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投稿

年终盘点之2020年安防行业十大热门事件

2021-01-06 09:07 来源:慧聪网作者:佚名

【编者按】魔幻的2020年终于走完,期待已久的2021年如期而至。回顾2020,疫情等事件在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安防行业的发展,或拓展行业应用领域、或支撑行业技术创新、甚至于影响行业发展方向。

至此,本文将通过盘点安防产业在2020年发展中所发生的大事件以及热点民生事件,与大家一起复盘、回顾。

01疫情防控阻击战

2020年年初,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党中央、国家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对疫情防控工作全面部署,严防严控。在阻击疫情的过程中,广大安防企业积极行动,向疫情下战书,向疫区献爱心,有的企业向武汉地区捐款捐物,有的企业捐产品捐设备,积极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安防智慧和力量。

在面对疫情,安防企业积极发挥自身科学技术优势,强化技术创新,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设备设施和检测产品以及解决方案。其中最受关注的包括红外热成像技术及相关产品、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助力筛查追踪、以视频技术为基础的远程视讯产品以及以机器人、无人机等自动化设备。

02新基建政策

2020年1月3日,国内首场常务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提出,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至此2020年掀起了以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为重点的“新基建”。

从“新基建”内容来看,其中涉及的5G基建、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与安防行业紧密相关。可以说安防是“新基建”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5G传输技术的支撑,安防已经今非昔比,不单单是聚焦原来的“安”与“防”,开始随着机器视觉重要性日益突出,向更多领域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基建”正是安防行业实现下一轮升级的必需,通过“新基建”不断完善将为安防行业发展提供更扎实的基础能力,更多应用落地的可能。

03智慧安防小区建设

国家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3类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其中,基础类将“安防基础设施”作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的内容,提升类将“周界防护等智能感知设施”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智慧化改造的内容。住建等部门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的智能安防建设,对满足人民群众有更多安全感获得感以及美好生活需要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为智能安防产品技术应用带来新的拓展空间。以此为契机,各地政府多省市也纷纷以智安小区为重要抓手,出台政策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要求充分运用人脸识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积极加快推进基层平安建设,推进小区治理智慧化。海康、大华、宇视等领军企业也纷纷推出老旧小区安防建设方案。

04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落地

2019年年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上印发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意味着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进入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从1月份开始国内不少省份以及地市级城市纷纷召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专门会议,同时发布相应建设方案与计划,提出从2020年开始落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从这些方案来看,各地结合自身需求及地方特点,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其中提高市域治理的智能化水平频频被提起,并包含“雪亮工程”、“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等涉及智能安防的多种举措,致力于以科技手段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智治”。

05《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发布

5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了《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0版)》,提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制定急需标准20项以上,重点研制基础通用、内容制播、终端呈现、行业应用等关键技术标准及测试标准。到2022年,进一步完善超高清视频标准体系,制定标准50项以上,重点推进广播电视、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重点领域行业应用的标准化工作。安防领域作为超高清视频应用的重要领域,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06“平安医院”建设

2019年底,广西南宁市卫健委发出通知,创建“平安医院”,要求当地市属各三级医疗机构尽快安装安检门,配齐探测仪等设备,在全国率先开展医院安检工作,并列入考核。2020年1月8日,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将安检通道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广西第一家开展安检工作的医院。

今年6月初,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提出医院应当建立安检制度,根据需要在医院入口或者重点区域入口进行安全检查。紧接着,山西省公安厅和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下发通知,要求省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安装配备安检设备。

医院作为安检设备的蓝海市场,目前国内无论是产品,还是解决方案都已经相当成熟,越来越多的安检企业已经不仅仅提供单一的安检产品,可以根据不同的运用场景提供整套解决方案,实现安检建设与整体安防系统相融合发展。

07智慧防汛

进入7月份,全国多地防汛形势严峻,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各江段相继出现洪峰,洞庭湖、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导致部分河堤出现决口,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极大损失。

在各地防汛救灾一线,军民合力全力以赴抢险救援。值得关注的是,科技“硬核”助力防洪,使得防洪减灾变得高效率、智能化。无论是上下级会商、堤岸巡查,还是水文实时监测、应急通信等等场景下,以视频监控、智能分析、5G技术、无人机………等各种智慧防汛手段频频亮相,“冲”在抗洪第一线,让防汛抗洪变得更智慧。

08平安中国建设

11月10日,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前,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取得的成绩,深刻指出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大意义,深刻揭示了平安中国建设的规律特点,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提供了强大思想产品和科学行动指南。

此次会议提出,积极探索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方法手段,加强全要素智慧治理。推动现代科技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一要提升智慧决策水平。搭建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的智能化平台,提升预测社会需求、预判社会发展、预警社会风险的准确性、及时性,实现平安建设由“经验决策”向“大数据决策”转变。二要提升智慧管理水平。构建贯通“城市大脑”和“基层细胞”的智能化管理体系,推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三要提升智慧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线上平台的即时性、便捷性、交互性优势,打造“指尖生活圈”,为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精细化“订单式”服务。总结推广“网上办”“掌上办”等经验,为群众提供更好更丰富的线上公共服务产品和体验。

09“AI企业IPO第一股”

AI芯片制造商寒武纪登陆科创板,11月依图科技公开发行存托凭证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12月3日云从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除了商汤目前“AI四小龙”均已披露了上市文件,再加上12月8日晚间云天励飞在上交所科创板提交IPO招股说明书。一时间谁将成为“AI企业IPO第一股”,受到行业热议。

近几年随着国内人工智能企业快速崛起,AI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商汤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以及依图科技被行业内并称为“AI四小龙”。这几家企业不但是AI技术的引领者,也代表着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水平。在科创板刚刚被提出时,“AI四小龙”就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首批登陆者。

实际上,AI企业上市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对需要烧钱的人工智能企业而言,前期大量资本的注入,推动AI技术研发及技术落地,然而一轮又一轮融资下需要一个更加合理的渠道实现旧资本退出与新资本的进场,谋求上市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上市不但让企业经营管理更加规范,同时也为企业谋得了源源不断的新资本进入。

10“人脸识别第一案”

11月20日,被称为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的杭州市民郭兵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有限公司(下称动物世界)一案宣判。案件其实涉及了个人隐私信息采集的合法性、必要性等多方面法律问题的探讨。

大数据时代,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四面开花,行业化应用深入到各种细分领域,可谓无孔不入。但人脸识别信息的安全问题一样严重,“刷脸”技术广泛应用的背后所牵连的“黑产”,值得我们反思。

好的方面是,我们正看到各地针对“人脸识别”信息的保护法规正在制定。2020年3月新修订的我国国家标准GB/T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明确规定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并对个人敏感信息进行了特殊保护。

免责声明: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

热门作者

东方

简介: 天马行空的文字之旅。

邮箱: liutingting03@hczyw.com

简介: 保持期待,奔赴山海。

邮箱: zhuangjiaxin@hczyw.com

松月

简介: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邮箱: wuxiaqing@hczy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