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隔日达到次日达再到当日达,货运物流的速度被一次又一次刷新。作为保障产业供应链的关键环节,货物的流转运送都要依靠物流系统,就像血管之于血液,物流也承载着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的重任。
从货物运输方式来看,有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货运总量为464.40亿吨,其中公路运输量占比达73.8%,处于货物运输行业主导地位。
但在疫情的冲击下,货运物流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作为承运方的司机接触面广、流动性强、感染风险大;另一方面,在长途运送的过程中,各地疫情防控政策、道路管控政策、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报告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放空、压车、迟到、货物损失等问题,增加货物运送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资源集中度和信息化程度要求更高,物流行业需要“向内改革”,通过科学的整合车辆调度、仓储管理、货源等零散消息,依托数字技术实现车、货资源的协同调度,催生网络货运平台等智慧新业态发展。
智慧物流已在发展阶段,但在当下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作为全国物流最发达的包邮区竟也出现流通堵塞,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屡上热搜。为何还会出现最后一公里难打通的情况?智慧物流产业现状究竟如何?
一、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状态。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近6000亿元,2021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达6477亿元,同比增长10.9%。随着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达6995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物流互联网逐步形成,物流大数据得到应用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量物流设施通过传感器接入互联网。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几百万辆重载货车安装北斗定位装置,还有大量托盘、集装箱、仓库和货物接入互联网。物流连接呈快速增长趋势,以信息互联、设施互联带动物流互联,“物流在线化”奠定了智慧物流的前提条件。
物流在线化产生大量业务数据,使得物流大数据从理念变为现实,数据驱动的商业模式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对物流大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挖掘对企业运营管理有价值信息,从而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决策,是物流企业的普遍需求,其典型场景包括:数据共享、销售预测、网络规划、库存部署及行业洞察等。
三、物流云强化保障,协同共享助推模式创新
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通过物流云来高效地整合、管理和调度资源,并为各个参与方按需提供信息系统及算法应用服务,是智慧物流的核心需求。物流云服务应用,为物流大数据提供了重要保障,“业务数据化”正成为智慧物流的重要基础。
智慧物流的核心是“协同共享”,这是信息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并将爆发出最大创新活力的理念源泉。协同共享理念通过分享使用权而不占有所有权,打破了传统企业边界,深化了企业分工协作,实现了存量资源的社会化转变和闲置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近年来,“互联网+”物流服务成为贯彻协同共享理念的典型代表。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推动互联网与物流业深度融合,重塑产业发展方式和分工体系,为物流企业转型提供了方向指引,其典型场景包括:互联网+高效运输、互联网+智能仓储、互联网+便捷配送及互联网+智能终端等。
四、人工智能正在起步发展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物流技术服务是应用物流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物流作业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企业较为迫切的现实需求。其中,人工智能通过赋能物流各环节、各领域,实现智能配置物流资源、智能优化物流环节及智能提升物流效率。特别是在无人驾驶、无人仓储、无人配送和物流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一批领先企业已经开始开展试验应用,有望与国际电商和物流企业从同一起跑线起步。
近年来多方专家都屡次公开呼吁,建议在市级层面统筹构建物流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系统整合城市各大物流企业的数据,同步打通交通、社区等公共数据,共同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公共数据支撑。
在多方努力下,近年来各省一系列促进智慧物流发展的政策不断出台。其中,江浙沪地区着重完善供应链物流支撑体系,加快智慧物流基础设施,优化仓储规划布局;京津冀地区则是大力发展航空科技、航空物流等航空核心产业,打造国家物流枢纽,智慧物流示范区;广东省基于资金优势,推广集约高效的智能物流设备,推动货、车、场等物流要素数字化,支持物流园区智慧化升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