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安防网讯小编是非常喜欢高晓松的,尤其喜欢他那句“人生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每每在要陷入眼前小事而对前路迷惘时,笔者便会将这句话在心中默念几遍。其实,做企业如同做人,诗和远方是一种大格局。日前对新视电子市场总监麦子旺进行的专访中,笔者看到了这样的格局。
——前序
“2000年监控摄像机市场形势一片大好,我们选择了进军补光灯市场。”
汕头市新视界电子有限公司1999年成立,是由当时的汕头市新视电子厂转型而来。千禧年,深圳基本已经坐稳了“全球安防之都”的宝座,当时深圳摄像机厂商的增长速度,如雨后春笋一般。而且进入门槛还非常低,一个电源板、加块芯片、加外壳稍作组装就是成品,几万块的投入,就可以坐等收钱。当时作为深圳辐射区的汕头自然也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就在这样一片欣欣向荣的形势之下,新视电子看到了不久的将来监控摄像头市场一片血红的未来。“我们当时面临转型,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进入现在一片火热,但未来必然一片红海的摄像机市场,一个是进入当时南方基本没有,北方才刚刚兴起的补光灯市场,我们最终选择了后者。”新视电子市场总监麦子旺如是说。
新视电子:做企业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当时所有的摄像机都不具备红外功能,摄像机不具备夜视能力,晚上基本就是瞎子,而安装监控主要目的就是在晚上。所以,能够让摄像机在晚上正常工作的红外补光灯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2000年我们就推出了第一台具有红外功能的摄像机补光灯,基本算全国首推。”
随着摄像机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坐等收钱的时代再也无法重现,摄像机厂商们骑虎难下,要做品牌,没有基础;要拼价格会把自己拼死,在市场的洗礼中,摄像机厂商倒了无数……
“2004年我们研发出全国第一台大功率补光灯,一直2009年我们才等来市场”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谁都会赞一声勇敢,但这并不表示市场便会格外厚待。新视电子在2004年研发出了全国第一台大功率补光灯,然而“全国第一”的头衔并没有给新视电子带来好运。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市场并没有大功率补光灯的意识和概念,由于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大功率补光灯的成本造价偏高,市场上根本没办法接受大功率补光灯;另一个原因便是,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新视电子研发的大功率补光灯,在当时的技术上还有一定的缺陷,“在当时如何处理好大功率灯的光衰问题和解决散热问题是当时推广大功率LED补光灯的面临的二大致命点。”麦总说,由于补光灯功率的增大而导致发热更严重,散热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导致严重光衰。然而面对市场的冷落,新视电子并没有因为市场的不接受而放弃大功率补光灯的研发,而是在针对如何解决光衰和散热的技术问题,不断进行研发和实验,就这样时间来到了2009年。
“整整等了5年,我们终于等来了2009年的全球安博会。”麦子旺说。而这一年他们所面对的市场和5年前的完全不一样了!2009年开始整个安防行业发全很大的变化,普遍监控摄像机都已自带红外灯,对客户来说,在成本控制方面他们不再愿意额外购买红外补光灯,而倾向选择带有红外一体化的摄像机。新视电子意识到红外补光灯的市场行将末路了,他们需要找到新的出路。当时,他们同样面对两个选择:要么重新做回夜视红外摄像机,要么就针对市场变化,进行深化,开发新的补光灯。与此同时,高清摄像机正式开始市场化,“我们很敏锐的感觉,下一个市场的热门产品应该是LED白光灯”麦子旺说,2009年高清摄像机的不断普及,为他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当时国家在针对平安城市治安监控项目和智能交通违章抓拍等项目的推出,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提出平安城市治安监控及智能交通违章抓拍的取证是要求能看到车身的颜色、车牌号、并且要能看到驾驶员脸部特征及服装的颜色,这是红外补光灯是无法做到的,这需要用白光灯智能模拟白天的场景。“我们立马意识到市场需要更强的补光灯。我们将产品重心从红外补光灯向白光灯进行调整。从04年等到09年大功率市场终于打开。”等待数年,不断改进,新视电子的大功率补光灯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hc360分页符#
对新视电子来说,2009年还有另一件大事——那边是深圳公司的成立。09年以前新视电子一直都在汕头发展,2009年为了更好的做好的贴近市场,服务客户,新视电子将自己的工厂研发和市场营销分离开来,将市场营销中心搬到了“安防之都”深圳。正式开启了他们的品牌建设之路。
“2008年推出全中国第一款智能调光补光灯,当时08年北京安博会,国外知名厂家想要购买这项技术,我们没有卖。”
麦总口中的智能调光补光灯,就是说一种可以根据感应到的外部环境从而进行自我调节的智能补光灯。“当时08年北京安博会,某国外厂家想要购买这项技术,但是我们没有卖。当时如果卖了,人家凭借自己的资源应该很快地就能将这项技术覆盖全球。但我们最终还是不愿意将这项技术卖出去。”麦子旺特别严肃地对笔者说。在被问到不卖的原因时,麦子旺说了以下2点:
“1、很现实的问题,当时这个概念并没有向市场推产,市场上没有多少人能理解这个工作原理,是卖不了多少钱。
2、更重要的是,我们历经三四年研发心血,考虑到未来发展,这项技术很有可能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助力,如果当时为了眼前利益卖了,等到市场来临的那一天,岂不可惜?虽然我们那时候并不清楚最终是不是会有市场?”
带着这种不期望被眼前利益诱惑的期望,在接下来的2009年深圳安博会新视电子将智能调光补光灯做了展示。由于造价成本的关系,目前该款产品主要是销往海外市场。
“拼价格是最不可取的营销手段”
在被问到怎么看待新视电子的价格总是比同行业其他企业要高的问题,麦总如是说。“产品的销售价格是有惯性的,衡量一个产品的售价是高或低,根本上很难从产品的销售价来提现,产品销售价包含了很多的内涵,如产品的前期的研发及制造成本,中期的推广成本,后期的售后服务成本等等。现在很多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在产品投入市场前期一味的走低价策略其实并不是很聪明的做法。特别是在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我们的行业的特殊性是在于客户有需求了才会来采购产品,而不是采购后放在库房里慢慢来消化,对于我们所从事的行业,一个企业要发展关键是在于对产品的研发和保证优质的售后服务机制。我们在定价方面有我们自己的原则性,我们杜绝暴利,但也要合理的利润来保障企业的正常营运,我们宁愿多花时间来告诉我们的客户,凭什么新视公司的产品要比市场上同行业其他厂家的产品‘贵’的原因,目前和新视合做的大部分客户都是合做五年以上的老客户,基本上都能接受我们的经营理念的。”
接下来麦总对“凭什么”进行了更详细的解释,“从公司成立之初,新视电子认定一条原则,坚决不做低端市场、不走低价策略,严控产品质量,重点做好服务,让客户买得放心,用得开心。我们所有的产品都是自主研发,外观自己开模,真正做属于自己的品牌。经过十多年沉淀,从小型加工作坊,做到如今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目前新视电子工厂生产面积4000多平米、研发工程师17人、工人130多,加上行政管理和营销队伍。目前公司总人员超200人。”
总结
采访的最后,麦子旺对笔者如是说,逆着下午5点左右的阳光,我看到麦总脸上自信的笑容。中国的补光灯市场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各种自有品牌、加工、贴牌大大小小加起来,少说也有4到5千家。能说出如此自信的话,我想应该是能带给陷入价格战,骑虎难下的企业经营者们一点点思考吧。
回首新视电子十数年发展,笔者最为敬佩的是他们始终着眼与未来而不仅仅纠结于眼前利益的做法,我想,这或许就是他们坐看风云起的原因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