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安防网讯 在进行本次采访之前,笔者对陈总了解并不算多,听同事提起是个80后的年轻企业家,公司成长非常快,于是事先在脑子里就勾画出了一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形象,想象着一个年纪轻轻的企业掌舵者该是何等的意气风发。然而,我没想到陈建与我的想象居然相差如此之大,大到我甚至都无法将他与80后划上等号。
——题记
经历的过往终将成为财富
安防的企业家,大都是白手起家,回首曾经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让人唏嘘的辛酸往事,每每听来总是让笔者感动不已。但是听着陈总娓娓道来往事前尘,却好几次让笔者泪盈于睫。
“其实,创业这件事我从来就没有规划过,16岁那年,初中没毕业便踏上社会,心里只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吃饱饭,改变命运”千禧年,祖国改革开放已经20几年,大家喜欢用“遍地是黄金”来形容那个激荡的年代,然而这和16岁的陈建一点关系也没有。出生在一个大山里的陈建,母亲患有小儿麻痹症,父亲守着家里的几亩薄田,吃饱穿暖甚至都是一个奢侈的词。“16岁那年,我借口家里要上交国家皇粮,从姨妈那里借了300块钱,就这样来了广东。”300块钱,仅仅只够从陈建家的小山村到广东的车费,也就是说,孤身南下的陈建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辗转之下他找到了一份线缆工厂的车间工作,让人唏嘘的是,这竟没能满足陈建吃饱饭的愿望。“当时我们在工厂食堂吃饭,每人一个小碟子,老板娘在每个小碟子打同样多的饭菜,不会说你吃的多点就给你多打点,每个碟子都是差不多的分量。我那时候正在长身体,饭量很大,所以总是吃不饱,吃饱饭成了16岁的我最急切的愿望。”陈总说着这话的时候有种时过境迁的淡然,然而笔者却听得鼻子发酸。
广东远洋总经理陈建先生
那时候在工厂食堂吃不饱,也挣得不多,2000年的时候每天工作14小时只能拿到300-400元,通过3年的车间一线工作,工厂老板看到了陈建的敬业和诚信,陈建就开始申请转岗做业务员,住不起好的房子,只能住在一个小村里,小小的一间房,放下一张床就再也没有多余的空间,在床头用几个砖头围一个小池子,就是洗澡的地方,每每睡到半夜,一不留神就会掉进坑里。做了业务员之后,经常出差,工厂食堂的员工餐也吃不到了,每天只补贴5元伙食费,也不够在外吃两餐饭,出差回到出租屋,陈建就买一瓶老干妈,买点米,皮蛋。每天就着老干妈拌皮蛋吃白米饭,
陈建的故事持续了很久,然而更久的是一路走来的心境与经历,中间有几度从笔者的角度看过去,甚至能看到他泛红的眼眶。然而陈建在故事最后讲的一句话,却让笔者明白,总有些人回首过往并不是需要别人的同情,而是为了给别人增加勇气,他们不会生活打倒,那些历经的苦难最终会成为他们强大的信念,陈建如是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穷和富都不用埋怨,要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人生,经历的过往都会成为财富。”
走上创业之路
陈建的创业之路走得艰难却也顺遂,就如陈建所说,创业其实一开始并不在他的规划里,农村出来的孩子,怀揣着最朴素的愿望,脚踏实地,一步步走着努力着,就这样走上了创业之路,水到渠成。
当被问及是怎样的机缘巧合走上创业之路时,陈建如是说,“在那里候我虽然是帮老板打工,工资不高,但是我使终把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在做,同时是站在老板的角度去看事情,得到老板的信任,于是就提升做业务员;当我做业务员的时候,我向客户做出了承诺,但是我受制于工厂,工厂不及时给我供货,我就没法完成对客户的承诺,就这样开始做贸易。这其实就算是创业了,可是我当时并没有这种意识,我只是希望能及时完成对客户的承诺。当我做贸易的时候,我发现有的时候我要的是200米,供货商给我的却是196米的,用户使用的时候发现出了质量问题,我没法做到对客户的质量承诺。我做过员工,我知道员工需要什么;我跑过市场,我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便自己建厂开始进行生产,确保品质。
陈建从16岁进入线缆行业,到如今已经16年,从未离开过,也从未想过离开。他从最开始的一线生产、到销售、到自己创业做贸易、到自建工厂进行生产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成为了线缆行业叫得上号的企业之一。因为十数年里他经历过了线缆生产销售的每个环节。用十年礳一剑,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心,脚踏实地,从不轻言放弃,这是一种植根于中国人骨子里的信念,朴素而又坚强,他们从不抱怨,日复一日的努力着,为了更好在线缆行业服务与未来,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浮躁与喧嚣,生活只要给他们回报,他们就会心存感激。
广东远洋厂房
广东远洋生产线
朴素又人性的企业管理之道
对企业家的访谈,企业管理之道是绕不过的问题,对陈总的访问自然也是。“管理者其实是管理不好企业的”陈建略微思考了一下,如是回答,“人管人是管不好的,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才能进行好的管理。奖罚分明,利益平衡,注重人才,让他们的付出能获得回报,企业管理就像我们跟客户谈合作,你觉得你现在这个岗位你多少钱干得好,干得好就得到你应得的,干不好你就让别人来。设定一个目标,领导实现目标。#hc360分页符#
要是使用制度硬管的话,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硬性的管理方式进行企业管理是管不住的。对于企业的员工我几乎不用制度压制,只要他们达到我想要的结果,我就让他们获得他们期望的回报,互利共赢,我崇尚自由化的管理。”我想,这或许是我第一次听到“管理者管理不好企业”的说法,有震撼,更多的却是一种钦佩。
采访那天,笔者比约定的时间稍早到达远洋公司,被前台告知,陈总正在给一线销售人员做培训,在等待中,笔者透过会议室的玻璃门隐约听到陈总说“你们代表的既是你们自己,也是广东远洋,你们工作既是为了远洋,也是为了你们自己。”笔者想,或许只有这样从一开始就对生活抱着最诚挚期待的企业家,才更懂得正视员工同样朴素而又美好的愿望吧。
对未来的憧憬
在被问及对未来的规划时,陈建表示,作为一个说“我想我得一生都将献给远洋”的企业家,陈建对未来的规划约等于广东远洋的未来,而谈未来得从历史谈起,于是他说了如下这一番话——
“广东远洋2009年成立,这些年发展非常快速,可以说我们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又迅速。2009年到10年我们努力做好产品,因为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当产品做好之后,11年到12年我们努力做好品质,完成品质保证之后,13年到16年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我们是在做品牌。当完成产品和品质的阶段积累之后,发展品牌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阶段,而且现在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好的品牌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脱离同质竞争的泥沼。
发展品牌是基于对于整个企业战略的考虑而做的决定。广东远洋正在规划谋求更大发展,我期望能将远洋做成一个平台,以远洋为中心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不仅仅是远洋的员工、还包括远洋的经销商、诸如慧聪安防网这样与远洋深切合作的媒体等等。只有这样大家才能真正融为一体,获得共赢。”
1广东远洋员工风采
尾记
采访结束之后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陈总盛情邀请笔者一行一起吃个便饭,其实对于这类的邀请吃饭,笔者是比较尴尬的,因为笔者是一个酒量不好的人,中国的餐桌上却是少不了酒的,别人的盛情劝酒笔者往往不好意思拒绝,每每几杯酒下肚,一餐饭吃下来甚是不舒服。然而在笔者下意识要拒绝时,陈总说“你空着肚子回深圳也不好,今天元宵节,我们就去公司食堂吃点便饭,刚从老家过完年回来,家里老父亲带了一些自己亲手种的菜,你们尝尝看,这个和外面卖的不一样。”
这句“家里老父亲亲手种的菜”让笔者放弃了拒绝,一行人随着陈总和陈总夫人进了远洋的员工食堂。食堂阿姨将菜端上来,一碗白菜豆腐汤、一碗竹笋炒腊肉、一碗魔芋豆腐、一碗小炒肉,都是家常菜。陈总招呼了我们一声就拿起了自己专属的小碗去打了饭,吃饭的时候,饭桌上非常的安静,没有寻常饭局的推杯换盏和喧嚣吵闹,只有席间陈总夫人偶尔的说两句这道菜是家里老父亲亲手喂的猪,亲手腌的菜,多吃点云云。在简单的菜色中,笔者吃到了不同于以往昂贵奢侈的饭局的味道,我想这或许是家的味道。
回程路上,一问同事才知,陈总是一个极少参加饭局的人,即使参加也甚少喝酒。同事每每到远洋有工作,都是在远洋的员工食堂与陈总一起吃的便饭。同事不无感慨的说“陈总对于吃饱饭有一种不一样的执念,或许是出于他刚出来工作时的线缆厂食堂有一种怀念,所以他在自己的公司里也建了一个员工食堂。你知道,有时候当工作累了,去听听陈总讲讲他过去的故事,去远洋的员工食堂吃一餐饭,会让我找到更多面对生活的勇气。”从副驾上看过去,明明灭灭的灯光下,同事的脸有一种安宁。
我想如果要给陈总一个评价的话,我会说:他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有最朴素的愿望最强大的信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