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体系的隐秘腹地,藏着一支解码生命的探险队。他们不执手术刀,却用0.2毫米的切片剖开生死谜题;不直面患者,却以 400 倍显微镜丈量生命的维度。这就是病理科——现代医学的「终极审判庭」。
在中国,每年近500万人被确诊为癌症。对患者而言,等待病理诊断的时间,是一场生命无声的倒计时。而在病理科,每天都在上演 “生死时速”,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病理医生像一束微光,在无数次放大与聚焦中,寻找答案,守护生命。
病理科的“生命解码者”
显微镜镜头推进,细胞染色切片的斑斓色块逐渐清晰,医院的病理科,一群“生命的解码者”日复一日凝视着微观世界的蛛丝马迹。在密密麻麻的细胞与组织间,藏着疾病的真相,也承载着生死的重量。一张切片,决定一台手术;一份报告,改写一个家庭。当病理科走廊时钟指向凌晨1点,瑞金医院病理医生揉了揉发红的双眼,“别人说我们是‘医生的医生’,但鲜少有人知道,每一份病理报告背后,都是显微镜前以小时为单位的较量。”
300 张切片,300 次“悬崖审判”
上午8:00,瑞金医院病理科,切片扫描仪嗡嗡作响,40位医生,单日人均处理切片 300+,疑难病例会诊耗时数天——这是中国顶级三甲医院的日常,也是病理医生的无声战场。“癌细胞的伪装术越来越高明了。有些病例的鉴别诊断,就像在上千块拼图中找出唯一错误的那一片。”正在办公桌上进行切片诊断的病理医生说道。当人工检阅遇上海量数据,医学的精密与人类的极限,在此刻轰然对撞。
每次阅片,都是一场“针尖上的舞蹈”。尤其面对疑难病例,医生需要反复验证,甚至召集多方专家会诊。中国目前仅有不足2万名病理医生,远远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诊断需求。基层医院初诊符合率低,患者难以获得及时、精准的诊断。在病理领域,医生短缺、工作负荷繁重、诊断难度高,是长期存在的痛点。但借助科技的力量,这一切正在悄然改变。
AI显微镜,看见人类看不见的“暗号”
数字切片如星河般掠过屏幕,变革始于一场“数据革命”——基于华为OceanStor Pacific分布式存储技术,华为携手瑞金医院打造的医疗数据湖,将病理科的玻片悉数转化为数字基因,一秒千片,历史标本可保留30年,统一压缩算法,最多节省45%存储空间。病理医生正在操作平板电脑演示,“过去借调一份疑难切片需要翻遍档案室,现在输入编号,流畅阅片,癌细胞的每一丝真伪都清晰可见。”
AI模型在数字切片上标记出闪烁的红圈,与医生手写报告逐行比对,基于华为DCS AI解决方案内嵌的ModelEngine点燃了瑞金病理的“第二引擎”—— “RuiPath”病理模型,AI 成为了医生的“超瞳孔”。 RuiPath病理模型是由瑞金医院在华为团队支持下研发的临床级多模态病理大模型,涵盖泛癌种视觉特征提取、视觉-语言跨层表征对齐、长序列的深度思考模型训练机制等能力,用于全流程临床病理辅助诊断,目前已覆盖中国每年全癌种发病人数90%的19个常见癌种,涵盖上百个辅助诊断任务。
通过华为ModelEngine,实现数据准备、模型训推、应用编排全流程的工具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从逐条标注变为批量审核,效率翻数倍,并保证了标注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基于ModelEngine应用工程能力,实现应用系统接口的标准化对接和病理报告模板可视化编排,单病种AI诊断应用上线周期从10天到2天。医生不再是“标注工”,而是“审核官”,当AI成为医生的“超瞳孔”,那些曾被距离、时间遮蔽的光,终于有了被量化的可能。
基于华为OceanStor新一代高性能AI存储技术,结合存算协同架构(NPU直通存储技术+vNPU池化调度技术+KV Cache多级缓存技术),最终在瑞金医院仅用16张算力卡完成百万切片训练,算力利用率大幅提升。仅耗时两月,我们便训练出了一位“不知疲倦的超级病理助手”。
显微镜外的生命拼图
病理的本质是寻找生命的真相。而今,我们用数字化的火把,照亮那些曾被显微镜局限的黑暗角落。
在玻片与像素的交界处,永不落幕的生命解码正在进行。
技术有温度,微米见乾坤。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