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WiFi / 电源线!4G / 低功耗 / AI 三大技术,让摄像头 “想装哪装哪”
2025-07-14 08:34
来源:安防行业网作者:
在安防领域,摄像头作为信息采集的关键设备,其安装的便捷性、使用的灵活性以及功能的智能化程度,一直是用户关注的重点。长期以来,传统摄像头受限于 WiFi 网络与电源线的连接需求,安装位置被极大束缚,在很多场景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4G、低功耗、AI 三大技术的成熟与融合,正为摄像头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彻底打破了安装的限制,让摄像头能够真正 “想装哪装哪”。4G 技术的出现,宛如一阵强风,吹散了监控行业长期以来被传统网络束缚的阴霾。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显示,在 2025 年已过去的 5 个月里,主流电商平台上 4G 监控摄像头的累计销量涨幅高达 61.4%。这一显著增长,充分表明 4G 摄像头正迅速获得市场的认可。在过去,传统 WiFi 和有线网络的局限性使得摄像头难以在户外、山区、工地等网络覆盖薄弱或缺失的区域有效部署。而 4G 技术的应用,成功打破了这一僵局。如今,在偏远山区的果园里,果农们可以借助 4G 摄像头实时监控果树的生长状况,无论是病虫害的侵袭,还是恶劣天气对果树的影响,都能第一时间察觉并采取应对措施;在嘈杂忙碌的建筑工地,4G 摄像头时刻关注着施工进度与安全状况,一旦出现安全隐患或施工违规行为,便能及时发出警报。近年来,4G 模组成本的大幅下降,成为推动 4G 摄像头普及的重要动力。成本的降低使得终端整机的价格更具竞争力,让更多用户能够轻松接受。部分厂商推出的 “赠送终身免流量” 营销策略,更是如同催化剂一般,极大地激发了市场对 4G 摄像头的需求。可以预见,未来双模(4G+WiFi)将成为网络接入的主流方向。这种双模设计不仅提升了产品的灵活性,使其在不同网络环境下都能稳定工作,还增强了全场景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在网络信号良好的城市中心,还是在网络覆盖较差的偏远地区,都能保障摄像头的正常运行。除了网络限制,电源布线也是传统摄像头安装的一大难题。在许多场景中,如户外的树木、电线杆上,或者古建筑、历史遗迹等不允许大规模布线的场所,为摄像头接入电源线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在普通家庭的庭院、阳台等位置,杂乱的电源线不仅影响美观,还存在安全隐患。而且,传统摄像头长时间持续运行,能耗较高,对于一些依靠电池供电的场景,频繁更换电池也让用户苦不堪言。低功耗技术的兴起,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近年来,随着芯片技术和节能算法的不断进步,低功耗摄像头应运而生。以研极微推出的搭载 “研极芯” 芯片(6920)的摄像机为例,这款自研 AI 芯片的功耗低至 50mW,仅为目前行业平均水平的 1/3。通过采用低功耗芯片,结合先进的电源管理技术,摄像头能够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能耗。在实际应用中,低功耗摄像头配合太阳能板、锂电池等供电方式,实现了真正的免布线安装。在欧美等人工成本高昂的地区,用户可以自行 DIY 安装,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在东南亚等网络环境复杂、供电不稳定的地区,低功耗摄像头搭配太阳能板,即使在长时间断电的情况下也能持续工作。据统计,在海外低功耗 IPC 市场,其份额已占消费类 IPC 的 10%-20%,且增速显著高于常电产品。在民用安防领域,低功耗摄像头正逐渐成为主流选择,预计未来将抢占 30% 以上的常电市场份额。此外,一些低功耗摄像头还采用了 AOV(Always on Video)和 AOR(Always on Recording)等技术。AOV 技术支持 1 秒 1 帧持续录像,解决了传统 PIR 触发漏报问题,同时实现超低功耗(典型功耗 40mW);AOR 技术则升级为 1 秒 5 帧连续录像 + 完整音频记录,接近常电 IPC 的录像体验。这些技术的应用,让低功耗摄像头在保证监控效果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了能耗,提升了用户体验。在 AI 技术融入之前,传统监控摄像头仅仅是被动的记录者,它们只是机械地拍摄画面,用户只能在事后通过回看录像来发现异常情况。这种被动式的监控方式,效率低下且难以在第一时间做出响应。AI 技术的融入,如同为摄像头注入了智慧的灵魂,推动其从被动监控迈向主动防御。行业内的领先厂商通过搭载 AI 芯片,赋予了摄像头人脸和人形检测、哭声识别、包裹感知等轻量化的识别能力。同时,语音对讲与移动追踪等功能的实现,建立起了基础的人机交互,使得摄像头不再仅仅是一个记录设备,而是能够与用户进行互动,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然而,早期的这些 AI 应用大多停留在物体识别的初级层面,无法深入解析行为意图和场景逻辑。例如,摄像头虽然能够捕捉到 “有人经过” 这一画面,但对于 “儿童玩耍” 与 “儿童摔倒” 这两种本质不同的行为,却难以做出准确区分。进入 2025 年,AI 大模型技术的融入为安防领域带来了质的飞跃。海康威视的观澜大模型、萤石的蓝海大模型、技威时代的多模态模型等纷纷亮相。这些技术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两个核心方面:一是在复杂场景的理解上,实现了语义级的行为意图解析。例如,能够精准区分 “快递员投递包裹” 与 “可疑人员徘徊” 的行为差异,让监控系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场景中的潜在风险;二是在交互模式上,支持自然语言指令处理。用户可以通过口语化的查询来调取事件,系统则能够以结构化语言生成事件摘要,实现了从机械响应到智能感知的重大升级。尽管目前 AI 大模型在摄像头市场的渗透率还相对较低,根据洛图科技(RUNTO)线上监测数据,2025 年 1 - 5 月,在传统主流电商平台上,AI 摄像头的销量占比不足 1%,但这一新兴技术正以迅猛的态势推动着安防行业从被动记录向主动防御转变,为安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变革动力。4G、低功耗、AI 三大技术的融合,为摄像头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们不仅解决了传统摄像头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网络与电源难题,让摄像头能够自由地安装在各种复杂环境中,还赋予了摄像头智能分析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安防监控的效率和精准度。随着这三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在未来,摄像头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