、防扩散、防聚集,及时发现风险因子是考题。
相较于传统安防,智能安防最显著优势在于信息的即时反馈和同步,主动安全系统结合被动安全系统的部署将大大提升可靠性。
例如,Aqara全屋智能可以通过房屋各处的人体传感器和安全类传感器主动实时监测房屋状况,并及时发出警报。
据IDC数据,2021年中国家庭安全监控设备出货量增长率在60%以上,预计到2025年的出货量复合增长率也将达到35%以上。伴随家庭安防需求的大幅提升,智能硬件细分市场潜力不可小觑。
AIoT引无数安防英雄竞折腰!
AIoT,让安防的应用场景得到不断拓展和延伸,有了AIoT的加持,安防企业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更强了,为客户创造的价值更高了。
其实,安防企业最擅长的不仅仅是底层技术的开发,更是务实不务虚的铁打精神。
AIoT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随着AIoT的日益火爆,市场上的玩家越来越多,但是领跑者的并不是安防企业。如果也称为“玩家”,那么安防企业一定是最低调的玩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最后在AIoT市场沉淀下来的巨头并不多。反倒是安防企业稳扎稳打,渐渐成为AIoT产业链上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安防企业把自己的技术与AIoT对接之后发现,安防的本质与AIoT的技术逻辑高度一致。
于是,许多企业开始对公司定位进行了调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安防龙头企业开始弱化“安防”,取而代之的是AIoT和智能物联。
海康威视将企业定位于“智能物联 AIoT”,致力于将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服务于千行百业,引领智能物联新未来。
海康威视总裁胡扬忠在2022年时表示:如果说过去20年,海康威视成为全球最大的安防厂商。未来10年,海康威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AIoT厂商之一。
大华股份将企业定位于全球领先的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服务商,坚定AloT、物联数智平台两大技术战略,全面激活以视频为核心的数据要素价值,赋能城市高效治理体系构建与企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在AIoT技术底层和产品上,大华加强构建了三个能力,一是更广阔的AIoT能力;二是更宽泛的以视觉为核心的连接能力;三是面向大模型与数据价值产业的核心布局。
AIoT打开了安防企业的业务经络,激发了安防产业的创新活力。
AIoT市场注定是一块大蛋糕,没有企业能做到一家独吃。多样化的需求下,催生出一批接一批入场者。在此背景下,AIoT的生态体系不断壮大,大到能容纳众多企业。在生态链上的所有企业,只要努力,都能够很好地生存。
AIoT产业与安防产业极其相似,主要业务形态都是智能硬件制造+碎片化场景应用+整体解决方案能力。从安防场景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传统安防企业,进入智慧物联时代有着天然的优势。
智能物联,是比城市AIoT更大的市场,它囊括了城市AIoT、产业AIoT以及个人AIoT。根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全球AIoT市场规模将达到11.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是2017年的10倍。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物联网市场,受益于AIoT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其市场规模和占比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6 年,中国 AIoT市场将占全球市场的26%。
在AIoT的驱动下,安防市场固有的格局被打破,安防巨头们纷纷褪下“安防”标签,向更为广阔的AIoT市场进阶。与此同时,阿里、百度、华为等互联网和科技巨头纷纷布局,预示着一个新时代——AIoT时代大幕开启。同时也预示着,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