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华为出售荣耀之事终于尘埃落定!
多家企业在《深圳特区报》发布联合声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与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了收购协议,完成对荣耀品牌相关业务资产的全面收购。出售后,华为不再持有新荣耀公司的任何股份。
尽管没有披露具体的交易金额,“虎嗅APP”报道的消息称,此次交易的价值约为400亿美元,约合2633亿人民币。
图片来源:深圳特区报
上下游供应链共同发起一场自救
与其他收购案不同,本次并购案的提出方,并非华为,而是以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共同发起,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则是成为本次收购案的主体。
根据声明,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由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与30余家荣耀代理商、经销商共同投资设立,包括天音通信有限公司、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松联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顺电实业有限公司、山东怡华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冀顺通投资有限公司、河南象之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瑞联优信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英孚特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金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声明指出,此次收购既是荣耀相关产业链发起的一场自救和市场化投资,能较大化地保障消费者、渠道、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员工的利益;更是一次产业互补,全体股东将全力支持新荣耀,让新荣耀在资源、品牌、生产、渠道、服务等方面汲取各方优势,更高效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
声明还称,所有权的变化不会影响荣耀发展的方向,荣耀高层及团队将保持稳定。投资新荣耀的经销商和代理商也承诺:未来只享有财务上的投资回报,在业务侧将遵循公平交易的市场化原则,与其他经销商、代理商享受同等机会。
随后,华为在官网发布声明表示,在产业技术要素不可持续获得、消费者业务受到巨大压力的艰难时刻,为让荣耀渠道和供应商能够得以延续,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决定整体出售荣耀业务资产,收购方为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于交割后的荣耀,华为不占有任何股份,也不参与经营管理与决策。
图片来源:华为官网
出售荣耀背后的原因
其实,在此之前关于华为打包出售荣耀手机整体业务的新闻就已经在互联网上闹得沸沸扬扬,而大多数的猜测也与近两年华为的遭遇有关。
2020年5月,美国祭出最大杀器,其商务部下属的工业和安全局宣布“限制华为使用美国技术和软件在海外设计和制造半导体的能力”,以阻止华为绕过美国出口管制,对华为的手机芯片直接采取严防死守的策略,直接导致关键供应商台积电无法向华为正常供货。
9月15日,华为正式进入“缺芯”状态。首当其冲受到打击的便是华为最新的麒麟9000芯片。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Mate发布会上透露,目前Mate40系列的预定量已经超过储备量。面对前路的不确定性,余承东表示,“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的业务都要继续下去”。
如此一来,在华为旗舰品牌处于自身难保的状态下,荣耀自然就更无法在资源紧张的当下从华为获取更多帮助。
出售荣耀将迎来多赢局面?
实际上,据多方分析称,荣耀“独立创业”也未必是坏事,天风证券分析师郭明錤在近日的一份报告中称,若华为分拆或出售荣耀手机业务,荣耀手机的采购零部件不受美国的华为禁令影响,将有助于荣耀手机业务与供应商增长,这对荣耀品牌、供货商与内地电子业务将是多赢局面。
华为立志于扎根半导体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既要在终端器件方面全方位的扎根,为此肯定要投入千亿级别的资本去提升国内芯片制造水平。出售荣耀后,可以让华为释放更多的价值,更专注于助力半导体业务。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更开放的荣耀未来走向何方?
2013年12月,荣耀作为华为的一个子品牌正式独立,较早荣耀也是定位于互联网手机,目标自然是当时风头正劲的小米。之后,随着华为手机的攻城略地,荣耀的体量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2017年,荣耀以5450万台的销量、789亿元销售额,登上中国互联网手机第一的宝座。据调研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华为凭借荣耀助力,出货量达到2.4亿台,力压苹果公司,位居全球第二。
荣耀手机员工目前大概有近3000人,如果算上近几年扩展的线下渠道体系、以及华为母品牌产品平台、供应链的研发人员,总人数过万。数据显示,2019年,在中国整体大盘下滑近10%的背景下,荣耀在中国市场份额整体达到13%,整体出货量超过6000万部,收入近亿元。
那么,分离后的荣耀未来如何发展?首先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无论从经营模式还是人员管理都需内部积极调整。另一方面,引入多方利益主体,更开放的荣耀未来在资本市场将有更多可能性。
精彩评论