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年10月28日—31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博览会(简称:安博会)于深圳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作为安防人的年度盛宴,本届安博会以“大安防、大数据、大产业”为主题,聚焦“智慧城市、智能安防、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汇聚全球160多个国家的安防企业同台竞技,为业界人士呈现前沿科技,可谓亮点无数。
安博会上,围绕AI落地浪潮掀起一阵热浪,往年概念的东西更多地谈到了落地。从安博会中我们可以窥见,基于行业痛点,未来安防行业趋势将更多围绕智能视频、AI及5G的深度融合与发展。
为了了解行业市场,剖析产业现状,安博会上,慧聪物联网深入一线,设立了直播间和企业展位高端访谈。据统计,逾百家企业高层接受了慧聪物联网的采访。
在企业展位现场,慧聪物联网采访了深圳市链路电控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晖,以下为慧聪物联网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整理的访谈实录:
深圳市链路电控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晖
慧聪物联网:本次贵公司带来了哪些新的产品和技术?
王文晖:主要是展示了人行和车行管理系统的样机。人行主要是侧重于高工艺和高速度的通行设备;车行主要是侧重于平台支付,以及无人化的产品。
慧聪物联网:相比同行业,贵公司具备哪些核心优势?
王文晖:产品研发是从底层开始做起,因为我们早期是做机芯起家的,一直给行业内的品牌商做配套、供货,现在在逐渐的往系统、产品集成方面走,也就是更深入了。
慧聪物联网:本次安博会的人很多,相比往届,您觉得本届的安博会有哪些不同之处?
王文晖:客户的要求更高了。以前我们接触的客户要求价格第一、品质第二。而今年接触了很多客户,逐渐对品质有了更高要求,虚的东西不太强调,更务实。像物联网、区块链,这些去年炒得比较火的概念,今年都逐渐的在落地,落地到我们的产品、系统,具体应该怎么做一个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的补充。其实车行出入口也好,人行出入口,都是区块链、物联网的补充,而核心数据处理不在我们这里,我们这里只是前端,前端的传感、数据收集和后端的管制。
慧聪物联网:咱们的产品也有很多人工智能的技术,您认为人工智能的入侵,对安防企业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王文晖:我觉得主要是机会,设备要逐渐的从以前老式的单片机控制,慢慢的上升到物联网的对接,不管是无线的还是有线的,都慢慢的要做成互联互通的设备,而不是以前的纯粹是冷冰冰的机电设备,它就更活了。
慧聪物联网:挑战呢?
王文晖:当然挑战也很多。尤其是我们这个行业仍然存在的恶性竞争,主要是价格竞争。如果想做好的东西,做互联互通,做长寿命的设备,成本肯定降不下来。但是我们会合理的控制成本,争取把性价比做高。有一些尤其是拿了大资金进来的,对我们传统的实体冲击是比较大的。因为很多的客户群体对技术、产品设计不是很懂,可能只是了解皮毛,他们更侧重的是集成,对具体的单品品质管控、技术架构都了解得不太深。因此,这个行业还是面临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还是有这个劣势的。
慧聪物联网:您刚才讲到的物联网的产品开始落地,5G对物联网的发展也有特别大的影响。昨天安博会上有很多厂家,如华为、海康都有推出5G的相关产品,您认为5G对安防行业起到了什么作用?
王文晖:对整个行业是推动作用,更利于这个行业技术上的良性发展。把我们安防行业作为一个大物联网行业的配件或补充,或者是一个接入系统,整个安防行业,不管是监控也好、报警也好,出入口也好,都是作为智联管控的入口或终端。推动作用大于冲击的作用。
我觉得没有太多冲击,只是恶性竞争上有一些成本的冲击,因为打概念的公司比较多。但是整体来说,5G技术只会对这个行业有推动。包括我们早期安防行业提出来的大数据归类,虽然说现在基于大数据还找不到盈利点,但是未来基于物联网、大数据,数据分析是很快的,只要5G普及,分析是大脑的事儿。我们只要夯实前端的布点,下一步就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注在某一个领域。
慧聪物联网:这两年华在外部环境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您怎么看待未来两到三年之内安防行业的发展趋势?
王文晖:我们这个行业也做了相应的准备,现在逐渐在处理芯片上,处理IC上转成国产化,包括人脸机在用海思的,以规避贸易战对我们这个行业的冲击。控制的,以前用美国进口的芯片居多,现在虽然说国产还没有完全替代,但是也逐渐在转成英国的ARM架构下授权的国产芯片,我们也只能根据国家对芯片投入的行情来走。冲击对出入口行业来说,相对不是很大,因为出入口的设备主要是机电设备,软件的应用很少,都是一些常规的应用。可能对监控行业的冲击稍微大一些。
慧聪物联网:近两年去安防化的概念已经被大家提及,安防的边界在拓宽和模糊,面对这么大的市场,企业下一步的战略规划是怎样的?
王文晖:现在也在做相关的跨行业的应用,比如说已经进了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是属于交通部来管的,我们是按照主管部门来分,安防是属于公安部管。还有海关,除了在公安部管的安防行业有应用之外,已经在交通行业有应用、海关也有应用,比如说海关的一些通道,虽然设备还是老设备,但是行业已经在跨越,也是一个行业细分。
至于技术层面的,定位两点,一个是数据接入的设备,在这方面做发力、研发。另外在管制设备上做投入、研发。不做大脑,大脑是做互联网、大数据的专家们研发与投入的,我们只是做手脚耳眼,基于整个物联网、区块链、已经模糊到整个电子、机械、物联网、IT等等,做这些周边产品的应用研发,做好自己的定位。我们就是前端的,核心的大脑是由另外专业的人来做。
慧聪物联网:大脑很重要,但是也要手脚耳眼才能协调的推进、发展。
王文晖:是的,我们就是做补充。所有的应用,至少客户的体验感,应用好不好是通过我们的设备实现的。我们也对接了多家平台,平台确实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弱项,不仅仅是我们公司,包括安防行业,做大平台的都比不上这几的家,阿里也好、腾讯也好,都比不过。比不过就不用竞争了,跟着他们的方向做接入,我们做到万物互联的其中一点就OK。
慧聪物联网:非常感谢王总接受我们的采访。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