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由于视频监控系统已经进入了IPC时代,非授权人员只要简单地用计算机替换前端摄像头就可以轻松地实现网络的入侵和非法数据的访问或是网络攻击,进而获取电站内或者办公区内关键的所有信息和权限,目前视频网成为了网络安全最薄弱的环节。
其次随着信息化的逐步建设,前端摄像机维护、机房内传输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等资源数量增多,维护难度逐渐加大,“救火式”运维模式较为被动,第一时间无法发现摄像机或机房内设备的故障,进而问题处理的及时性不能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业务的运转。
按照“严控边界、纵深防御、主动监测、全面审计”的防护原则,完善技术防护体系,着手构建贯穿前端摄像机、传输网络、核心设备、管理平台、使用终端等视频监控应用全流程的安全防护技术体系;严控安全边界,通过建立必要的技术手段,严格视频传输网络的网络边界管控;加强主动监测,采取入侵检测、流量监控等网络态势感知技术及时发现网络异常。
摄像头分散,管理艰难 在指挥中心高频的人员流动环境中,敏感视频泄密风险尤为突出。当前监控系统存在双重隐患:一方面,大屏实时轮播与电脑端自由调阅功能虽提升了调度效率,但缺乏细粒度的操作审计机制,视频下载等关键行为无法追溯;另一方面,系统未建立分级权限管控,与物理门禁、生物识别等安防措施形成管理真空。要实现本质安全,必须构建"技术防控+制度约束"的双重屏障:通过部署数字水印、操作留痕系统等技术手段,配合严格的权限分级审批制度和双人复核机制,才能有效阻断泄密渠道。 完善视频监控安全,积极响应习主席对安全在重视,采用技术手段高效、便捷的做到对 视频监控安全管理,有效保障标视频安全、设备接入安全、数据安全、整体网络运行可知、可监、问题可定位,故障处理高效可监管。 完善识别视频监控网边界安全 实施设备入网审批制,对终端(含摄像头)进行身份识别(IP/MAC/厂商绑定)与健康检查,阻断非法接入。自动发现并注册全网设备,建立台账统计IP及软硬件状态,实时监测入侵、伪冒行为并阻断通讯,确保业务内网安全可控。 阻断各种泄密途径 严禁擅自访问视频管理系统数据,包括私自下载、拍摄上传电力视频等行为,以防泄露国家尖端技术。向协作单位流转数据时,须强化管控责任。若因第三方管理失职导致泄密,将依法追究溯源与问责责任。 1、在前端接入安全维度,推出视频前端安全接入管理系统,主要解决海量前端设备接入视频网的安全问题,保障前端接入安全,只有合法的终端才能接入网络、杜绝非法终端接入网络。 2、其次在视频数据安全防护维度,独有视频数据安全防护系统,全面适配各种业务应用场景,形成视频数据全生命周期、全应用场景的管控,杜绝泄密风险。视频调阅终端难以防泄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