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8日—31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简称:安博会)于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作为安防人的年度盛宴,本届安博会以“大安防、大数据、大产业”为主题,聚焦“智慧城市、智能安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汇聚全球160多个国家的安防企业同台竞技,为业界人士呈现前沿科技,可谓亮点无数。
安博会上,围绕AI落地浪潮掀起一阵热浪,往年概念的东西更多地谈到了落地。从安博会中我们可以窥见,基于行业痛点,未来安防行业趋势将更多围绕智能视频、AI及5G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为了了解行业市场,剖析产业现状,安博会上,慧聪物联网深入一线,设立了直播间和企业展位高端访谈。据统计,逾百家企业高层接受了慧聪物联网的采访。
在大华VIP室现场,慧聪物联网采访了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营销中心产品与解决方案部技术专家陈晨,以下为慧聪物联网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整理的访谈实录:
慧聪物联网:安博会经历了30年发展,此次安博会与往届相比,您觉得有什么变化?
陈晨:我从2008年开始做安防行业,到现在已经有11年,中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行业。我感觉有几点变化:
一是参展厂商,之前分得很散,从原来单独展示前后端,或者平台、报警类产品到现在,,所有安防厂商都向着更全面发展。第二,在2008年大华还以单一产品功能介绍为主,而现在细分了行业和场景,针对不同的场景对客户进行重点描述。技术日新月异,观众的关注点再也不是单点的技术问题,而是体系化问题。第三,展会规模越来越大,之前更关注单一产品的性能,现在已经变成了针对实际业务需求寻找整体解决方案。
早的时候安防和IT行业是脱节的,而现在安防展的所有企业已经跟信息化企业无缝融合。之前安防企业在技术上落后于IT行业10年,但是到现在IT企业无论提出云化、SDX,安防企业都已经接受得非常快了,并且做出超融合的创新。安防企业的腰杆子越来越硬,现在的安防展更多的像信息化盛会。
安防企业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和传统IT行业结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人工智能落地方面,智能安防是人工智能落地早的行业,而且运用规模大的行业。因此,我们认为安防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安防人的自信也会越来越强。
慧聪物联网:贵公司的展位面积非常大,在智慧应急领域,展出了哪些新产品、新技术?
陈晨:大华是做调度中心起家的,现在的应急管理行业的核心产品,就是在应急调度设备基础上,叠加融合通讯的设备,这就像老树发新芽。
今年,大华也带来一些用于事中救援的新产品,如说生命探测仪、灭火机器人、空地一体的灭火设备等。通过应急管理行业,大华将积累了这么多年的消防、应急前置的设备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张完整的方案,方案已经在多个省市得到了甲方比较高的认可。
慧聪物联网:面对危急事件,事前预防、事中救援、事后回溯的能力十分重要,大华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陈晨:现在应急更看重的是事中救援。灾难到来的时候是很突然的,在事情发生的过程中,把人调度到位,是应急部门关注的。事后回溯,从甲方的角度来说,都是出了事才会做。站在我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应该有体系化的理解,统一思想,将救援经验形成文档和知识化的体系。事前预防是很大的物联网的大平台,怎么把网建好,一旦发生重大灾难,能实时与前方通讯,值得我们思考。
大华针对事前、事中、事后主要做了以下布局:
一是事前预防,大华本身是以视频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在消防通道检测、危险的行为识别,大华都已经做了好多年的积累,只不过原先是存在于各方案、产品中,现在是根据场景统一起来。
事中救援,我们展了一个前置的设备,让前方的指挥人员随时获得信号,和后方的指挥中心互联互通,能实现后端指挥中心和前方指挥部之间业务逻辑的互联互通,能快速实现融合调度,最终实现在灾难现场“看得见、呼的通、调的动、打的赢”的快速应急逻辑。
事后回溯是通过平台,把所有人员参与记录的过程,形成细化的记录,并且可以根据人工智能的经验识别的方法,后把知识体系形成结构化。后形成经验库和知识库,为以后的救援活动提供相应的经验和知识。
慧聪物联网:咱们的解决方案有应用到哪些具体实例中?
陈晨:我们的方案已在重庆和天津落地以及浙江的多个地市局部应用,为城市整体安全的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慧聪物联网:咱们的部门今年才成立的吗?
陈晨:国家去年成立了应急管理部,大华结合自身优势,在今年顺势开始开发智慧应急解决方案。在天津港的事件之后,大华一直在支撑天津的应急调度,今年在天津上了一个应急管理的综合平台,得到了甲方的一致好评。他们是看着我们的平台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们认为应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据积累得越多,将会在应急领域中获得比较高的地位。应急重要的是救灾的前几分钟,响应得越快,救得越早,带来的损失也就越小。
慧聪物联网:传统应急解决方案存在很多弊端,人工智能对应急指挥上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陈晨:人工智能在应急的应用分两个领域。一是大华非常擅长的是视频识别,比如说在杭州的一个消防项目,通过视频、热成像的方式,有效的识别早期火灾,解决传统烟感误报率比较高的问题。在业务管理领域,早在几年前,大华就提出了安消一体化,在报警发生的过程中,通过视频的方式,与消控室进行信息复核。同时,通过视频更准确的把预警信息识别出来。图象识别对预防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经过人工智能的训练,准确度一定可以超过传统的消防设备。
大华推出的机器人灭火,就可以通过红外和热成像自动寻找火点,降低消防员进入一线火场的危险,实现机器换人。
另外是经验智能,也是救援知识体系的人工智能。例如,针对社区的救援这类救火灭小场景,一线救援人员到了现场,可以如何快速的了解原先的业务经验,避免次生灾害范围扩大、避免人员伤亡。
未来,只要识别出来足够多的经验,根据现场的险情,可以给一线人员推送更多的经验和知识,来应对现场突发情况。这些经验、知识积累的越多,大家的安全意识也会越来越高。
这是AI未来3到5年之内,不光是图像识别上,还在经验上让更多人享受到人工智能带给应急领域的好处,造福于所有的人民群众,对应急救援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慧聪物联网:除了AI还有大数据,5G都是非常关注的,贵公司有没有带来5G相关的产品?
陈晨:在浙江消防总队,利用5G的信号进行灭火机器人的控制,让消防员在很远的地方,也能实现精准火灾的救援。此外,5G技术也可用在救援事中的信号覆盖,可以在短时间内,既实现音视频的回传。这只是大华在5G领域的一个基本尝试,随着5G点位越来越多,大数据和5G对消防和应急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5G的低延时,对事前预警、事中救援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例如,广东一个项目,需要320万个烟感的大联网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必须要具备大数据和5G的能力,才能实现320万只烟感同时联网,实时响应。
因此,我也相信大华有足够的能力应对5G带来的发展机会。
慧聪物联网:东莞有这么多数据,在数据安全方面,应该怎样做?
陈晨:大华在数据安全领域一直都非常重视。,积极与行业内的主流厂商合作,打造从设备安全、网络安全到数据安全的安全体系。
在应急管理的大领域中,目前产品数据完全是交给用户的。根据应急管理部的网络规范,把我们的平台部署在应急管理的指挥信息网里的,数据是属于用户的。
慧聪物联网:去年推出了大华HOC城市之心战略,有哪些应用案例?
陈晨:我们的智慧应急方案,在天津和重庆、杭州等城市以及周边区县都有部署,并打造成为样板点。
消防方面,属于应急的一个小模块,我们在福建的土楼、丽江古城都有案例。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明年我们的案例将会变得越来越多。
慧聪物联网:大华非常注重生态,技术研究和生态共享的平衡点是什么?
陈晨:这个领域,应急方面会更有发言权。因为应急是新的领域,这个行业中大的是应急装备,原来很多企业都是做得非常薄弱的。比如说灭火器,大华推出了一些产品,还有一些会与合作伙伴共同实现。在应急领域,我们是持完整的生态研究,跟生态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大华的目标是做平台,做连接,未来会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经验、知识都吸纳到这个平台中来。未来和合作伙伴一起打造智慧应急的生态圈。
慧聪物联网:您说应急是新领域,也有很多厂家在投入布局…,有没有现在比较成熟的厂家?
陈晨:现在各厂家都推出了云平台,而安防厂商在这中间更多的是提供视频感知类的设备。还有些进入应急领域较早的,比如危化企业管理、煤矿的危险管理、油矿的危险管理,都是专注于细分领域的。
我们在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应急管理可能每年面对多的是台风。而到了甘肃、山西,可能用得更多的是煤矿的次生灾害,所以每个地方在应急管理的领域关注点是不一样的。
我们认为所有的厂家都还在路上,还在把原来的经验知识慢慢的扩充到这里。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真正的超级玩家还没有。
慧聪物联网:您预计要多久?
陈晨:预计3到5年,有可能会有寡头局势。
慧聪物联网:应急指挥领域还是比较碎片化的,您觉得应急要多长时间才能超越安防?
陈晨:我们也认为3到5年,应急这张大的网络系统建起来之后,可以实现信息化水平追上现有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阶段。
慧聪物联网:应急跟政府合作还是比较多。
陈晨:是的,应急管理有应急和消防两个分支,前面的政府应急是跟政府管理非常强相关的,而消防不仅仅是政府消防,还涉及到各个行业,例如社区消防、危化园区消防等课题。
慧聪物联网:消防和应急是同一个级别还是?
陈晨:应急管理部下面有消防救援局,这是政府管辖的,应急和消防,一个是防、一个是救,相辅相成。消防还涉及到民生工程的消防,比如说楼宇、文物古建筑等,各行各业都有消防的需求,如何把这个需求归总起来,形成一个大的城市的消防报警网,是未来应急管理部需要建设的方向。
慧聪物联网:今年整个安防外部环境的影响还是有的,您怎么看待安防产业未来的市场发展?
陈晨:我作为一个安防老兵的角度来看,我从2008年进这个行业的时候了,每年都会遇到一点难点,但整个行业的抗压能力是非常强的,一步步把这个行业做强做大。因此我认为安防的大环境还是在向上的,不会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停止和退步的。安防的大环境在,可视化、人工智能的需求会在,市场会有目的的转移,但是需求不会转移。所以市场一定是向上的,而且从我做应急和消防来看,要面对的企业更多,要面对的千家万户更多,我们看到的机会也越多。
慧聪物联网:应急指挥下一步有怎样的战略规划?
陈晨:我们会把整体的大平台日益完善,加入更多的业务单元,跟客户的需求贴合得更紧密,包括消防和应急如何打通,整体做一个大应急、大安全的理念,打造整体的应急管理行业的解决方案。未来,我们希望把所有的可视化系统、指挥调度系统打通,无论是救援体系还是各行各业,以防为主,平战结合。
我们提出了大应急、大安全,后还有大协同,也希望跟生态合作的伙伴一起打造整体的解决方案。
慧聪物联网:谢谢陈总。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