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5月16日,我校承办了以“心育跨学科专题培训”为主题的区级心理教研活动,65名骨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索积极心理学与智慧教育的创新实践路径。本次培训通过理论引领、案例剖析与赛事指导,为教师赋能新理念、新技术,助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Part. 01 解码积极心理教育密码课堂核心问题 徐军军老师的《积极心理基础理论与跨学科融合策略》讲座,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融合现代心理学理论,为教师们开启了一场心灵觉醒之旅。 1 、“天之道”与“人之道”的智慧启迪 从“天”字的文化解读出发,徐老师提出“天之道”承载万物一体的自然规律,“人之道”则强调人类生息中群体性与个体性的平衡,由此引出积极心力的九大核心要素:希望、乐观、同理心、爱、自尊、信任、自信、责任与韧性,为学科融合注入情感动力。 2、激活活天性:让教育回归生命本真 徐老师剖析人的天性需求——好奇心与追求幸福的本能,提出“向上、向善、向尚”三大核心天性,倡导通过唤醒学生的积极天性、转化为具体行动,最终引导其走向幸福人生。 3、需求理论与“三自”赋能 徐老师创新性提出“新需求理论”(需求、需要、欲望与目标分层模型),结合自我决定理论中的“自由、自主、自在”三自技术,指导教师构建满足学生深层需求的课堂生态,实现“从被动学习到自我驱动”的跨越。 Part. 02 以赛促教: 数字素养赋能跨学科新实践余粤老师聚焦《2025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大赛》,深度解析新课改背景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路径: 1、案例设计指南:围绕学科融合、技术赋能、素养导向三大核心,强调案例需体现“真实性、探究性、创新性”,注重学生高阶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2、数字技术融合:指导教师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构建“课前-课中-课后”数字化学习闭环,通过数据采集、智能分析优化教学策略。 3、参赛实战锦囊:从选题策略、设计框架到成果呈现,余老师结合获奖案例提炼“跨学科主题学习四步法”——问题驱动、多元协同、技术赋能、评价迭代,助力教师精准备赛。
当积极心理学遇见智慧教育,这场跨学科的思维碰撞不仅为教师打开了专业成长的新视界,更描绘出“以心育心、以智启智”的教育新图景。让我们携手同行,共赴这场关乎未来教育的星辰之约!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