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投稿

“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七大趋势

2021-07-27 09:16 来源: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 作者:许旭 鲁金萍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智慧社会的发展基础,是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路径。“十三五”时期,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正在成为各级政府创新城市治理模式、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的新途径。据统计,截至2020年4月初,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个。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持续加快和城市治理理念的不断创新,浙江、上海和深圳等地陆续出台城市数字化发展支持政策,推进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正成为国内一线城市发力博弈的新焦点。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加速步入以“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理念为指引,数字赋能、制度重塑、全域转型、安全运行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趋势一:从动力机制看,“技术赋能+制度革新”规律延续并持续深化,城市数字化转型路径更加清晰

“十三五”期间,随着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和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和模式出现重大革新,从单纯关注技术应用的建设思维演化为技术与城市全方位融合的治理思维,“治理理念创新+数字技术创新+业务流程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的系统性、协同式变革加快推进。例如,中共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通过数字化撬动各方面各领域深层次改革,构建一体化、协同化的数字化治理体系。上海市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在数据汇集、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等方面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相互赋能,形成协同高效的运行体系。

预计“十四五”时期,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融合互嵌将更加深入,以数字化驱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轨迹更加清晰明确。一是通过数字化技术迭代融合、集成创新,城市数字化运行的技术底座将加速构建。二是数字化改革将推动形成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加快城市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业务逻辑、手段工具全方位、系统性重塑,将数字赋能固化为制度赋能。三是通过城市全尺度、全要素、全周期和全场景的数字化改造,数据融合、场景融合、服务融合和产业融合将迈向更深层次、更高阶段,城市将成为全域感知、要素融合、智能分析、一体联动的智能生命体。

趋势二:从模式创新看,虚实交互的数字孪生城市在探索中加快推进,全周期、预见性、主动性的数字化治理方式逐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广泛应用,集成感知控制、数据集成、建模分析、人机交互等多种技术的数字孪生技术逐渐走入人们视野。2017年,雄安新区提出建设数字孪生城市,首次将数字孪生技术用于城市建设与发展。此后,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密集出台政策文件,支持城市信息模型(CIM)相关平台、技术发展。上海、浙江、海南等省份逐步将数字孪生建设理念引入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因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涉及的技术体系复杂,面临城市多元数据融合、跨领域知识模型融合等难点问题,目前在智慧社区、智慧校园、城市管理等微观场景中应用仍不深入,更大空间尺度的推广应用尚有难度。

预计“十四五”时期,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将加速步入落地实施阶段,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将在更大水平、更高层次上取得进展,并成为城市治理模式创新的关键发力点。一是随着政策红利的充分释放,围绕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数据、模型等难点问题的攻克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成熟的复杂数字孪生技术体系加快构建。二是城市数据大脑、城市运营管理平台、时空大数据云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等城市级综合平台建设更加完善优化、融合交互,并与CIM平台有序对接互通,城市全域数据汇聚应用、数字化映射、可视化运行加快实现,基于CIM平台的城市数字孪生体加快构建。三是数字孪生城市应用场景加速由单点、局部向城市全域、整体拓展,通过建立复杂精确的城市级数字仿真模型,推动实现全局规划优化、实时弹性治理、预建预判预防和智能分析服务,助力形成“联动指挥、协同处置、科学决策”的城市数字化治理模式。

趋势三:从价值实现看,全量数据资源融合和数据治理成为关注焦点,数据资源价值将得到充分释放

“十三五”期间,随着经济社会活动数字化进程加快,数据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倍增作用凸显。特别是《中共中央 ﻪ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通过制定出台新一批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探索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支持构建多领域数据开发利用场景,全面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尽管部门、企业、社会都产生并积累了大量信息和数据,但各类数据之间并未进行有效融合,数据汇集共享、关联分析和高效利用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智慧城市高效协同运转需要和城市运行“全貌”展示需求。尤其在疫情防控中,“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等老问题再次暴露出来,制约了数据资源价值和活力的充分发挥。

预计“十四五”时期,覆盖城市全域的数据资源体系将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数据治理将受到广泛重视。一是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机制将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不断健全,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将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融合对接机制加快建立,对接范围、标准和渠道更加明确,支持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依法开放自有数据的良好环境将加快构建。三是数据质量管控体系不断优化,对城市多元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应用、流通等各环节的监控持续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实现。四是合法合规、安全有序的数据交易机制加快建立,数据交易模式、估值办法和定价方式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市场化数据交易平台加快搭建,有效促进数据资源价值深度挖掘和开发利用。

趋势四:从短板补齐看,“移动化+网格化+大数据”多管齐下,基层治理末梢神经加快激活

“十三五”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好社会稳定。为贯彻落实国家层面部署,各地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形成了一批典型实践与成功经验。例如,广西南宁市新阳街道依托移动5G和云视讯,建立了线上“云调解”平台,实现了民事纠纷“云调解”。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创新推行“全域网格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通过“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在网格里、要素聚在网格内”等路径,推动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两网”融合。山东宁阳县文庙街道探索建立“大数据+社会治理”模式,依托网络、视频监控、小程序等平台,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助推“大综治”工作转型升级。

预计“十四五”时期,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持续加快,智慧管理和政务服务将加速向基层下沉,构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移动化将成为基层治理服务的重要特征。随着我国5G网络建设应用步伐的加快,5G将通过连接手机、PAD、笔记本电脑、机器人等终端,在基层党建、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助力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管理和服务。二是“网格化”将加速赋能基层治理。以网格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服务数字化将全面推进,动态更新、联通共享的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将加速建立,以管理数字化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大幅提升。三是大数据治理模式将助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通过对海量数据信息交换、共享、使用等数据的采集和整合,实时分析出动态状况和需求,使得地方治理、乡村治理、社区治理、环境治理等基层治理在质量、效率、精度上实现较大进步。

趋势五:从建设主体看,多元参与、共建共享的运营生态体系加快完善,政企民协同合作更加高效通畅

“十三五”时期,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各地积极探索以政企民合作运营新模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众多领域取得了积极进展。例如,北京海淀采用新型政企合作模式,推出并形成了海淀创新合伙人模式,建立了由45家企业共同成立的海淀“城市大脑”科技产业联盟和建设运营平台公司,推进开展“城市大脑”顶层设计和应用建设。上海市电化教育馆携手科大讯飞等10余家企业共同发布《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健康发展倡议书》,旨在打造绿色健康的信息化应用市场。深圳交委、巴士集团与滴滴出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搭建全市开放性的综合交通大数据平台,政府管理部门、公交公司以及互联网租车平台通过政策、资源、技术合作与互补,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优化市民出行体验,创建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生态圈。

预计“十四五”时期,更多地方将建立政企联合共建智慧城市新机制,更多社会力量将参与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中,构建形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生态圈。一是政府、投资商、平台商、设备和方案提供商、工程建设商等传统力量将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统筹协调、评估考核、框架搭建等方面持续发力,发挥好核心和主导作用。二是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商会、普通民众等新生力量也将逐步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中来,在资金筹措、场景应用、方案优化、运营维护等方面献计策、做贡献,聚合力共筑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新格局。

趋势六:从安全保障看,系统、数据安全运行风险增大,自主可控的数字产业体系亟待构建

“十三五”时期,我国城市大脑、大数据平台等城市级综合平台建设数量增加,截至2020年6月,全国已有数百个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大脑。超级平台网络连接广泛,难以预测的网络攻击加剧,从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到数据库、应用系统,任何一层出现问题,数据遭受攻击、窃取、非法使用的风险剧增,都会对网络数据安全、城市运行安全甚至国家安全构成致命威胁。更关键的是,我国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中所用的操作系统、专业软件、大型应用软件以及其他高端技术服务等仍然依赖国外进口或专利,导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安全稳定运行存在深层次隐患。

预计“十四五”时期,在科技自强和提高产业链安全的背景下,支撑智慧城市安全运行的数字产业体系将加快构建。一是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将加快突破,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推动实施重大科技攻关专项,推进数字技术原创性研发和融合性创新,强化产业自主可控。二是安全可控的智慧城市产业链将加速培育。信息技术企业在基础设施、业务支撑平台、数据中台、城市大脑、数据安全等领域软硬件的自主创新力度将持续加大,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和生态体系加快培育,产业链韧性逐步提高。各地各部门将加大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国产化软硬件产品替代力度和范围,以应用促进产业和技术创新升级。

趋势七:从空间演进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范围将逐步向城乡统筹、城市群联动转变,“开放共享、协同互动”的区域数字化新格局加快形成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全球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体现在单个城市层面上,而且还出现了以城市群为对象的智慧化建设,从更宏观、更系统的层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战略的实施。例如,《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进粤港澳网间互联宽带扩容,加强粤港澳智慧城市合作,建成智慧城市群。且在我国已启动或在建的城市群中,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等规划文件中均明确要推进智慧城市群建设,提升区域整体智慧化发展水平。此外,《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各地也进行了积极响应,纷纷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明确了城乡数字化统筹发展的思路。

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取得长足进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助力打破行政区划壁垒与信息孤岛,在统筹推进城乡信息化发展、智慧城市群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数字城乡统筹发展将迈上新台阶。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全面建立,城乡信息化发展一体设计、同步实施、协同并进、融合创新,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将加速形成。二是智慧城市群建设将加速落地实施。智慧城市群共商共建共享的协作机制加快建立,内部各城市间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逐步实现,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将取得新成效。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作者

东方

简介: 天马行空的文字之旅。

邮箱: liutingting03@hczyw.com

简介: 保持期待,奔赴山海。

邮箱: zhuangjiaxin@hczyw.com

松月

简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邮箱: wuxiaqing@hc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