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投稿

城市大脑与安防

2020-08-27 09:27 来源: 安防智库作者:佚名

2016年杭州提出建设杭州城市大脑,为城市生活打造的一个数字化界面,包括警务、交通、文旅、健康等11大系统和48个应用场景,日均数据可达8000万条以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城市大脑与安防


城市大脑的概念是刘锋博士2015年科学网发表的《基于互联网大脑架构的智慧城市建设探讨》一文中正式提出的。认为在过去的近50年时间里,互联网逐步从网状结构发展成为大脑模型。互联网类脑架构与智慧城市建设结合是城市大脑产生的根源,城市大脑除了具备中枢神经,视觉,听觉,感觉,记忆神经之外,重要的是城市类脑神经元网络和城市云反射弧建设。

城市大脑是城市建设伴随着21世纪互联网架构的类脑化过程,逐步形成自己中枢神经(云计算)城市感觉神经(物联网)城市运动神经(工业4.0,工业互联网)城市神经末梢发育(边缘计算)城市智慧的产生与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城市神经纤维(5G、光纤、卫星等通讯技术),在上述城市类脑神经的支撑下,形成城市建设的两大核心:第一是城市神经元网络(城市大社交网络)实现城市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第二是城市大脑的云反射弧,实现城市服务的快速智能反应。云机器智能和云群体智慧是城市智慧涌现的核心动力。这样基于互联网大脑模型的类脑城市架构称之为城市大脑”。

在前不久的CCF-GAIR2020峰会上,高文院士又给大家介绍了城市大脑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了城市大脑2.0的概念。

高文教授介绍,城市大脑1.0是一个以云计算为核心的系统,由于系统各部分之间没有很好的分工协调机制,使得系统成本高、响应速度慢、数据的可利用性低。

城市大脑2.0的核心在于数字视网膜及其标准化,它相较城市大脑1.0具备四大方面的性能提升:

它有先进视频编码技术:节省存储和带宽50%以上;

它可以定制ASIC边缘计算:节省云计算资源90%以上;

它能在原始图像上特征提取:低延时和高精度;

它还可以做标准化特征的提取,存储和复用:显著提升信息密度和价值。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作者

东方

简介: 天马行空的文字之旅。

邮箱: liutingting03@hczyw.com

简介: 保持期待,奔赴山海。

邮箱: zhuangjiaxin@hczyw.com

松月

简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邮箱: wuxiaqing@hc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